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刑法学(总论)

  1. 刘某意欲杀死与其妻通奸的吴某。一日,刘某谎称进山打猎,半路返回,在自家大门对面树丛中守候。深夜,刘某见一人敲其家门,便开枪射击,未料到被打死的是前来报丧的妻弟。 ( )

  2.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意外事件 D: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故意杀人罪(既遂)
  3. 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高呼救命,甲却不予援救;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但丙不认识甲乙两人,也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最后乙被淹死。在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 )

  4. A: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构成共同犯罪 C: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D:均不构成犯罪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5. 关于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6. A:丁为杀死某人而用刀砍之,致其重伤昏迷,丁误以为其死亡将其抛尸在海滩上,结果该人被涨潮的海水淹死,则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丙将对其进行检查的便衣警察误认为是抢劫犯而将其打成重伤,丙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误将外表清秀的某男当成女性,对其实施强奸,抢得一部手机,甲构成抢劫罪的未遂 D:乙朝野狗扔砖头想砸死野狗,结果不小心砸中路边玩耍的小孩,导致其重伤,则乙对该小孩的重伤结果具有故意
    AI参考:正确选项是【A:丁为杀死某人而用刀砍之,致其重伤昏迷,丁误以为其死亡将其抛尸在海滩上,结果该人被涨潮的海水淹死,则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在这个问题中,法定符合说是用来解释犯罪构成的理论。根据法定符合说,行为人的行为与犯罪构成要件相符合,并且具有期待可能性时,才能构成犯罪。选项A中,丁用刀砍人,导致对方重伤昏迷,误以为对方死亡后将其抛尸在海滩上,最终对方被涨潮的海水淹死。在这个过程中,丁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并且具有期待可能性,因此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选项B、C、D中,行为人的行为并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或者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特定的危害结果,因此不构成犯罪。因此,正确答案是A。'
  7.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8. A: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丁中毒后送往镇医院,期间由于中毒引发罕见疾病,镇医院医生对此诊治失误,仅以中毒进行治疗,后丁死亡。在本案中,丁的死亡与镇医院医生的误诊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9. 下列哪个选项中行为人甲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

  10. A:甲将乙女打昏后欲奸淫,在解乙的上衣时发现其脖子上挂有极贵重的铂金项链一串,认为奸淫不如抢劫,遂将项链取走离开,对于甲所犯的强奸罪构成犯罪中止 B:甲晚上持刀欲抢劫乙,乙对甲说:“你不是那谁谁吗?你怎么抢我的东西?”甲误以为乙认识自己,便说:“妹子,我看你一个人走路不放心,逗你玩玩。”说完,转身离开 C:甲受雇于他人而谋杀乙,持六发子弹朝“乙”射击,开了两枪均未打中。此时“乙”转过头来,甲发现对方并非乙,遂停止射击离去 D:甲欲谋杀乙,在其水杯里投毒,见乙喝下后极度痛苦,便送医院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因主治医生丙的重大失误,给乙注射了中毒病人禁用的药剂而致其死亡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甲欲谋杀乙,在其水杯里投毒,见乙喝下后极度痛苦,便送医院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因主治医生丙的重大失误,给乙注射了中毒病人禁用的药剂而致其死亡。甲将乙打昏后欲奸淫,但因为其他原因停止了犯罪行为,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B选项中甲误以为对方认识自己而离开,没有对被害人造成实质性伤害,属于犯罪未遂。C选项中甲在发现对方不是被害人后停止了犯罪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止。D选项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因为甲在投毒后送被害人去医院救治,但是因为主治医生丙的失误导致被害人死亡。因此只有D选项中的甲没有终止自己的犯罪行为,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
  11. 下列犯罪中,不构成牵连犯的是( )

  12. A:盗掘古墓葬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文物,构成盗掘古墓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 B: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公文罪 C:枪杀一人的同时造成另一人重伤的结果,成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 D:为盗窃枪支而侵入他人住宅,窃得枪支后又予以私藏,构成盗窃枪支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枪杀一人的同时造成另一人重伤的结果,成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行为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犯罪目的,并且由于这一个犯罪目的的实现,导致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A选项中盗掘古墓葬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文物,属于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构成盗掘古墓葬罪和破坏珍贵文物罪,属于牵连犯。B选项中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属于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构成诈骗罪和伪造公文罪,属于牵连犯。D选项中为盗窃枪支而侵入他人住宅,窃得枪支后又予以私藏,也属于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构成盗窃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属于牵连犯。C选项中只发生了两个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单独行为,虽然发生了伤亡结果,但不属于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不属于牵连犯。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 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14. A: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答案: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5. 《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16. A: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 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D:《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刑法》第17条第2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17. 甲因家庭纠纷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甲所犯之罪( )

  18. A:不属于身份犯 B:属于亲告罪 C:是不纯正身份犯 D:是纯正身份犯

  19. 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对某甲:( )

  20. A: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21. 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22. A:甲的行为和丁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C: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23. 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4. A: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 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

  2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 )

  26. 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27. 下列情况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28. A:一日夜晚吴某在一僻静小巷行走,见一陌生人突然袭击他,遂挥拳打去,直至将其打瘫在地。后查明此陌生人为一狂暴性精神病人,经常袭击路人,已造成好几起轻伤事件。结果精神病人被吴某打断一条腿(轻伤害)。对于吴某行为的认定。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借口防卫将张某手臂打折。对于李某行为的认定 C: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对于黄某行为的认定 D:一个晚上,一便衣民警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误认为窃车贼,司机立即找了几个人手持铁棍赶到现场,而民警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对于民警行为的认定。

  29.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张三的行为属于( )

  30.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没有犯罪行为 D:犯罪未遂

  31. 以下关于罪数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有( )

  32. A:甲拾得一把手枪收藏一年有余。某日,甲与乙偶然发生口角,甲取出藏匿的手枪将乙杀死。此情况系牵连犯,对甲应当以非法持有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论处 B:甲见乙丙二人走过来,以伤害的意图向乙的大腿开一枪,致乙重伤。接着又以杀害的意图向丙的胸部开一枪,丙侥幸生还,但仍受重伤。此情况系想象竞合犯,对甲应当以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论处 C:对于结果加重犯,如果加重结果不是由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造成的,则不成立结果加重犯 D:甲以剥夺人身自由为意图将乙非法拘禁3天,在拘禁期间又临时有了绑架的故意,向乙的家属勒索。此情况属继续犯,对甲只能以重罪绑架罪一罪论处

  33. 王某14岁生日那天,邀请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价值7600元)、现金6000余元。则王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

  34.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D:不构成犯罪

  35. 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与C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死。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36.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37.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以下哪种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

  38. A: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 B:贩卖毒品,数量巨大 C: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家失火,造成十多万财产损失 D:运输毒品,数量特别巨大

  39. 甲、乙、丙三人相约杀害丁。甲用木棍、乙用拳头共同殴打丁,丙持铁棍在旁边呐喊助威,丁被活活打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40. A:甲说:“我的木棍不可能打死人,我无需承担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结果” B: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三人均需对死亡结果负责 C:乙说:“我的拳头不可能打死人,我无需承担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结果” D:丙说:“我不可能喊死人,我无需承担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结果”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三人均需对死亡结果负责。根据题目描述,甲、乙、丙三人相约杀害丁,共同实施了殴打行为,并且丙在旁边呐喊助威,导致了丁被活活打死。根据共同犯罪理论,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均需对死亡结果负责。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中,甲和乙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木棍和拳头都有可能导致人死亡;丙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喊话也可能起到煽动作用。'
  41. 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 )

  42. A:李大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参与者,没有组织、策划、指挥该犯罪。 B:郭晓宝,受“老大”邱某约请与另外四人一起参与殴斗廖某,打了两拳即离开,之后邱某等人竟将廖某殴打致死。 C:胡麻子,某抢劫、抢夺集团的“军师”,集团的每次犯罪均由其组织策划,但其从未亲自直接参与实施。 D:张小强,受人胁迫加入某盗窃集团,为该集团“后勤部科员”,为集团提供作案工具及进行销赃。

  43. 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44. A:强奸、抢劫、抢夺、放火、爆炸 B:抢劫、绑架、放火、爆炸 C: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走私毒品 D: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45. 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46. 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 B: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欠缺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欠缺期待可能性 D: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欠缺期待可能性

  47. 赵某夜晚走至背街小巷,看到一名年轻女子独自行走,赵某拦住女子意图强奸,撕扯过程中,该女子苦苦哀求,赵某良心发现就走开了,赵某的行为属于( )

  48.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AI参考:赵某在撕扯过程中该女子苦苦哀求并因此避免了进一步实施强奸行为,这是典型的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在实施强奸行为前就主动放弃了犯罪,因此他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因此,正确答案是D:犯罪中止。'
  49.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50. A: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B: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51. 以下古语中,体现了罪刑相适应思想的是( )

  52. A:杀人者死 B:刑无等级 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D: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53.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

  54. A:反对解释  B:缩小解释 C:补正解释  D:当然解释 

  55. 下列行为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

  56. A: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 B: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剂 C: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 D: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判断“着手实行犯罪”的时刻,需要考虑到实施犯罪的必要步骤和预备的判断标准。A选项中,丁购买匕首的行为属于预备犯罪行为,因为他还未使用匕首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暴力行为,没有实现抢劫的最终目的,所以还未开始着手实行犯罪。B选项中,丙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剂的行为也是属于预备犯罪行为,因为他也未使用麻醉剂对被害人进行威胁或控制,也没有实施抢劫的实际行动,所以还未开始着手实行犯罪。C选项中,乙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的行为属于为了实施抢劫而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还没有对被害人实施抢劫的实际行动,所以还未开始着手实行犯罪。只有D选项中,甲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这个行为已经开始对被害人实施实际的控制和威胁,已经具备了抢劫的实际行动,因此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
  57.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58. A: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59. 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要排除犯罪的成立,至少符合下列4个条件:
    ①被害人对被侵害的_____具有处分权限 ②被害人对所承诺的_____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 ③承诺出于被害人的_____意志 ④被害人必须有_____的承诺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 )

  60. A:法益——事项——现实——真实 B:事项——法益——现实——真实 C:法益——事项——真实——现实 D:事项——法益——真实——现实

  61. 以下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说法正确的有( )

  62. A:我国公民张三在泰缅边境贩卖毒品,发财后放弃中国国籍归化为越南人,回中国省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对其贩毒行为进行追究。 B:A国公民甲乘坐中国籍游轮旅游,当该轮船停泊于B国港口后,甲因与同船C国公民乙争吵而在船上将杀害,即使B国已对甲定罪判刑,我国对该案仍有管辖权。 C:A国公民甲在我国购买了杀人用的绳子、刀具,到A国境内杀害了另一A国公民。对于甲的杀人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 D:我国退役军人甲去加拿大探亲期间,在加拿大肆意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AI参考: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说法正确的有:B、D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中,中国籍游轮停泊在B国港口,甲在中国船舶上犯罪,根据属地原则,我国对该案仍有管辖权。D选项中,退役军人甲在加拿大肆意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应当适用我国刑法。A、C选项是错误的。A公民张三在泰缅边境贩卖毒品,放弃中国国籍归化为越南人,由于他已经不是中国公民,因此不能适用我国刑法对其贩毒行为进行追究。A国公民甲在A国境内杀害另一A国公民,由于他是A国公民,且犯罪地点在A国境内,应当适用A国刑法进行追究。因此,正确答案是 B、D。'
  63. 刑法理论上所说的处断的一罪是指( )

  64. A:结果加重犯 B:集合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65. 我国公民某甲,系我国某远洋运输公司一远洋货轮上的船员。1991年11月11日,该轮船停泊于南美B国的一港口内,当日傍晚,某甲酒后与同船海员某乙发生口角,在该轮船的餐厅内用水果刀将某乙刺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某甲被当地法院认定为伤害致死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当地监狱执行。某甲在该国服刑3年后被遣送回国。依据我国刑法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66. A:甲回我国后不得再经我国法院审判 B:对某甲的行为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某甲回国后仍可以经我国法院审判 D:对某甲的行为应当适用B国刑法

  67. 下列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情节的是( )

  68. A: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结果的 D:未遂犯
    AI参考:答案是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结果的,未遂犯和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适用刑法规定的“可以从轻、减轻情节”具体来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时年龄较轻的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的人、犯罪未遂的人、自首的人、立功的人、从犯等,可以适用刑法规定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而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属于防卫过当,不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情节”。因此,选项A不正确。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选项B也是正确的。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选项C也是正确的。对于未遂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综上所述,答案为C。'
  69.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 )

  70. A: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 B: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C: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D: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

  71. 张某与何某有私仇,张某欲杀何某全家。砍刀闯入何家,见到何后,朝其脖子连砍数刀,后持刀向何妻刺去,何妻昏死过去,又用刀刺何的女儿。结果致何当场死亡,何妻、女儿重伤。张某的行为是:( )

  72. A:应定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B:应定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两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C:属于连续犯 D:属于牵连犯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应定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两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根据题干描述,张某在进入何家后,连续对何及其家人实施了暴力行为,造成了何当场死亡,何妻、女儿重伤的后果。因此,张某的行为应该被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两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连续犯和牵连犯都不符合此情况。'
  73.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74.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75.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76. A:甲盗窃乙的存折后,假冒乙的名义从银行取出存折中的5万元存款。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与诈骗罪 B:甲盗窃了博物馆的一件国家珍贵文物,以2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倒卖文物罪 C:甲盗窃了乙的200克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将海洛因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 D:甲盗窃了乙的一块名表,以2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D。首先,盗窃存折后假冒名义取出存款,这种情况下只能构成盗窃罪,不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其次,甲盗窃博物馆珍贵文物,以市场价格转卖给乙,这种情况下只构成盗窃罪。因为珍贵文物属于国家财产,盗窃珍贵文物本身就构成盗窃罪,转卖行为属于盗窃罪的继续行为,不构成倒卖文物罪。再者,甲盗窃海洛因后转卖给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盗窃本身是非法行为,且数额达到较大就构成犯罪。将盗窃所得转卖给丙构成贩卖毒品罪,是因为毒品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专属性等特性,而且该行为会破坏国家的毒品管理制度。最后,销售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销售的行为。但是甲并不知道这块名表是乙的,主观上没有销售赃物的故意,因此不构成销售赃物罪。综上所述,ABCD都是错误的。'
  77. 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

  78.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为公司谋取利益。 C: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授意公司会计做假账,以逃避缴纳税款,为公司牟利。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D。本题为多选题,选项A成立公司后进行走私活动属于走私罪,由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可成立刑法分则中特定罪名的间接正犯。根据公司设立后能否实际经营的条件来判断该公司属于不成立直接犯罪主体(符合组织机构健全等标准)或者不属于国家主管机关或被允许的公司形式等情况下成立单位犯罪,如一人公司或特殊情形下取得法定经营资格但仍然实际经营构成间接正犯,而不是单纯的走私罪主体;选项B印刷非法出版物(犯罪活动)和B项行为在具体情况下性质不一样;选项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为非法经营罪;选项D属于逃税罪,逃税罪的主体是纳税人。综上,本题答案为ABCD。希望以上答案对你有帮助。'
  79.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80. A:我国船舶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两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经假释回国后,我国法院不能再对甲进行起诉、审判 B:外国人甲在国外寄送含有毒药的营养品到中国,意图毒死中国人乙,乙一直没有饮用,一年后甲到中国旅游,中国司法机关对甲有刑事管辖权 C: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劫掠中国船只。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等人没有刑事管辖权 D:外国人甲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法定刑最高为两年有期徒刑的,不适用中国刑法

温馨提示支付 ¥1.3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