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史: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动画发展史是中东欧动画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动画剧作、造型设计、视听语言、动画技术,以及动画民族性的探索方面对世界动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详细讲述了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发展的历史,并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想、艺术变革、科学技术对动画发展的动因分析。将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历史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分别讲述了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的萌芽阶段;1918年到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的诞生与发展阶段;1945年到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战后电影事业国有化初期动画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动画民族性的探索期;20世纪60年代动画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儿童动画系列片的兴盛时期;20世纪80年代新生代动画导演的崛起时期;20世纪9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的动画发展的新动向。并在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历史发展的每一时期,重点总结出这段时间内动画发展过程中几个值得探讨的专题,如: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技术的发展、动画师的构成、制作流程的发展、动画制片管理的发展、发行与播映媒体的发展、重要的导演和动画师、风格流派的发展、商业运行模式发展等。6.1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史第一部分:首先讲述了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艺术的起源,特别讲述了木偶与插画艺术对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诞生的影响。1918年到1945是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的诞生与初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事业和木偶戏艺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博胡斯拉夫.苏拉、赫米娜·蒂尔洛娃、卡瑞尔·道达尔、伊雷娜·杜达洛娃、巴索德·巴特斯克等几位艺术家沿着法国、美国、德国早期动画探索的道路,进行动画创作尝试。这一时期制作的动画短片多用作电影放映之前,或换片间隙的加片,内容则以童话、神话故事、广告短片或电影新闻杂志为主。在1945年到1950年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事业国有化发展的初期,电影的摄制、发行、放映、输入、输出等都归国家掌控,捷克斯洛伐克动画事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并逐渐形成起两个动画制作中心,一个位于布拉格,以妙计兄弟工作室和唐卡工作室为代表;一个位于哥特瓦尔多夫,以赫米娜·蒂尔洛娃和卡列尔·泽曼主持的动画工作室为代表。很多动画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大奖,既为捷克斯洛伐克动画制片业争取更多的国家拨款和扶持政策,也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原则严格规范模式之下,为动画片的创作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和国际化的视野。这一时期的作品非常注重具有捷克斯洛伐克地域特点的视听表述风格、造型风格、剧本文学创作风格的挖掘与探索。20世纪50年代,是捷克斯洛伐克动画民族性的探索期,动画行业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创作团队规模、动画出品数量和质量、创作环境和技术设备等方面得到较快的提升,但同时作为特殊电影门类的动画也在内容和选题上受到政府干预。与传统木偶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体现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木偶定格动画,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之下蓬勃发展起来。很多知名的文学家、插画家、作曲家、演员都共同投身到动画创作事业中,极大地提升了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的剧本、音乐和视觉造型的水准。
6.2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史第二部分: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领域处于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时期,在短暂的“布拉格之春”之后,政府对报刊、书籍、电影、电台和电视台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审查。布拉格的动画创作团队60年代初呈现讽刺、幽默与超现实主义的创作趋向,60年代中晚期,则更加注重“儿童”动画片的创作。在整个60年代,哥特瓦尔多夫的动画制片厂也主要进行“儿童”动画片的创作,在动画艺术和创作媒材的多样性上有许多非凡的尝试,卡列尔·泽曼利用定格动画的技巧在电影特效制作领域独树一帜。20世纪7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重新回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创作环境变得更为压抑,关于“政治讽刺”性的作品消失殆尽,讽刺性只被局限在对具体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讽刺。在动画制片领域处于儿童动画系列片的创作兴盛期,并更为注重造型的设计和形式风格的探索,更多的插画家和漫画家参与到动画创作过程中。
6.3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史第三部分:20世纪8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新生代动画导演迅速崛起,这些新生代的动画导演包括:吉瑞·巴塔、薇拉斯塔·帕斯皮斯拉娃、迈克勒·帕芙拉托娃、伽里克·塞克、杨·杜德塞克等。他们的动画创作努力在民族性和国际化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在主题、造型、视听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多非凡的尝试,其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一些作品中还开始出现对社会问题的讽刺、黑色的幽默,以及对成年人生活问题的探讨。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投资主体和制片模式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变化,很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在蓬勃开展。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解成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私有化浪潮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制片领域并未像许多人所预想的那样创造全新的发展高潮。1990年至1996年,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动画产量反而大幅下降,在没有计划性拨款的条件下,尚未建立、健全商业制片体系的动画行业无法获得充足、稳定的制作投资。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动画人才大量流失,有些人放弃了动画创作,有些人则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虽然针对动画发展的困境,捷克与斯洛伐克政府对动画创作给予了一定的资助政策,但是动画中的实验性逐渐消退,商业性的电视动画系列片成为创作的主体。
[单选题]()的作品充满对社会问题的讽刺和黑色的幽默,如《相册中的练习曲》,《填字游戏》。
迈克勒·帕芙拉托娃
吉瑞·巴塔
吉瑞·唐卡
兹德尼克·米勒
答案:迈克勒·帕芙拉托娃
[单选题]2000年,杨·史云梅耶导演了动画电影长片(),结合了真人实拍、定格动画的创作手法。故事讲述一对患有不育症的夫妇将树影婴作为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黑色童话。
《泥人格勒姆》
《贪吃树》
《萤火虫》
《捷克惊魂夜》[单选题]()从1994年开始创作了定格动画系列片《萤火虫》,2001年,与奥雷尔·克里姆特合作完成了《弗姆弗卢姆》。
迈克勒·帕芙拉托娃
吉瑞·巴塔
帕斯皮斯拉娃
兹德尼克·米勒[单选题]1949年,吉瑞·唐卡导演了(),这部影片讲述年轻的女子乘坐马车在荒芜的田野中旅行,路遇一个骑着白马的英俊牛仔,是对当时流行的美国西部片的幽默讽刺。
《草原之歌》
《巴亚亚王子》
《天使外衣》
《国王与夜莺》[单选题]()在70年代与多位著名的插画家合作,创作完成了一系列形式风格独特的动画作品,1971年,导演了《河上的米勒》。
吉瑞·巴塔
杨·史云梅耶
吉瑞·布登卡
吉瑞·唐卡[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成为动画新生力量的领军人物,1985年导演了《魔笛手》,对物欲横流、没有诚信的社会进行批判。
杨·史云梅耶
迈克勒·帕芙拉托娃
吉瑞·布登卡
吉瑞·巴塔[单选题]1965年,()导演了动画短片《手》,这是一部政治讽喻动画,木偶雕塑家是全片的主角,而一只真人的手则是统治阶级的象征。
帕斯皮斯拉娃
迈克勒·帕芙拉托娃
杨·史云梅耶
吉瑞·唐卡[单选题]1982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导演了《对话的尺度》,他在这一时期制作的定格动画更具实验精神。
杨·史云梅耶
杨·柏列加
吉瑞·巴塔
迈克勒·帕芙拉托娃[单选题]1935年,道达尔导演完成了(),这是捷克斯洛伐克最早的定格动画作品。
《灯笼的秘密》
《母亲的天堂之旅》
《草原之歌》
《恋爱中的水精灵》[单选题]()进行了《鼹鼠的故事》系列动画片的创作。
吉瑞·巴塔
吉瑞·唐卡
帕斯皮斯拉娃
兹德尼克·米勒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