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课:端粒的发现历史
裸鼹鼠是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对它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中。裸鼹鼠身上有许多秘密有待揭示,我们期待有一天,通过它的帮助,人类能获取千百年来一直渴望的“超能力”。以下属于科学研究中模式生物的包括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拟南芥;小鼠、果蝇

194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在研究线粒体DNA结构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断裂的染色体末端很容易发生相互之间的黏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染色体畸变,而天然的染色体结构却极其稳定,这就说明正常的DNA序列和它末端的一段DNA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穆勒(Hermann J.Muller)

唐氏筛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风险的高低。唐氏综合征学名为“21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正常胎儿的第21号染色体是2条,而患儿体内第21号染色体是3条。由于患儿会不断地发出如同小猫般的叫声,因此其又被称为“猫叫综合征”。

1989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分子生物学教授莫林(Morin)在人类的宫颈癌细胞中发现了人类的端粒酶。

除了端粒酶能够延长端粒的长度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以延长端粒长度的机制——端粒延伸的替代机制,简称( )ALT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