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古代汉语

  1. “楞”是( )。

  2. A:會意字 B:形聲字 C:指事字 D:轉註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形聲字】。“楞”字从木,从人,表示人被木头撞到,发出响声,是形声字。'
  3. 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兩詞,意義不同的是( )。


  4. A:於是乘其車,揭其劍。(揭竿而起)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走馬觀花) C: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同舟共濟) D: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口誅筆伐)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走馬觀花)。B项,“填然鼓之”是形容鼓声震动的样子,“兵刃既接”指武器已经接触,意指双方开始交战,故两词含义不同。其他选项均无明显区别。因此,正确答案为B。'
  5. 都是指事字的一組為( )。

  6. A:刃 甘 寸 B:末 自 山 C:舌 醜 上 D:下 本 及
    答案:上下末亦本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末 自 山。这三个字都是指事字。末、自(从、眾的上方)都强调了一个特殊的符号或者特征来代表某个部分或者概念。而山则是用抽象符号代表地标,虽然没有明显标记某部分,但是抽象地指向一个高度上的地标,也可理解为是指事字。而其他选项的汉字在含义上并不完全符合指事字的特征。'
  7. 《戰國策•趙策》:“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其中“于”是( )


  8. A:介紹動作行為旁及物件的介詞 B:引進比較对象的介詞 C:引進行為主動者的介詞 D:介紹動作行為物件的介詞
    AI参考:通过对文中段进行语法分析,该题应选B,引进行更对象的介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私下认为赵国夫人爱燕后,贤于长子(安国君)。其中的“于”表示比较对象。在此句中,“于”连接两个名词,前一个名词为主语,后一个名词为比较对象。通过“于”的引进行更对象,强调了赵国夫人对燕后的爱比长子对安国君的爱更加贤明。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C、D都与这句话的意思不符。'
  9. 《戰國策·趙策》:“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句中“子”的意思是( )。

  10. A:嬰兒 B:女兒 C:兒子 D:利息
    AI参考:正确答案是“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这句话的意思是鬼侯有一个好儿子,所以把他献给了纣王。这里的“子”指的是鬼侯的儿子,因此选项C“儿子”是正确答案。'
  11. 下列各句中“北”字用假借義的是( )

  12. A:《左傳·桓公九年》:“以戰而北。” B:《戰國策·齊策六》:“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 C:《尚書·舜典》:“分北三苗。” D:《列子·湯問》:“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尚書·舜典》:“分北三苗。”】。在这个句子中,“北”字表示“败退”,属于假借义。在古代汉语中,“北”字除了表示方位“北方”之外,还可以表示“败退”的意思,这是它的假借义。其他选项中,“北”字表示方位“北方”的意义是本义,不是假借义。'
  13. 下列“王”的詞性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14. A: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B: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C: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爲寶。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戎狄是膺,荊舒是懲.AI参考:B: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在A、C、D三句中,“王”都是动词,表示“称王、统治”的意思。而在B句中,“王”是名词,表示“国王、王位”的意思。因此,B句与其他三句的詞性不同。'
  15. 下列各句中“封”字用本義的是( )

  16. A:《左傳·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樹。” B:《戰國策·齊策四》:“封書謝孟嘗君。” C:《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 D:《大戴禮記·保傅》:“封泰山二禪梁父。”
    答案:《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
  17. 下列加點的詞,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是( )

  18. A: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 B: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C: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D: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答案:多用生命以濟危急必有大段要急之處寬裕汪汪,不皎不昧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AI参考:正确选项是C: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A选项中“愁一箭風快”中的“愁”表示“因担心而忧虑”,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B选项中“古者丈夫不耕”中的“丈夫”表示“成年男子”,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D选项中“擐甲執兵”中的“擐”表示“穿”,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因此,只有C选项中的“顧細謹”、“辭小讓”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表示“不拘小节”、“不计较小的礼节”,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19. 下列句子,具有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

  20. A:誰與,哭者? B: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C:孟尝君客我。 D: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答案: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爲選事乎?AI参考:具有前置宾语的一项是B: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解释:B选项中,“莫敢言”属于动词+宾语+补语的格式,其中“不敢言”是动词,“道”是前置宾语。其余选项A、C、D均为常规的动词+主语+宾语的句式,没有前置宾语。其中A选项中“哭者”在语法上更像是动词的并列成分,而不是宾语。C选项“客我”是主谓结构,不是宾语。D选项“莫之或欺”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代替前面的“五尺之童”,使得“莫之或欺”成为了一个动宾结构。'
  21. ( )是用來記錄某種語言的符號系統。

  22. A:圖畫 B:文字 C:代碼 D:記號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文字。文字是用來记录某种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通过文字可以了解语言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B。'
  23. 下列句子不屬于判斷句的是( )

  24. A: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B:形者神之質也,神者形之用也。 C:命與仁,父子所罕言也。 D: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答案:(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25. ( )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石的古字體。

  26. A:秦 B:春秋 C:戰國 D:漢
    答案:汉AI参考:正确选项是【D:漢】。小篆在汉代以后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石的古字体。'
  27. 最早对“六書”做出明確定義的是( )。

  28. A:西漢的許慎 B:班固的《說文解字》 C:東漢的許慎 D:許慎的《周禮》
    AI参考:正确答案是东汉的许慎。“六书”是中国古文字学的重要概念,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早对“六书”做出明确定义的是东汉的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29.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意義與現代相同的一句是( )。

  30. A:資用乏絶,去秦而歸。 B: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C: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D: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相同的选项是D选项“千金”的意思是“贵重”。其余三个选项加点的词古义和现代的意思均不同。A选项中“資用乏絶”中的“資用”是“资产”的意思,并非是现在说的资金和费用的意思;B选项中“流血及屨”中的“屨”是指鞋,现代意思是两只脚掌下凹的那部分叫足,那里流血不伤及鞋子。这则指伤势严重;C选项中“君之羹”中的“君”是指国君,现在指对人的尊称,一般指长辈或上级。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31. “六書”包括的四種造字法是( )。

  32. A:會意、像聲、象形、指事 B:會意、形聲、象形、指事 C:會意、形聲、象形、指示 D:像意、形聲、象形、指事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會意、形聲、象形、指示。“六書”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汉字的造字法,包括會意、形聲、象形、指事四种。因此,本题答案为C。'
  33. 廣義的古代漢語相对於現代漢語而言,一般以( )時期為界限。此時期前為古代漢語。

  34. A:“五四” B:清朝 C:元朝 D:明朝
    AI参考:答案:A推理过程:“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分水嶺。五四運動是一次由民主和科學精神啟動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它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內容包括教育改革、文学改革、思想改革等。這些改革都有力地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文藝革新,為新文學的發展開闢了道路。五四運動前,是古代漢語的時期;五四運動後,是現代漢語的時期。故此,廣義的古代漢語對於現代漢語而言,一般以“五四”時期為界限。因此,本題答案應為A。解題思路:選擇題,首先排除一個與答案不符合的答案,然後從剩餘答案中選擇最符合條件的答案即可。如題干中所問的是“一般以……為界限”,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最符合條件的答案。由題干可知,清朝、元朝、明朝都沒有“五四”時期發展得快、進步得多,而且與之相比是落后的,因此,它不能作為一個一般性的答案。只有A最符合條件,而且答案與五四運動所宣傳的思想一樣,所以選擇A。反過來推論,我們可以得出BCD都不是答案。注意:選擇題一般先排除一個或兩個不合理的答案,然後從剩餘答案中選擇最符合條件的答案即可。另外:一般而言,我們還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更多的答案。但是這道題本身是一個單选题,所以只需要從一個角度去思考即可。總之:解題思路主要是要找到一個最符合條件的答案即可。'
  35. 以下詞義變化的例子,屬詞義縮小現象的是( )。

  36. A:宮:古義為“房屋”,今義為“宮殿”。 B: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 C:響:古義為“回聲”,今義為“聲音”。 D:勸:古義為“勉勵”,今義為“勸阻”。
    答案:宮:古義為“房屋,居室”,今義為“宮殿”
  37. “江”是( )。

  38. A:象形字 B:指事字 C:會意字 D:形聲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象形字】。江是象形字,根据河流的形状描摹出来的。本题选A。'
  39. “動而見尤”,句中“見”表示( )

  40. A:看見 B:被動 C:顯示 D:見識
    AI参考:正确选项是【B:被動】。原文中“動而見尤”的意思是行动了就遭受责备,其中“見”表示被动的意思。'
  41. 下列形容詞用做一般動詞的一項是( )。

  42. A: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答案: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3. 甲骨文的主要特點表現在( )。

  44. A:字體趨向定型化 B:異字同形現象多 C:象形、象意字多 D:字無定格,異構字多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象形、象意字多。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象形、象意字多,而其他选项则不是其主要特点。具体来说,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前14世纪)人们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在发现最早的汉字。它具有明显的图画文字的特征,字形结构多变,可以看出古人对物象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因此,选项C“象形、象意字多”是符合甲骨文特点的。而选项A、B、D虽然也是汉字的特点,但不是甲骨文的主要特点。'
  45. 從詞義引申義列的形式來看,詞義引申具有( )

  46. A:民族性 B:多層性 C:多向性 D:理據性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多向性。詞義引申是多種方式之一,可以引申出許多不同的詞義,如語境、語義、語用等。詞義引申具有多向性,即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引申出不同的詞義。因此,答案為C。其他选项A、B、D在詞義引申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如C重要。A和B更多地涉及到詞義的歷史變遷和語言規律,而D更多地涉及到詞義引申的理論基礎和語言學研究。但是,這些因素在詞義引申中不是最重要的特點。'
  47. 《廣韻》音係的性質特點是( )

  48. A:不是完全記錄某一時期某一地點的實際語音 B:包括有古音成分 C:包括有南北方音的成分 D:以隋唐時期的洛陽音爲基礎
    答案:206AI参考:《廣韻》音係的性質特點是( ABCD )A: 不是完全記錄某一時期、某一地點的實際語音《廣韻》不是完全記錄某一時期、某一地點的實際語音,它是一個較為完整的韻書,反映了當時的语音系统。B: 包括有古音成分《廣韻》音係包括有古音成分,反映了古代語音的某些特點。C: 包括有南北方音的成分《廣韻》音係包括有南北方音的成分,反映了當時南北方不同的語音面貌。D: 以隋唐時期的洛陽音爲基礎《廣韻》是以隋唐時期的洛陽音爲基礎編纂而成的,反映了當時洛陽一地的語音面貌。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49. 下列不及物動詞用做使動用法的選項是( )。


  50. A:項王憐而活之。 B:莊子釣於濮水。 C:先生舉手出狼。 D: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答案: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AI参考:正确选项是【A:項王憐而活之】。不及物動詞用做使動用法时,需要在動詞前面加使動詞“使(讓)”,表示使別人做某事。因此选项A“項王憐而活之”符合这个用法,意思是“項王使(讓)他活下來”。其他选项B、C、D都是不及物動詞,没有使動用法的表现。B是表示“在濮水边钓鱼”,C是表示“先生举起手把狼赶出去”,D是表示“使遠人來歸服”。'
  51. “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是陳澧( )

  52. A:對譬況法的看法 B:對反切法的看法 C:對直音法的看法 D:對讀若法的看法
    AI参考:陈澧在《四聲切指》中提到了“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反切法的看法。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通过两个字的声母和韵尾来拼出某个字的读音。如果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难以识别,那么反切法就会失效。因此,答案为B:對反切法的看法。'
  53. 下列屬於分化字的是( )

  54. A:受——授 B:解——懈 C:説——悅 D:早——蚤
    AI参考:正确选项为:D:早——蚤。分化字是指古代汉字因字义分化而形成的两个字。选项D中的“早”和“蚤”因为意义的不同而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字,“早”表示时间在日出的时刻,“蚤”则表示昆虫中的一种,与意义的不同有关。选项A、B、C中的字并没有因为意义的不同而分化成两个不同的字,因此不属于分化字。'
  55. 古書中的國名、地名,應該按普通話的語音來讀。( )

  56. A:对 B:错
    AI参考:B:错。古書中的國名、地名應該按照當時的語音來讀。不同時期的國名、地名讀音可能不同,因此不能按照現代普通話的語音來讀。'
  57. 《左傳·成公二年》:“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句中“勸”是“勉勵”的意思。( )

  5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B。判断题中表述正确,即“劝”的意思是“勉励”。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難以死来帮助他的国君,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故本题表述正确。'
  59. “濁上變去”是說中古的全濁和次濁聲母的上聲字後來變讀爲去聲了。( )

  6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根据汉语语音演变规律,中古的全濁和次濁聲母的字在演变过程中,其声调有可能会出现变化,但通常不会由上聲變爲去聲。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61. 書寫材料的不同使甲骨文和金文在形體特點上有很大不同。( )

  62.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国古代的书写材料,由于不同的书写材料和工具,使得它们在形體特點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書寫材料的不同使甲骨文和金文在形體特点上有很大不同。'
  63. 古詩今讀不押韻現象反映了語音的變化。( )

  6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古詩今讀不押韻現象反映了語音的變化。这是由于古詩的押韻規律在語音演變中消失或改變了,所以現在讀起來不押韻。'
  65. 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的意思是“露出脊背”。( )

  66. A:对 B:错
    答案:小兒笑AI参考:答案:B。“見背”在李密的《陳情表》中的意思是“离开我而死去”,而不是“露出脊背”。因此,这个判断题是错误的。'
  67. 古文字的字體象形性較強,今文字階段的字體基本擺脫了象形性,走上了符號化的道路。( )

  68.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古文字的字體象形性較強,而今文字階段的字體基本擺脱了象形性,走上了符號化的道路。因此,该题判断为对。'
  69. 在判定一組字是否爲通假字時,可以參考《廣韻》等中古以來的韻書。( )

  7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在判定一组字是否为通假字时,可以参考《广韵》等中古以来的韵书。韵书是中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如《广韵》、《平水韵》等,这些韵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文字的读音和意义,从而判断它们是否为通假字。因此,此题正确选项为B。'
  71. 本義就是詞的原始意義。( )

  7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本義是指一個詞最初的意思,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因為語言發展、文化變遷或其他原因,其原始意義已經不再常用或已經有所變化。因此,本義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
  73. 字母是漢語上古音時期的聲母。( )

  74.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题目中的字母是漢語上古音時期的聲母,指的是字母的起源和历史,上古音時期是中国古代语音历史的一个时期,声母是汉语语音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判断答案是A,即对。'
  75. “視父兄與君若其身”中的“與”是介詞。( )

  7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視父兄與君若其身”中的“與”是介词,表示等同。因此,答案为A。'
  77. “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則”表示假設( )

  7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解释:该句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如果时机不到,那么控制好船只在陆地上行驶就可以了”。其中,“則”在这里表示假设,表示如果时机不到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答案是A,表示该句中的“則”表示假設。'
  79. 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句中“扶”的意思是“沿着”。( )

  8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判断题中“扶”的意思是“沿着”,表示沿着原来的路走,故答案为A。'
  81. 隸書是古文字階段的最後一種字體。( )

  82.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隶书是古文字阶段的一种重要字体,在篆书之后出现,并非是最後一种字体。'
  83. 形聲字是後起的最能產的一種造字方法。( )

  84. A:对 B:错
    答案:对
  85. 我們學習的古代漢語,其實是古代書面漢語的簡稱。( )

  8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B:对。我们学习的古代汉语,其实就是古代书面汉语的简称。'
  87. “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句中的“以”是連詞( )

  88. A:对 B:错
    AI参考:對。句子中“以”作為連詞,表示“因為、由于”的意思,引導原因狀語。因此,答案為A:“對”。'
  89. “莫”表示“不;沒有”是一種假借的用字方法。( )


  9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莫”字表示“不;沒有”是一种假借的用字方法,因此选项B“对”是正确的。选项A“错”不符合题干中的描述。'
  91. 傳說中漢字是倉頡所造。( )

  92. A:错 B:对
    AI参考:B:对。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汉字是由古代的原始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被认为是创造汉字的伟大人物之一。但实际上,汉字的创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仓颉一人所能完成。因此,答案是B:对。'
  93. 對漢語上古音的研究已經有了大家一致認同的結論。( )

  9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B:错。对上古音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和分歧,没有大家一致认同的结论。'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