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不属于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

  2. 答案:在液为涎###在体合肉
  3. 就疾病的基本治则而言,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

  4. 答案: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三因制宜###调整阴阳
  5. 头在人体的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

  6. 答案:错
  7. 祛邪的目的就是为了扶正。( )

  8. 答案:错
  9. 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故肝气下陷,可致升清不能及内脏下垂。( )

  10. 答案:错
  11. 精气血津液与体质特征无明显差异。( )

  12. 答案:错
  13. 一般而言,气逆于上,以虚为主,但也有因实而气上逆。( )

  14. 答案:错
  15. 气机失调的表现有( )。

  16. 答案:气陷###气闭###气脱###气逆###气滞
  17. 统藏失司的出血反映哪两脏病变( )

  18. 答案:脾与肝
  19. 任脉的终点是( )

  20. 答案:目眶下
  21. 古代哲学中,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是( )

  22. 答案:精气
  23. 巅顶痛属于( )
  24. 《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 )
  25. 痹证常因风寒湿三气合邪所致,说明了六淫致病特点中的( )
  26. 口唇的红润丰满与否,主要取决于( )
  27. “先天之本"指( )
  28. 下列哪项指的不是女子胞( )
  29. 血液的正常循环,除下列哪项之外,均与之有关( )
  30. 下列归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
  31. 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
  32. 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 )
  33. 头痛部位在头侧者与哪条经有关( )
  34. “元神之府"指( )
  35. 以五脏分阴阳,肝的阴阳属性是(   )
  36. 寒凉的药物多用于治疗( )
  37.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中,最重要的是( )
  38.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
  39. 劳神过度主要伤及( )
  40. 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是( )
  41.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
  42. 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 )
  43. 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
  44. 下列哪—种气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 )
  45. 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
  46. 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 )
  47.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
  48. 六腑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
  49. 阴阳互制的调补阴阳方法中,包括下列中哪些方法( )。
  50. 冲脉、任脉均与女子生殖有关。( )
  51. “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都是病名。( )
  52. “子病及母”包括( )。
  53. 下列属于内湿的是( )。
  54.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
  55. 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
  56. “相傅之官"指( )
  57. “刚脏"是指( )
  58. 联结心搏动和肺呼吸的中心环节是( )
  59. 脏腑形体分阴阳,属阴的是( )
  60. “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
  61.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液的灌注部位( )
  62. 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63. 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64.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是( )
  65. 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
  66. “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
  67.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68. 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下列哪种提法不确切( )
  69. 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70. 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 )
  71. “血海”是指( )
  72.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
  73. 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
  74.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
  75. 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失调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76. 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有( )。
  77. 引起亡阴病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 )。
  78. 脾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
  79. 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后天之本”。( )
  80. 小儿的体质特点为( )。
  81. 肾阴不足,水液不得蒸化,可以停而化生痰饮。( )
  82. 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症。( )
  83. 暑性升散,火性趋上,两者都能扰神、伤津、耗气。( )
  84. 循行于舌的经脉有( )。
  85. 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 )
  86. 属“阴中之阳”的脏是( )
  87. 根据自然界四时季节变化的规律而保养人体生命所体现的养生法则是( )
  88. 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靠何脏的何种功能( )
  89. 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
  90. 人体脏腑,“藏而不泻”的是(   )
  91. 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
  92. 自汗、多尿、出血、滑精等是气的哪种功能失常( )
  93. 肺进行—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 )
  94. “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
  95. “肝火犯肺”属于( )
  96. 与肺相表里的是( )
  97. 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 )
  98.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
  99.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100. 对生殖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两脏是( )
  101. 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 )
  102. 足三阴经的走向是( )
  103.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104.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
  105. 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作用的是( )
  106. 五脏分阴阳,肾的阴阳属性是( )
  107. 在奇经八脉中,称为“一源而三歧”的经脉是( )
  108. 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
  109. 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取决于( )
  1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
  111.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
  112. 协助脾胃升降的脏为( )
  113. 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 )
  114. 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 )
  115.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
  116.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
  117. 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
  118. “阳中求阴”适用的病证是( )
  119. 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 )
  120.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
  121. 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应选用的是( )
  122. “阳胜则热”的证候性质是( )
  123.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 )
  124. 肺的门户是( )
  125. 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 )。
  126. 临床治疗虚衰病证,为求阴阳相济,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此为( )
  127. 从邪正双方而言,邪气是本,正气是标。( )
  128. 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 )。
  129. 下列哪种情况应先祛邪后扶正( )。
  130. 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 )。
  131. 正治是顺从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
  132. 用温热药治疗阴盛格阳证,属于( )。
  133. 中医养生的原则包括( )。
  134. 四气调神是指人们为了顺应阴阳更迭的自然变化而主动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 )
  135. 体魄锻炼可以达到( )。
  136. 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最早见于( )
  137. 以下体现了中医所强调的“未病先防”思想的是( )。
  138. 春季养生活动宜晨练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
  139. 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
  140. 养生的中心环节是调补( )。
  141. 未病先防主要从防止病邪的侵害入手。( )
  142. 中医学认为正确的四时养生是( )
  143. 病性转化包括( )。
  144. 疾病的传变与转归取决于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
  145. 影响病邪从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146. 因虚致实,其病证是( )。
  147. 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 )。
  148. 病位传变包括( )。
  149. 本来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变,转变为邪气亢盛较突出的病变过程称为因虚致实。( )
  150. 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 )。
  151. 阴阳互损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
  152. 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的病理状态是( )。
  153. 皮肤干燥瘙痒或脱屑、肌肤甲错是血虚生风的表现。( )
  154.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只要人体内有足够的正气,人就不容易患病。( )
  155. 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
  156. 感邪即发多见于( )。
  157. 邪气就是指气候不正常。( )
  158.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159. 影响发病的因素有( )。
  160.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发病类型是( )。
  161. 情志疾病主要包括的病证有( )。
  162. 可能引起结石的原因有( )。
  163. 属于病理产物的是( )。
  164. 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有( )。
  165. 瘀血、痰饮停滞日久,其病理演变常出现( )
  166. 除了胆和膀胱,胃内也可以形成结石。( )
  167. 饮食失宜包括( )。
  168. 痰饮停滞于体内,既可化寒伤阳,又可郁而化火,还可化燥伤阴。( )
  169. 七情过激致病,并不会直接伤及内脏。( )
  170.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 )
  171. 过悲对气机的影响是( )。
  172. 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
  173. 风、寒、暑、湿、燥、火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但也可能伤人致病,这时便称之为“六淫”。( )
  174. 七情变化只会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
  175. 伤津耗气的外邪是( )。
  176. 六淫病邪均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
  177. 疠气的致病特点有( )。
  178. 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传变较快特点的邪气是( )。
  179. 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下列哪些疾病( )。
  180. 体质较强的癥瘕患者,其治法是( )。
  181. 人体能否感邪而发病,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状况。( )
  182. 湿热质的发病倾向为( )。
  183. 久病体弱的癥瘕患者,其治法是( )
  184. 对某些情志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与刺激的种类及其量、质无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 )
  185. 气虚质的发病倾向为( )。
  186. 年高之人,五脏精气多虚,体质转弱,易患哪些疾病( )。
  187. 嗜食肥甘厚味可形成( )。
  188. 特禀质,总体特征为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
  189. 影响体质的后天因素有( )。
  190. 体质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个体不同的体质特征。( )
  191. 体质是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
  192. 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 )。
  193. 理想的体质应为( )。
  194. 体质的构成主要有( )。
  195. 气虚质,总体特征为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
  196. 体质是指人体的( )。
  197. 经络的生理功能有( )。
  198. 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
  199. 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 )。
  200. 头痛,痛在前额者,与何经有关( )。
  201. 下列“络脑”的经脉有( )。
  202. 同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
  203. 以下经脉中,与肺有联系的经脉是( )。
  204. 具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205. 带脉起于胞中,主司妇女带下。( )
  206. 经络的生理功能表明,当外邪侵犯人体时,营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 )
  207. 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的经脉是( )。
  208. 经络的病理变化说明,当机体处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经气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
  209.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
  210. 胃经循行( )。
  211. 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的分布是: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
  212. 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
  213. 下列有别络分出的是( )。
  214. 下列属于十二经脉连属部分的是( )。
  215. 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
  216. 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 )。
  217. 《灵枢·逆顺肥瘦》中关于十二经脉走向的规律:“足之三阳,( )”。
  218. 下列属于络脉的有( )。
  219.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 )
  220. 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径路。( )
  221. 气能生津的基础是( )。
  222. 与津液的输布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223.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
  224. 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 )。
  225. 形成“气随津脱”病变的原因有( )。
  226. 津液的功能包括( )。
  227. “气为血之帅”包括的内容有( )。
  228. 气能摄津,就是气有防止出汗的作用。( )
  229. 因“血汗同源”,所以大出血的病人无汗出之表现。( )
  230. 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 )作用。
  231. 血是人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
  232. 与宗气生理功能相关的方面有( )。
  233.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
  234. 津与液相比较,稠厚者为津,清稀者为液。( )
  235. 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236. 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 )。
  237. 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 )
  238. 下列关于血的概念正确的有( )。
  239.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 )。
  240. 血液的化生是在多各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
  241. 五脏皆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
  242. 宗气由自然界清气和先天精气结合而成。( )
  243.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
  244. 后天之精来源于( )。
  245. “水谷之悍气”指的是( )。
  246. 人体之精的分类有( )。
  247. 人体之精的功能是( )。
  248.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
  249. 先天之精全部藏于肾中。( )
  250. 生命物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营气。( )
  251. 脾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252. 协调男子泄精、女子月经来潮的是哪些脏( )。
  253. 在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
  254. 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
  255. 下列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
  256. 肺主气,肝藏血,故二者主要表现于气和血的关系。( )
  257. 精血互生主要反映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
  258. 在五脏中,脾肾两脏与阳虚内寒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 )
  259. “孤腑”即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惟它最大。( )
  260. 小肠主津,而大肠主液。( )
  261. 须得到髓充养的是( )。
  262.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
  263. 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
  264. 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 )。
  265. 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
  266. 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称为“元神之府”。( )
  267. “泌别清浊”属于( )。
  268. 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内脏有( )。
  269. 肝疏泄功能失常,在情绪方面的改变主要是( )。
  270. 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
  271. 肾阳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272. 肾精与肾气,实际上就是“体”与“用”的关系。( )
  273.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274. 肝的藏血功能表现在( )。
  275. 肝在志为( )。
  276. 主水之脏是( )。
  277. 肾主纳气的功能,实际上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
  278. “罢极之本”指的是( )。
  279. 脾主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的作用。( )
  280.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呼吸是否和利与肝的关系最密切。( )
  281. 肝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
  282. 脾的升举作用失常可表现为( )。
  283. 脾主运化是指( )。
  284. 脾在液为( )。
  285. 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 )。
  286. 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 )。
  287. 脾气虚统血失职,多见上部的急性出血病证。( )
  288. 通过肺的肃降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的有( )。
  289. “气之本”指的脏是( )。
  290. 心气是完成主血脉功能的唯一条件。( )
  291. 古人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密切相关。( )
  292. 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
  293. 肺的助心行血作用主要是通过宣发肃降来完成的。( )
  294.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表现在( )。
  295. 具有主脉功能的脏是( )。
  296. 临床见呼气不利、胸闷、咳喘、鼻塞、无汗等症状,主要由于肺气肃降失职。( )
  297. 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
  298. 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与否表现在( )。
  299. 属于水的五味是( )。
  300. 下列相关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归类正确的是( )。
  301. 阴阳消长的内容包括( )。
  30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
  303.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304. “补母”是指治疗虚证时,不但要补益本脏,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理论,补益其子脏。( )
  305. 下列哪些治法时依据五行相克理论制定的( )。
  306. 商、白、辛、燥在五行中属金。( )
  307.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308.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与中医学的精气学说内容是完全等同的。( )
  309. 气的概念源自于( )。
  310. 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物属阳。( )
  311. 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称为气化。( )
  312. 在人体,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
  313.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
  314. 事物的阴阳属性,只能用阴阳两分法表示。( )
  315. 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是( )。
  316. 以下有关精气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317.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 )。
  318.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
  319. 中医学整体观的内涵是( )。
  320.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
  321.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
  322. 不同的人患感冒后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辨证也不同,因而用药也应该不雷同,即需要“同病异治”。( )
  323. “六气皆从火化”的提出者为( )。
  324. 中医治病的着眼点在于“症”的异同。( )
  325. 《黄帝内经》共18卷,是先秦至明清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 )
  326.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否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
  327. 以下属于“证候”范畴的是( )。
  328. 唐·孙思邈著有(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