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院
  1. 个体对变革的阻力


  2. 答案:对变革的有限认知###守旧和安全感
  3. 组织变革有哪些基本对策?


  4. 答案:组织变革的基本对策包括但不限于: 1. **明确变革愿景与战略**:清晰传达变革目标、意义和预期成果,确保全员理解并支持变革方向。 2. **建立变革领导力**:设立专门的变革领导团队,由高层管理者引领,确保变革得到有力推动和执行。 3. **参与式决策与沟通**:鼓励员工参与变革过程,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获取反馈,增强员工对变革的认同感与主人翁意识。 4. **制定详细的变革计划**:明确变革步骤、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变革有序进行。 5. **培训与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掌握新技能、适应新角色,应对变革带来的工作变化。 6. **文化重塑**:调整组织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氛围,以培育有利于变革落地的企业文化。 7. **风险管理与应对**:预见并妥善处理变革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与问题,包括员工抵触、技术故障、市场反应等。 8. **阶段性评估与调整**:定期监测变革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革策略和措施,确保变革按计划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9. **激励与奖励机制**:设计与变革目标相匹配的激励体系,表彰和奖励积极参与变革并取得成效的个人与团队。 10. **巩固变革成果**:变革完成后,采取措施固化新流程、制度和行为模式,防止变革成果回退。 以上即为组织变革的一些基本对策。
  5. 什么是组织公民行为?它们如何产生?请举例说明。


  6. 答案: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中自发展现的、超出其岗位职责要求的、未被正式报酬体系明确和直接规定的有益于组织的行为。 这些行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1. 自发帮助同事解决工作难题。 2. 主动参与和组织非强制性的团队建设活动。 3. 积极提出改进工作流程或管理方式的建议。 4. 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5.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保持整洁、节约资源。 6. 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如倡导公平、尊重和合作精神。 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价值观与动机**:员工可能出于对组织的认同感、职业责任感、个人道德观念或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自发展现出有利于组织的行为。 2. **组织氛围与文化**:一个支持合作、鼓励创新、重视员工贡献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3. **领导风格与管理实践**:当领导者通过榜样示范、公平对待员工、提供成长机会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时,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4. **社会交换理论**:员工感受到组织对其付出的尊重与支持(如公平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可能会以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回报。 举例说明: 1. 一位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新的编程技术,并主动分享给团队成员,提升整个部门的技术能力。 2. 在项目紧张期间,某员工自愿加班完成额外工作,协助团队按时交付成果,尽管这并未包含在其常规工作任务中。 3. 员工自发组织定期的内部研讨会,讨论行业动态与最佳实践,促进知识共享与团队学习,增强组织竞争力。 4. 当同事因病请假时,另一位员工主动接手其部分工作,确保业务正常运转,展现了团队间的互助精神。 5. 有员工发现办公设备使用中的浪费现象,主动提出节能方案并推动实施,既节省了成本,也体现了对组织资源的责任心。
  7. 群体之间的冲突


  8. 答案:群体之间的冲突
  9. 如何辨证地看待人的需要?


  10. 答案:1. 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且合理的:人作为生命个体,具有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等多元需求,这是人性使然,符合生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2. 需要是社会历史性的:人的需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变迁、个体生活经历等因素而变化和发展。如古代人们主要关注温饱、安全等基本生存需要,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精神文化、自我价值实现等高级需求日益增强。 3. 需要是层次性和递进性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通常情况下,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4. 需要满足应遵循道德法律边界:尽管人的需要是正当的,但在追求满足的过程中,必须在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正当权益。 5.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应协调统一: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脱离社会,应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前提。同时,社会应尊重并合理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需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6. 需要的满足应适度、理性: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或忽视精神文化需求,可能导致物欲膨胀、精神空虚等问题。因此,对待需要应有节制、理性,寻求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短期与长远需要之间的平衡。 答案: 客观存在且合理;社会历史性;层次性和递进性;遵循道德法律边界;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协调统一;满足需适度、理性。
  11. 群体在执行期的主要特点?


  12. 答案:群体在执行期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目标导向性 2. 角色明确性 3. 协作与沟通 4. 决策效率 5. 任务分工 6. 规章制度遵循 7. 反馈与调整 8. 领导作用凸显 9. 内部凝聚力 10. 成员责任感增强
  13. 简述组织文化的规范功能


  14. 答案:整合功能|适应功能|持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
  15. 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管理工作有什么启示?


  16. 答案: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有两种类型的因素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不满: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 保健因素主要包括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如薪酬、公司政策、工作安全感、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会直接导致员工满意,但它们的缺乏会导致员工不满。 3. 激励因素涉及工作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如成就感、责任感、个人成长、工作认可、挑战性等。这些因素能够提供内在满足感,促使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并提升工作满意度。 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1. 为了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激发工作积极性,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并改善保健因素以减少员工的不满情绪,更要注重引入和强化激励因素,以真正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2. 工作设计应侧重于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及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反馈,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和成长。 3. 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单纯的物质待遇提升或工作环境改善可能不足以长期激励员工,需要结合内在激励手段,如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个性化奖励、参与决策等,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 4. 在实践中,应避免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绝对化,理解二者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体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需灵活运用并持续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员工的变化需求。
  17. 为什么价值观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


  18. 答案:企业价值观反映和代表了该组织成员的整体精神和共同的价值标准,是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组织行为的合理性,推动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最核心力量。价值观念一旦被职工接受,容易为职工群众所共有,带有更多的群体性质。并且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稳定地、持久地发挥作用。
  19. 韦纳的成功失败归因论主要观点

  20. 组织创新的分类:

  21. 情绪智力的维度包括哪些?

  22. 价值观的属性。

  23. 海德归因论主要观点

  24.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2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大众听闻传言疯狂抢购双黄连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从众现象。( )

  26. A:对 B:错
  2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 )

  28. A:错 B:对
  29. 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容依赖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尤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

  30. A:错 B:对
  31. 在知觉过程的判断阶段,知觉者会对所解释的信息给予聚合和加权处理,并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

  32. A:对 B:错
  33. 社会身份认同理论认为,群体有寻找并维持彼此之间的某种积极差异性的倾向。( )

  34. A:对 B:错
  35. 工作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影响着工作压力和业绩之间的关系。( )

  36. A:错 B:对
  37. 相对剥夺理论认为,人们的不满是因为感受到当前状态比应当的状态更糟。( )

  38. A:错 B:对
  39. 马克思研究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个人,而是处在现实的、通过经验可以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个人。( )

  40. A:错 B:对
  41. 压力会导致许多行为发生改变,如精神萎靡,敷衍塞责,人际关系恶劣,语言问题增加,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

  42. A:对 B:错
  43. 在一些群体中,则更多地融入共同价值观、共同信仰的因素,这类群体的力量关键在于协作。( )

  44. A:对 B:错
  45. 衡量团队决策的绩效包括决策质量、决策共识和情感接受三个方面( )。

  46. A:对 B:错
  47. 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关于价值观测量维度。( )

  48. A:对工作的关注 B:结果导向
    C:职业安全意识 D:对权力的需求
  49. 职业倦怠包含( )。

  50. A:低个人成就
    B:人格解体 C:高个人成就 D:情感耗竭
  51. 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外部因素( )。

  52. A:人际关系 B:薪酬 C:组织支持 D:员工性格
  53. 群体规范的功能 ( )。

  54. A:定向行为功能
    B:行动矫正功能 C:评价标准功能 D:支柱功能
  55. 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属于( )知觉偏差现象。

  56. A:首因效应 B:期望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57. 根据奥尔伯特的特质论,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 )。

  58. A:次要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共同特质
  59. 关于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表达正确的是( ) 。

  60. A:增加新的认知 B:改变行为 C:其他选项都对
    D:改变自己的认知
  61. 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讲究和谐、参与和个性自由,更像是家庭组织的延伸属于( )组织文化。

  62. A:创新型 B:层级型 C:市场型
    D:宗族型
  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 )。

  64. A: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B: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C:其他选项都对
    D: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65. 群体成员间的凝聚力、隔离、高度压力和领导风格等容易形成( )。

  66. A:群体思维 B:群体规范 C:群体冒险
    D:群体极化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