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
1.《秋水》中能体现“学无止境”这个学习态度的人物是( )。
A:伯夷和叔齐 B:北海若 C:河伯 D:孔子
答案:B
2.《谏逐客书》的论证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分 C:分—总 D:总—分—总
答案:D
3.1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本章四篇文章均是作者探究不同领域的成果,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
A:孔子被匡人误围,一时解释不清,情况险恶,便以天不丧斯文的道理安慰随行的弟子们。这段话既表现了孔子对生死的淡定与豁达,也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秋声赋》中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超脱,体味生命的珍贵。 C:《宇宙的未来》作者霍金在文中说:“科学预言并不比巫师或宗教预言家的预言更可靠,但预言宇宙的未来,还是可能的。”这段话说明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也把持不定。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西方社会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 辜鸿铭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在当时的西方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
答案:C
4.儒家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今天,它的现实价值不包括( )
A:有利于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B: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传播大同思想有利于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了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D: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认同、和谐共处价值基础。
答案:A
5.冯谖主动去薛地收债,是为了( )。
A:借机扩大孟尝君的势力 B:替孟尝君收取钱财 C:为孟尝君巩固相位 D:替孟尝君收买民心
答案:D
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中,辛弃疾具体写了伤春美人的内心情感变化,表述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惜春——怨春 B:惜春——留春——觅春 C:惜春——留春——怨春——觅春 D:惜春——留春——怨春
答案:D
7.《祭十二郎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A:错 B:对
答案:B
8.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主席在《浪淘沙 北戴河》的下阙中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豪迈之情 B:《辛夷坞》一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C: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时期
答案:B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体现了陆游强烈的使命感。
A:错 B:对
答案:B
10.《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送别对象是
A:李云 B:杜甫 C:高适 D:李白
答案:C
11.“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段话体现墨子怎样的用人思想。
A:在贵族阶层选拔人才 B:选拔、任用选人才打破阶级和血统 C: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根据地方推荐选用人才
答案:B
12.“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俞皓的。
A:细节 B:行为 C:对比 D:语言
答案:C
13.下面哪一项阐释与读书无关的是
A:九层之一台,起于垒土。 B: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D:知识就是力量
答案:A
14.与“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表述意思一致的是哪一句
A: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A
15.下面哪一项不是《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首词中的意象?
A:风雨落红 B:夕阳柳絮 C:芳草蛛网 D:落霞山川
答案:D
16.《蓼莪》中的“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律律,飘风弗弗”,用险恶的自然环境营造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
A:错 B:对
答案:B
17.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分别是“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和
A:接剑访友 B:西游于梁 C:请立宗庙 D:三弹其铗
答案:C
18.下列关于《论语》的作者哪个说法是对的?
A:孔子 B:孔子的弟子 C:曾子 D:孔子及其门人
答案:D

点赞(9)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