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测试
1.法律判断中,人们首先面对的是事实,但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社会事实的复杂性,有的时候,法官在没有事实的情况下也要做出判断。( )
A:错 B:对
答案:A
2.为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规定,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指导案例制度,这一制度从本质上说就是判例法制度,所以说,中国也有判例法。( )
A:对 B:错 3.法律事实是否出现,取决于判断者把客观事实与法律规则如何关联起来理解,使个案事实一般化是小前提建构的核心。( )
A:错 B:对 4.涵摄是将经过分解的个案事实,归入或者说涵摄到法律的事实构成当中去的一个过程。按照形式逻辑的观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个案事实的外延真包含于法定的事实构成的外延。( )
A:对 B:错 5.建构小前提的过程:不是客观事实—证明事实—法律事实;而是客观事实—法律事实—证明事实。( )
A:错 B:对 6.构建小前提所运用的方法,发生于由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由法律事实到证明事实这两个层面,但主要在前一层面。( )
A:错 B:对 7.我们常说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中所提到的“事实”,应该是指:( )。
A:证明事实 B:既成事实 C:客观事实 D:法律事实 8.法律方法(司法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其主要特点有:( )。
A:专业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法律性 9.从法律方法与法治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看,法律方法的意义包括以下哪几项内容:( )。
A:法律方法提升了法律人处理纠纷的能力,从而增大了法律的自生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的功能。 B:保证法律人较为准确地理解法律、解释法律和事实的法律意义,从而在成文法律与事实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使共性法律与个案间建立起逻辑联系,使纠纷在法律范围内得到解决。 C:法律方法能排除人们对法律的任意理解,它为防止专断与任意设置了“思维方式”的藩篱。 D:为司法提供正当性的判决依据。 10.法律判断过程中,由法律事实到证明事实过程的表述中,正确的观点是( )。
A:证明客观事实是否存在,视所求真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B:求事实的言辞性之真(通过言辞证据)要运用归纳,演绎,尤其是设证等方法。 C:可以使用解释或诠释等评价方法。 D:求事实的物质性之真(通过实物证据)要运用观察、实验、鉴定等方法。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