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传学着眼于“影响”得以发生的媒介与环境。( )

  2. 答案:对
  3. 中西文论都程度不同地承认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中国认为灵感与创作的关系是直接的,而西方则认为二者的关系是间接的。( )

  4. 答案:错
  5. 接受影响是一种耻辱,给予影响是一种荣耀。( )

  6. 答案:错
  7. 西方的“诗学”与汉语中的“诗话”“诗论”在讨论的文类对象和概念内涵的疆域方面是相同的。( )

  8. 答案:错
  9. “他者”和“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将两者截然对立起来。“他者”的概念实际上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 )

  10. 答案:对
  11.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佛教化是同时进行的。( )

  12. 答案:对
  13. 无论在影响研究中还是平行研究中,都存在一种变异机制。( )

  14. 答案:对
  15. 朱生豪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剧本中人物的对白(原文为无韵诗体),这属于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

  16. 答案:对
  17.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具有共同主题的现象相当普遍。( )

  18. 答案:对
  19. 中国文学主要受佛教影响,间或也能发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影响的痕迹。( )

  20. 答案:对
  21. 比较文学中“和而不同”的理念致力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协调各种不同,让诸多不同因素在不同的关系网络中和谐共处,达到新的和谐统一,同时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 )

  22. 答案:对
  23. 接受研究可以阐明一个民族在接受了域外作家、作品、文艺思潮的影响后,形成的艺术气质、集体意识、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以及接受者个人在接受影响后再创作时,所表现出的艺术个性等诸多特点。( )
  24. 中国学派就是由中国学者组成的比较文学流派。( )
  25.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大学成立,季羡林任名誉会长,杨周翰任会长,乐黛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
  26. 流传学实为放送者在异国的“声望”之学。( )
  27. 中国自觉的比较诗学研究,等到西方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翻译介绍进入后才开始。( )
  28. “佛教的中国化”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是,将注重语言的印度文化规则,转化成了不重视语言的禅宗顿悟,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中国文化规则。( )
  29. “萨特与加缪”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 )
  30. 好的翻译等同于创作。( )
  31. 朱炳荪的《<灰阑记>纵横谈》,是以终点向起点的顺时方向研究。( )
  32. 文学变异学主要包括( )。
  33. 朱光潜关于中西诗歌差异的论述有( )。
  34. 率先阐述了中国学派“阐发法”的学者是( )。
  35. 以“昭君和番”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有( )。
  36. 下列作品以大家族的盛衰史为主题的是( )。
  37. 第一部英译中国小说是( )。
  38.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的理论著作是( )。
  39. “和而不同”的故事出自( )。
  40. 林纾把易卜生的剧本《群鬼》改译成文言小说《梅孽》,这是典型的个性化翻译。( )
  41.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总是同时用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事实来论证同一种原理。( )
  42. 渊源学是从“接受”出发来追溯“影响”的异国来源。( )
  43. 作为翻译策略的“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
  44. 1931年和1934年,出版了傅东华翻译的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和戴望舒翻译的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两部理论著作。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系统地、完整地介绍西方比较文学的理论、历史以及方法。( )
  45. 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母题是潜在的主题。 ( )
  46. 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一定要深入钻研本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
  47. 比较文学研究的立足点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这也是以他国文学或世界文学为研究参照系的基点。( )
  48. 心理学会影响文学,但文学却不能影响心理学,二者之间的影响是单向的。( )
  49.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
  50. 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转折点。( )
  51.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在无任何事实联系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
  52. 翻译中的“异化”常常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 )
  53.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而杜维明主张“文明对话”。( )
  54. 主题学就是针对各国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主题展开的比较研究。( )
  55. 在“误读”中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
  56. 下列作品中描写了生死恋主题的有( )。
  57. 以浮士德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有( )。
  58. 影响研究中的“影响事实”是由三个关键因素构成的,即( )。
  59. 下列母题中属于意象母题的有( )。
  60.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 )。
  61. 1924年,在东南大学开设“中西诗之比较”课程的是( )。
  62. 195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了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 )
  63. 当外国文学一旦翻译成中国语言,比较随即发生。( )
  64.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结构主义盛行,这是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系统论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
  65.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主要研究作家作品的单向流传,而并无双向互动。( )
  66.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两种无法沟通的文化。( )
  67. 变异学弥补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方法的缺憾,提出了不同国家文学关系与流传影响中的变异研究方法。( )
  68. 阐发研究应当是双向的,既可以西论中用,也能够以中释西。( )
  69. 情境母题塑造的是一种经过高度浓缩与抽象以后形成的程式化、类型化的社会环境。( )
  70. 由季羡林主编的中国第一份比较文学刊物是《中西比较文学》。( )
  71. 杨宪益的《译余偶拾》中的“板桥三娘子”,是以终点追溯起点的逆时方向研究。( )
  72. 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是平行研究的核心内容。( )
  73. 类型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既是法国学派主张的影响研究的重要部分,又是美国学派倡导的平行研究的重要部分。( )
  74. 媒介学和译介学是一回事。( )
  75. 变异学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针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不足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点。( )
  76. 当一种文类从一国流传到他国,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土壤、不同的文化传统,要想完全保持其形态是不可能的。( )
  77. 同源可以有影响,也可以没有影响,很多文学作品写了同一个故事,但不一定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
  78. 形象学是美国学者率先开辟的领域。( )
  79. 中国的变文由佛教文体演变而来,后来又发展成了平话、诸宫调、宝卷、弹词。( )
  80. “母题”是一个纯粹的外来语,即“motif”一词的汉语音译与意译。( )
  81. 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民族文学的消亡。( )
  82. 翻译文学史中的作品是指同一部原作在译入语国家的诸多不同译本。( )
  83. 中西戏剧的差异与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是一致的,西方追求的是写实与形似,中国追求的是写意与神似。( )
  84. 杨乃乔认为,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85. 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就称为双向影响。( )
  86. 印象渊源是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将其用文字保存在作品里。( )
  87. “莎士比亚与萧伯纳”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
  88. 雷马克强调文学与其他学科间关系的系统研究,是旨在把比较文学建成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交叉综合学科。( )
  89. 他国化就是复杂的双向或多向影响。( )
  90.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自觉地采用了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
  91. 中国上古时期诗歌与音乐是一体化的。( )
  92. 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的著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在全欧的视野下研究浪漫主义运动,是一部比较文学的名著。( )
  93. 多个母题依照一定序列结构成为一个有机体就是题材。( )
  94. 以下学者属于“美国学派”的是( )。
  95.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运用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有( )。
  96. 下列著作属于影响研究的是( )。
  97.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 )。
  98. 伊夫·谢弗莱尔曾列出了接受学的研究模式,即( )。
  99. 下列套语属于人物母题研究范畴的是( )。
  100. 文学与科学的交汇文体有( )。
  101. 下列著作出自钱钟书的有( )。
  102. 以“赵氏孤儿”为题材的作品有( )
  103. 下列作品中使用了“二母争子”题材的是( )。
  104. 顾颉刚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中考证了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出自( )。
  105. 《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其作者是( )。
  106.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1991年举行的国际年会第一次在亚洲国家( )举办。
  107. 莱辛的《拉奥孔》是对西方诗与画关系的理论总结。( )
  108. 下列作品属于科幻小说的是( )。
  109. 下列著作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是( )。
  110. 文学与音乐都是时间的艺术。( )
  111. 在文明的发轫时期,文学与自然科学是混而为一的。( )
  112. “格义”近于求同,“况义”偏于立异。( )
  113. 中国比较诗学学科趋向成熟的标志是( )。
  114. “理论旅行”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 )。
  115. 比较诗学是针对各国诗歌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 )
  116. 当代的比较诗学研究多关注平行研究,却忽略了中外诗学的相互影响。( )
  117. 母题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118. 文学作品中的母题、题材和主题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 )
  119. 主题学就是对不同作品的相似主题展开比较研究。( )
  120. 比较文学主题学既可以进行平行研究,也可以进行影响研究。( )
  121. 母题是客观的,具体的,主题是主观的,抽象的。( )
  122. 变异现象只存在于影响研究中,平行研究中不存在变异问题。( )
  123. 下列著作属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范畴的是( )。
  124. 下列现象属于文学他国化的是( )。
  125. 接受者只能接受影响的作用,而不能产生反作用。( )
  126. 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就是将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
  127. 我国早期通过日译本来翻译拜伦的作品,这属于( )。
  128. 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实质是一种文化转向。( )
  129. 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
  130. 翻译文学史就是文学翻译史。( )
  131.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根据叛逆主体的不同,可以区分为( )。
  132. 流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133.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追求科学性,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追求审美性。( )
  134. 比较文学的媒介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
  135. 王实甫的《西厢记》可以从元稹的《莺莺传》找到渊源,这属于比较文学的渊源学研究。( )。
  136. 影响研究中的“影响”都是清晰可实证的。( )
  137.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提出者是( )。
  138. 法国学者艾田伯在著作《中国之欧洲》中向西方人展示了积极的、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中国形象,同时批判了“欧洲中心论”,强调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
  139. 比较文学的三大研究方法是指( )。
  140. 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不同,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特别倡导跨文明的文学对话和比较,并将异质性与变异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的基础。( )
  141. 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142. 不同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个文化宝库,经常可以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性,从而带来革新。 ( )
  143. 钱钟书先生认为,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