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测试
1.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B:《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答案:B
2.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 )的说理方法。
A:道法自然 B:远取诸身 C:仰望天文 D:近取诸物
答案:A
3.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统治者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答案:D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腰白玉之环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箕踞而遨 
答案:C
5.下列有关《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C: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D: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答案:C
6.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句读之不知 D: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D
7.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B:《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答案:B
8.下列选项对《秋声赋》文段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B:本文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烘托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文章既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又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答案:A
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
A:拘于时也 B:拜夫人于堂上 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D:涕泣谋于禁卒
答案:A
10.下列对《左忠毅公逸事》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B: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呼应。 C: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答案:A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