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
1.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A: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答案:ABCD
2.

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 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土壤等 C: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 D: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E: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答案:ACDE
3.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经口﹥经皮 D:腹腔注射﹥经口
答案:ABCD
4.

LD50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B: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C: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D: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答案:B
5.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半数致死剂量(LD50) B:绝对致死剂量(LD100) C:最小致死剂量(LD01) D:最大耐受剂量(LD0)
答案:B
6.

铅(Pb)的靶器官为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骨骼 D:肝 E:肺
答案:A
7.

毒物代谢的两重性是指


A:经代谢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B:经过代谢,毒性可增加(代谢活化)或降低(代谢解毒)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一相反应可以降低毒性,二相反应可以增加毒性 E:毒物代谢可经过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
答案:B
8.

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B: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C: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答案:A
9.

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A:其余都是 B:绝对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答案:D
10.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半数致死剂量(LD50) C:最小致死剂量(LD01) D:最大耐受剂量(LD0)
答案:C
11.

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A:最小致死剂量(LD01) B:最大耐受剂量(LD0) C:绝对致死剂量(LD10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答案:D
12.

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A: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B: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D: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答案:B
13.

急性毒作用带为


A: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答案:C
14.

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


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 B: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 C: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 D: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 E:代谢活跃的部位
答案:B
15.

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kg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A:12 mg/人•日 B:36 mg/人•日 C:3.6 mg/人•日 D:0.6 mg/人 · 日 E:60 mg/人•日
答案:B
16.

如外来化合物A 的LD50比B大,说明


A:A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比B大 B:A的作用强度比B小 C:A的毒性比B大 D:A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比B小 E:A的急性毒性比B小
答案:C
17.

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A: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B: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C: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仔畸形 E: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答案:A
18.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A:对 B:错
答案:A
19.

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A:对 B:错
答案:A
20.

反应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出现质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A:错 B:对
答案:B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