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诗与蒲州:蒲州在唐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蒲州不仅在唐代的政治、军事、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唐代诗歌创作历程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本章就针对蒲州的重要地位、蒲州名物对唐诗创作的生发作用以及唐代诗歌中蒲州的历史影像进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唐代蒲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唐代蒲州士族与文化;唐诗与蒲津桥以及唐诗与鹳雀楼等。3.1唐代蒲州的政治与经济:唐代蒲州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政治、军事功能。蒲州“中界三京”“其地益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使得蒲州在唐代的行政名称与行政地位多次发生改置。另外,蒲州的农业非常发达,是唐代粟与麦的主要产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蒲州拥着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盐,蒲州盐利成为唐帝国财政收入主要的构成部分。
3.2唐代蒲州士族与文化:唐代蒲州士族在唐帝国的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唐代被称为“关中郡姓”的裴氏、柳氏与薛氏三大著姓在整个唐帝国建国与持续的历史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去在政治舞台上持续显示自我存在之外,蒲州士人也创作出了优异的文化成绩。在蒲州除去产生了诸如王维、柳宗元、王之涣、卢纶、司空图等著名的诗人之外,还吸引了大量的诗人汇聚于此,如温庭筠、李商隐等,蒲州本籍诗人与外来诗人一起,创造了优秀的唐代蒲州诗。
3.3唐诗与蒲津桥(一):蒲州在唐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作用最为集中在呈现在蒲津桥上。蒲津桥第一次与唐诗接触出现在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而这也成为玄宗决定于次年即开元十二年“增修”蒲津桥的直接诱因。此次增修完成的蒲津桥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显示出了唐人对于以往时代的超越和对自然的征服。可以说,蒲津桥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以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艺术呈现,成为最能代表盛唐华彩的部分。
3.4唐诗与蒲津桥(二):随着时代的发展,蒲津桥作为国家工程所给予唐人的那种巨大震撼力在逐渐减退,蒲津桥在唐诗中的历史影像与文学意蕴也在发生了改变。蒲津桥“利涉大川”所呈现出的自然之“通”与诗人的人生之“穷”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发生的对撞,会刺激与鼓荡诗人的内在心灵。蒲津桥在此时成为唐诗创作的生发点与促生地,成为承载诗人“穷”“通”感慨的文学意象。但当诗人不再纠结于人生“穷”“通”之时,雄壮的蒲津开始变得轻巧,它成为诗人安置人生、调适心灵的“胜境”。
3.5唐诗与蒲津桥(三):蒲津桥“利涉大川”所呈现出的自然之“通”与诗人的人生之“穷”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发生的对撞,会刺激与鼓荡诗人的内在心灵。蒲津桥在此时成为唐诗创作的生发点与促生地,成为承载诗人“穷”“通”感慨的文学意象。但当诗人不再纠结于人生“穷”“通”之时,雄壮的蒲津开始变得轻巧,它成为诗人安置人生、调适心灵的“胜境”。
3.6唐诗与鹳雀楼(一):北周宇文护出于军事目的而修建的鹳雀楼,到了唐代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并与唐诗产生了不解之缘。唐代鹳雀楼登临诗的创作较为集中,作品数量也多。但大多没有流传下来。现存的九首鹳雀楼登临诗分属于盛、中、晚唐三个时期,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变迁所导致的士人心态的改变。唐代鹳雀楼登临诗,既表现出了盛世帝国的辉煌气象,也记录了末世王朝的衰飒局面,可以说,虽然唐代鹳雀楼登临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却构成了唐王朝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记录,展现出了唐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3.7唐诗与鹳雀楼(二):唐代鹳雀楼登临诗,既表现出了盛世帝国的辉煌气象,也记录了末世王朝的衰飒局面,可以说,虽然唐代鹳雀楼登临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却构成了唐王朝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记录,展现出了唐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判断题]舜帝曾建都于蒲州一带。


答案:对
[判断题]唐代蒲州就是今天的永济市。

[判断题]李商隐是蒲州人。

[单选题]唐代蒲津大浮桥第一次大规模实质性的“增修”发生于( )。
太宗贞观五年(631)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玄宗开元十年(722)
高祖武德二年(619)[单选题]鹳雀楼始建于( )。
南北朝时的北周
唐代初期
西晋
汉代[单选题]《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
杨巨源
卢纶
柳宗元
司空图[多选题]下列哪位诗人是蒲州籍( )。
卢纶
柳宗元
王维
温庭筠[多选题]下列颧雀楼登临诗属于晚唐的有( )。
司马札的《登河中鹳雀楼》
马戴《鹳雀楼晴望》
吴融《登鹳雀楼》
张乔《题河中鹳雀楼》[多选题]鹳雀楼与下列哪些楼阁并称为中国历史四大名楼( )。
湖北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安徽谢朓楼
江西滕王阁[多选题]唐代被称为“关中郡姓”的蒲州士族有( )。
李氏
柳氏
薛氏
裴氏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