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和实施系统的因素有哪些?( )

  2. 答案:IPM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农药市场和社会环境问题###农户对IPM技术的需求###IPM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 下列描述符合我国热量资源特征的有( )。

  4. 答案:在西部,由于受地形影响,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在东部季风区,热量资源随着纬度增高而减少,呈现地带性分布###我国的热量资源丰富,但是地域差异大,季节变化悬殊
  5. 针对热害胁迫,可通过以下哪些措施进行防御( )。

  6. 答案:热锻炼###灌水###应用外源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调整播期
  7.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区域布局上的现状特点是( )

  8. 答案:技术模式创新发展###部分非传统种养地区发展迅速###主产区域分布特点明显###主要模式发展格局已形成
  9. 促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实施和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

  10. 答案:加强IPM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实际可行的IPM技术###加强以作物-有害生物相互关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研究###创造有利于IPM实施的社会环境
  11. 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有哪些?( )

  12. 答案: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植物检疫###物理防治法
  13. 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包括( )。

  14. 答案:强制性###预防性
  15. 以下哪点不是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原因( )

  16. 答案:农业人口增收需求迫切
  17. 在选择覆盖作物种类时通常要考虑覆盖作物的季节性和其与主要作物的轮作顺序,在冬闲期种植覆盖作物时,下列最合适的选项是。( )

  18. 答案:覆盖作物为三叶草,后茬作物为玉米
  19. 衡量光资源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其中,光质是指( )。

  20. 答案:光谱成分
  21. 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22. 答案:休闲
  23. 抗性种群的区域治理可采取哪种治理策略( )。
  24. 下列各种农业资源生产潜力中,最接近作物生产实际产量的是( )。
  25. 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农作物是( )?
  26. 遭受水涝胁迫时,叶片表现为( )。
  27.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天然形成的种养模式。( )
  28. 在后作作物播种前,需要将禾本科覆盖作物杀死,以防止覆盖作物再生影响后作作物生长。( )
  29. 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在危害零点以下不造成经济损失,但应该采取防治行动,以免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
  30. 间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
  31. 覆盖作物的种植会使得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得更加紧密,孔隙度减小,土壤紧实度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减弱、通气性变差,容易导致养分的流失。( )
  32. 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
  33. 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 )。
  34. 可持续耕作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
  35. 作物轮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36. 以下哪些属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的对象( )。
  37.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
  38. 以下哪些措施属于农业防治措施( )。
  39. 影响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的下列微生物是( )
  40. 玉米倒伏类型有( )。
  41. 常见的基本耕作措施主要包括( )。
  42. 为提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农光互补”模式,在相关技术模式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哪些科学原则进行栽培作物的筛选( )
  43.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 )的耕作制度。
  44. 以下属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的是( )
  45. 常用的覆盖作物主要包括( )
  46. 不同地区土壤耕作技术选择的依据主要包括( )。
  47. 与种植制度相适单应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是( )。
  48. 下列那个区域不属于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 )。
  49. 将覆盖作物粉碎铺放在耕地表面后,可以用机械将残茬翻埋入土。此步骤可使用的机械不包括( )
  50. 玉米的边行优势可达4行,甘薯的边行劣势可达3行,则玉米与甘薯分带间作时,每个间作带内玉米的行数应( )。
  51. 林下间作属于以下哪种循环农业模式( )
  52. 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同时无规律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是( )
  53. 以粮猪为代表的农牧结合模式属于下列哪一种循环模式类型( )
  54. 下列作物中,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是( ).
  5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足迹评价指标( )。
  56. 作物间(混)、套作中,幅宽是指( )。
  57. 以下哪种覆盖作物具有氮固定能力,为土壤提供额外的氮素?( )
  58. 对作物布局、多熟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59. 微生物组的概念是( )?
  60. 我国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首先要在满足( )的基础上,再考虑增加其他作物的比例。
  61. 按集约化程度划分,耕作制度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 )。
  62. 设计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实验时,重复次数至少为( )?
  63. 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 )
  64. “采取多级利用、多梯次利用的原理,尽量多次利用中间产品”是指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 )
  65. 高铝胁迫对两种大豆基因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 )?
  66. 下列哪项不是未来植物微生物组研究的技术趋势( )?
  67. 以下哪一条不属于循环农业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 )
  68. 覆盖作物混入土壤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腐解液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是( )
  69. 以下哪种叙述反映了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特点( )
  70. “绿肥—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这一轮作方式是( )。
  71. 连作反应极敏感类型的作物在同一田地上种植的间隔年限要求( )。
  72. “稻——稻→甘蔗→稻——稻→甘蔗”属于( )
  73. 以下不属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的是( )
  74. 下列种植方式中,在统计种植指数时,增计复种面积的种植方式是( )。
  75. 用生长期法确定熟制带的时候,表示一年内作物可以生长的时间用( )。
  76. 以下哪种耕作方式不属于表土耕作措施( )。
  77. 光伏种植主要是通过对适应于光伏板下遮阴条件的作物进行筛选,构建形成能够稳产的农光互补种植模式。( )
  78. 稻田养鱼施肥原则:施足基肥,减少追肥。以追肥为主,基肥为辅。( )
  79. 中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汉朝。( )
  80. 传统覆盖作物的处理方式包括粉碎-铺放-翻耕入土( )。
  81. 在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消耗刚好达到平衡,不积累光合产物。( )
  82. “我国农光互补新型农作模式相关研究水平仍然较低”,该判断总体上正确。( )
  83. 套作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84. 化学防治由于其速效性,可以应急,能起到杀手锏的作用,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关口。( )
  85. 预防风害导致作物倒伏时,甘蔗可采用相邻两行进行捆扎的方法。( )
  86. 耕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
  87. 循环农业的技术目标是指( )
  88. “采取多级利用、多梯次利用的原理,尽量多次利用中间产品”是指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 ( )
  89. 以下哪点不是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原因 ( )
  90. 下列哪种是以第一产业及其初级加工业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循环农业模式( )
  91. 下列哪一种是广东省珠三角长期发展形成的典型种养循环模式( )
  92. 以下哪种叙述反映了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特点 ( )
  93. 循环农业产业链条越长越好,生产环节越多越好( )
  94. 根据光伏农场中配套发展的农业产业特征,目前国内外农光互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模式( )
  95. 农光互补新型农作模式将以下哪三者集于一体( )
  96. 农光互补”建设模式的特征主要是( )
  97. 农光互补理念源于戈茨伯格等在1982年提出( )的想法.
  98. ( )年,我国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多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稻田养鱼国家。
  99. 对于稻田养鱼不足提出的建议错误的是( )
  100. ( )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稻田养鱼最发达的地区。
  101. 稻田养鱼附属配套设施中( )是稻田养鱼的重要环节。
  102. 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种植技术中对于水稻品种选择错误的是( )
  103.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 )
  104. 以下属于稻田养鱼优点的是( )
  105. 以下关于稻田养鱼主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106. 在全部昆虫中,植食性昆虫占30%左右,而在其中90%的植食性昆虫会严重危害农田。( )
  107. 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哪些问题( )。
  108. 农业防治措施是某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有区域局限性,且季节性较强,主要是预防性为主。( )
  109. 利用糖醋液诱杀夜蛾科害虫属于哪种防治措施( )。
  110. 从时间序列上来看,经济危害水平在前,经济阈值在后。( )
  111. 农业技术推广站在IPM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是( )。
  112. 以下属于生物防治的措施是?( )
  113. 当苹果引入美国后,苹果实蝇转移到苹果上,并成为苹果的一大害虫,其原因是( )。
  114. “先事修备,既事修救”的防先于治的思想在1000~2000年前就已形成。( )
  11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以往病虫草害防治比较有哪些特点呢?( )
  116. 御逆性是指植物通过特定的形态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在逆境下各种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状态。( )
  117. 植株遭受热害采用灌水防御措施时应( )。
  118. 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会生长出不定根,替代初生根吸取水分,满足植物根系生理活动需求。( )
  119.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方式包括( )。
  120. 由于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阻碍而使土壤中的水分不能被根系吸收,由此而造成的受旱现象称为生理干旱。( )
  121. 遭受冰雹灾害后,应及时排水并对土壤进行中耕松土。( )
  122. 植株遭受冷害或冻害时,常表现出以下哪些特征( )。
  123. 应对风害胁迫,可通过适时施用生长调节剂、矮化剂,防止植株倒伏。( )
  124. 小麦发生倒伏后,应立即扶正扎把。( )
  125. 非生物胁迫不包括以下哪一类( )。
  126. 适宜冬季种植的覆盖作物有( )。
  127. 在种植豆科覆盖作物后,通常可以减少化肥投入,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且利于疏松深层土壤。( )
  128. 覆盖作物一般在什么时期种植?( ).
  129. 以下哪项不是选择覆盖作物种类的主要考虑因素?( )
  130. 覆盖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碳固存( )。
  131. 以下哪项不是种植覆盖作物的主要作用?( )
  132. 在土壤耕作管理方式中,能够减少土壤侵蚀的耕作方式是( )。
  133. 保护性耕作的有点有( )。
  134. 土壤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 )
  135. 旱地免耕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素( )。
  136. 保护性耕作可以通过增加非晶质氧化铁的含量从而促进土壤固碳。( )
  137. 按照“从摇篮到大门”的农业碳足迹评价系统边界,主要计算以下哪几个过程( )。
  138. “能值”的英文单词是( ).
  139. 生命周期评价,其英文名称是( )
  140. 传统的能量分析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能量形式的能质不同,无法简单加减比较”。( )
  141. 农业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环节( )。
  142. 以下那些气体类型通常在农业碳足迹计算中考虑( )。
  143. 假设养殖一头猪需要经过饲料种植和动物养殖2个过程,其中,饲料种植过程投入能值100 sej,动物养殖过程投入能值50 sej,则这头猪所具有的能值为( )
  144. 微生物组成的最重要的生态学概念是( )?
  145. 根际微生物可通过诱导植物免疫响应增强植物抗病性。( )
  146. 合成微生物群落技术是指( )
  147. 土壤耕层主要包括( )
  148. 土壤耕作的核心任务是( )。
  149. 多年在一个深度耕作的土壤,在耕层和心土层之间会出现容重较大、透性不良的( )
  150. 作物根系活动最集中的耕作为( )
  151. 土壤结构紧密,毛管孔隙占绝对优势,保水蓄水的重要层次是指( )。
  152. 表土耕作要围绕维护表士结构,促进通气透水,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播种质量、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来进行操作。( )
  153. 玉米间作大豆用( )表示。
  154. 土地当量比是指间、套、混作中各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与同等条件下各作物单作单产之比的总和。( )
  155. 下列种植方式中,在统计种植指数时,增计复种面积的种植方式是( )。。
  156. 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157. 耐瘠作物一般具有1到多个以下的特征( )。
  158. 常用的积温表示方法有2个,分别是( )。
  159. 下列不属于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是( )。
  160. 目前我国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是( )。
  161. 种植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人类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该结构形成后即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调整。( )
  162. 典型的长日照作物如果种植在低纬度地区,则会出现下列1或多种现象( )。
  163. 以下全部属于C3作物的一组是( )。
  164. 作物布局指的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解决( )的问题。
  165. 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作物的生长越有利。( )
  166. 在进行同心圆型作物布局时,通常是把下列的( )安排离水源最近。
  167. 耕作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168. 所谓的“良种、良法、良制”中,“良制”是指( )。
  169. 从耕作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全球各地区耕作制度发展都普遍包含( )等发展进程。
  170. 本课程包括( )章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