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荒漠化包括( )


A:农田的退化 B:土地沙漠化 C:草场退化 D:土壤肥力的下降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为:B、C、D\n\n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和土壤肥力的下降。荒漠化是一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环境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形成涉及到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本题中B、C、D选项都符合荒漠化的定义。而A选项“农田的退化”并不是荒漠化的一个主要类型。'
2.下列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
A: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B:动物粪便—蚯蚓 C:大豆—菟丝子 D:草—兔—狐狸—狼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A: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n腐食食物链是指以死亡的生物体或生物排泄物等为起点而形成的食物链。选项B属于分解者食物链,选项C属于竞争食物链,选项D属于生产者食物链。只有选项A符合腐食食物链的定义。因此,答案为A。'
3.一年生植物的增长模型属于( )增长。
A:S型 B:离散 C:连续 D:J型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J型。\n一年生植物的增长模型属于J型增长,即指数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如资源充足、环境适宜等,会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具有爆发力和不可持续性。其他选项中,S型增长是幂函数增长,离散增长和连续增长都不是植物的增长模型。'
4.海拔高度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
A:替代作用 B:间接作用 C:补偿作用 D:直接作用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补偿作用。\n海拔高,空气稀薄,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指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补偿的,能够满足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高山植物因气温低而花芽分化程度深、生长缓慢、分蘖分枝少等性状特点而耐旱。补偿作用往往有助于生物体的适应和生存,使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代谢水平下降。\n\n因此,选项C“补偿作用”是正确答案。'
5.当种群中老、中、幼的比例适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当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A:不变 B:衰退 C:稳定 D:增长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稳定。\n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组在总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当种群中老、中、幼的比例适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当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因此,答案为C。'
6.作物间作,与群落生态原理中的( )关系不紧密。
A:垂直结构 B:时间结构 C:生态位原理 D:水平结构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水平结构。\n\n作物间作是利用植物之间的生长特点进行空间利用,其与群落生态原理中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和生态位原理关系密切,但与水平结构关系不紧密。因此,答案为D。'
7.一个种群按分布区域内最适宜的生长空间来计算的密度称为( )。
A:生态密度 B:种群密度 C:最大密度 D:最小密度
答案:AI参考:答案:A。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物种的个体数量。生态密度是在种群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根据一定时间内所测定的种群实际数量。最大密度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可以达到的最大数量。最小密度是在食物和生存条件极端有限的情况下所测定的种群最低数量。因此,一个种群按分布区域内最适宜的生长空间来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故选A。'
8.根据生态位原理,( )有利于系统稳定。
A:生物数量少且生态位空缺 B:生物种类单一 C:生物的生态位重叠 D: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答案:AI参考:根据生态位原理,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有利于系统稳定。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它在食物链和群落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当生态位丰富且饱和时,不同的物种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稳定的食物链和群落结构,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相比之下,选项A中的生态位空缺可能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选项B中的生物种类单一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选项C中的生态位重叠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竞争的加剧,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9.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中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属于( )
A:腐生 B:共生 C:捕食 D:寄生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寄生。\n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中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属于寄生。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通过吸取宿主身上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一种现象。寄生对于寄生的生物是有利的,对于被寄生的生物是有害的,这种寄生关系会影响被寄生的生物的生命活动。腐生是指生物体通过分解死去的生物体来获取营养物质,与题干描述不符。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生存的关系,也包括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现象,与题干描述不符。因此,本题答案为D。'
10.下列那项不属于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 )。
A:径流与渗漏 B:作物蒸腾 C:土壤蒸发 D:作物吸收
答案:AI参考:答案是D:作物吸收。\n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包括径流与渗漏、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其中,作物蒸腾是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蒸发的水分,是农田中最主要的蒸发现象。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的水分由于土壤温度降低而蒸发散失的过程。而作物吸收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过程,不属于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作物吸收。'
11.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气相型循环的物质是( )。
A:钾 B:氮 C:磷 D:钙 12.下列属于物质循环中的分解者的是( )
A:秸秆 B:昆虫 C:平菇 D:作物 13.农田中的农作物分布类型接近于( )。
A:集群分布 B:自由分布 C:随机分布 D:均匀分布 14.新西兰对牛羊养殖收“屁税”,主要目的是( )
A:控制臭味 B:控制环境污染 C:增加国家收入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5.下列属于种群之间的正相互作用的为( )
A:偏利作用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16.按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 )。
A:半自然生态系统 B:开放生态系统 C:封闭生态系统 D:隔离生态系统 17.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 )。
A:农业生产影响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促进农业生产 C:二者互相影响 D:气候变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18.衰退型种群的特征是( )。
A: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 B:种群中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出生率<死亡率 D: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19.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 )。
A:生产成本增加 B:污染加剧 C:能源过度消耗 D:水资源紧缺 20.在物质循环中,下列为储存库的是( )
A:水体 B:大气 C:浮游生物 D:土壤 2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CH4 B:N2O C:CO2 D:SO2 22.属于r对策的生物有( )
A:蜂 B:浮游生物 C:蚯蚓 D:食用菌 2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工辅助能包括( )。
A:饲料 B:机械 C:日光能 D:化肥 24.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 )的重要概括。
A:守恒 B:转化效率 C:耗散 D:传递方向 25.下面哪些属于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
A:通过放养天敌控制病虫草害 B: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C: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D:通过作物轮作控制病虫草害 26.农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 )
A:错 B:对 27.最小因子定律描述的是物质循环的一般规律。( )
A:错 B:对 28.覆盖蓄水保墒技术有( )
A:秸秆覆盖 B:砾石覆盖 C:地膜覆盖 D:增施有机肥 29.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有( )
A:氨态氮 B:尿素 C:亚硝态氮 D:硝态氮 30.中国生态农业补偿的重点领域包括( )
A:国家主体功能区农业生态转型补偿 B:农业生产补贴与生态补贴综合补偿 C:农业生产者经济补偿 D:生态型农产品补偿 31.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控途径有( )
A:强库 B:减耗 C:截流 D:扩源 32.下列属于农业生物的是( )。
A:海洋鱼 B:家畜 C:林木 D:作物 33.扩散与迁移的原因有( )
A:幼体长大后被亲代驱逐出去而引起迁移 B:自然扩散也是许多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征。 C:种群等级低及领域性弱的个体常被排挤,它们只好去寻找高等级个体未占据的、条件较差的栖息地 D:种群密度过高使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这是引起扩散和迁移的主要原因 34.环境的类型包括( )
A:原生环境 B:次生环境 C: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 35.生态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
A:发展原则与途径 B:内在与外在原因 C:生物的时空量度 D:生物的分布格局 36.世界各国的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 )
A:生物修复 B:化学修复 C:自然修复 D:物理修复 37.国外“替代农业”的典型模式有( )
A:生物农业 B:有机农业 C:自然农业 D:生态农业 38.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库有( )
A:陆地植被 B:土壤 C:海洋 D:大气 39.不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40.节水灌溉方式有( )
A:喷灌 B:膜下滴灌 C:低压管道输水 D:改良地面灌溉 41.群落演替的特征有( )
A:有规律和方向性 B:不引起物理环境的极大变化 C:可引起物理环境的极大变化 D:发展为顶极群落 42.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 )
A:支持服务 B:供给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43.现代抗旱育种工作中,简易快速识别抗旱品种的筛选方法有( )
A:比叶面积 B:根系测定 C:产量比较 D:13C同位素丰度 44.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即( )
A:非密度制约 B:食物制约 C:密度制约 45.出生率的影响因素有( )
A:每次产生后代的数量。 B:性成熟的时间。 C: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 46.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的“3R”原则包括( )
A:再循环 B:可控化 C:减量化 D:再利用 47.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的生态系统。


A:典型的人工驯化 B:非典型的人工驯化 C:典型的自然 D:典型的人工 48.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 )。
A:湖泊 B:水库 C:热带雨林 D:农田 4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A:系统输入输出特点 B:高生物产量 C:多样性的生物种类 D:高经济产量 50.环境中生物存在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是( )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气候因子 D:土壤因子 51.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后果是( )。
A: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极地和高山冰雪融化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52.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
A:土壤-植物-动物-水体 B:土壤-植物-人 C:土壤-植物-动物-土壤 D: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 53.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光合固定的碳源,而以( )形式排入大气。
A:O2 B:CO2 C:热量 D:灰尘 54.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在该系统中往复再生的比例很( )。
A:低 B:无法衡量 C:中等 D:高 55.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C: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D:自我调节能力 56.当前培肥地力的核心是( )
A: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B:提高土壤氮含量 C:提高土壤磷含量 D:提高土壤钾含量 57.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 )
A:平衡 B:降低 C:浓缩 D:毒害 58.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草本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很普遍 C:水生生物具有分层现象 D: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 59.在自然界生物种群总是处在绝对、普遍的波动、变化之中,因而其表现出的种群大小,就称为( )。
A:种群密度 B:种群增长 C:种群数量动态 D:种群平衡 6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利用生物种间的( )
A:捕食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偏利共生 61.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 )型增长。
A:K B:r C:S D:J 62.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增加了( )
A:寄生食物链 B:其它 C:捕食食物链 D:腐食食物链 63.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有( )。
A:水分 B:地势 C:土壤 D:温度 64.能值分析方法和能量流分析是一回事。( )
A:正确 B:错误 65.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和吸收与排放达到平衡。( )
A:错误 B:正确 66.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易灭迹。( )
A:错误 B:正确 67.农业生态系统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者又是受影响者。( )
A:错误 B:正确 68.对于种群自身,密度是其进行自我调节的基础。( )
A:正确 B:错误 69.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种群爆发是害虫或者害鼠。( )
A:错误 B:正确 70.人工辅助能是农业生态系统主要能量来源。( )
A:错误 B:正确 71.r对策生物死亡率小,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 )
A:正确 B:错误 72.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作用,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
A:正确 B:错误 73.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
A:对 B:错 74.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归根结底是有无人类的干预。( )
A:错误 B:正确 75.农业生产上由施肥造成的污染一般为点源污染。( )
A:正确 B:错误 76.植物有机体储存的能量在各级生物组分中的流动转化,叫做初级生产。( )
A:错误 B:正确 77.随环境条件的变化,种群可能发生进化或适应能力的变化。( )
A:错 B:对 78.《尔雅》的意思是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该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 )
A:对 B:错 79.草食动物为第一营养级,它们是异养生物并具有以植物为食的共同食性。( )
A:错 B:对 80.农业生态系统物流的基本作用形式是:复杂的有机物----简单无机物----多层代谢----简单有机态。( )
A:对 B:错 81.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植物体后只有30%参与植物体的建造并进入食物链,其余70%通过叶面蒸腾返回大气中,参与水分的再循环。( )
A:对 B:错 82.顶极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是恒定的。( )
A:对 B:错 83.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往往低于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
A:错 B:对 84.地球上生物固氮的贡献比工业固氮小得多。( )
A:对 B:错 85.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属于生态入侵。( )
A:错 B:对 86.水分利用率是可遗传的,可以通过引种或选育抗旱或耐旱品种达到节水的目的。( )
A:对 B:错 87.任何能量的转化都不可能达到100% 的有效。( )
A:错 B:对 88.趋同适应产生生态型,趋异适应产生生活型。( )
A:错 B:对 89.林木的自梳现象为邻接效应。( )
A:对 B:错 90.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的传递就是碳循环。( )
A:对 B:错 91.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红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 )
A:错 B:对 92.内禀增长率是理想情况下增长状况。( )
A:对 B:错 93.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中,经济服务功能价值量高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生态服务价值一般可以忽略。( )
A:对 B:错 94.土壤碳固持是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
A:错 B:对 95.自然农业的产品必然为有机产品,但其产量可能较低。( )
A:错 B:对 96.农业生态系统需要“能量补给”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