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1. 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要发生共析转变,由奥氏体转变成( )。

  2. A:莱氏体 B:渗碳体 C:铁素体 D:珠光体
    答案:铁素体
  3. 选项中几种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最弱的是( )。


  4. A:碱水 B:矿物油 C:水 D:盐水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矿物油。淬火介质是用于淬火冷却的物质,根据冷却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矿物油<水<盐水<碱水。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的冷却能力较强,不适合用于淬火冷却。'
  5. 下贝氏体的亚结构是( )。

  6. A:晶界 B:孪晶 C:位错 D:层错
    答案:位错AI参考:正确答案是A:晶界。贝氏体是一种特殊的铁素体,其亚结构主要是晶界结构。因此,下贝氏体的亚结构是晶界。选项BCD均与贝氏体的亚结构无关。'
  7. 在TTT图上,由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最高温度叫( )

  8. A:Ms线 B:Mf线 C:转变结束线 D:转变开始线
    答案:Ms 点
  9. 上贝氏体组织形貌通常呈( )。

  10. A:粒状 B:板条 C:羽毛状 D:针状
    答案:羽毛状
  11.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Ms到Mf点的温度区间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

  12. A:下贝氏体 B:珠光体 C:上贝氏体 D:马氏体
    答案: 下贝氏体
  13. 室温下放置而进行的脱溶,称( )。

  14. A:简单时效 B:人工时效 C:自然时效 D:室温时效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室温下放置而进行的脱溶,简称自然时效。人工时效又称再结晶时效,是通过加热使材料发生再结晶,使经过冷加工的金属材料强度提高。简单时效和室温时效是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工序,不是脱溶过程。故选C。'
  15. 为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可以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16. A:连续冷却退火 B:完全退火 C:正火 D:再结晶退火
    AI参考:为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可以采用的正火方法。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析出碳化物。这种方法可以使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逐渐细化并完全溶于铁素体中,使钢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因此,答案为C:正火。'
  17. 45钢经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为( )。

  18. A:贝氏体 B:铁素体+马氏体 C:铁素体 D:马氏体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45钢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组织,但是考虑到亚温淬火可以获得部分贝氏体,使得强度和韧性均能达到一定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B:铁素体+马氏体。需要注意的是,亚温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淬火温度和冷却速度,使工件表面达到淬火硬度和韧性的平衡,内部保留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组织和性能特点,以及淬火工艺参数的选择等因素。因此,在选择正确选项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9. 45钢经选项中哪种处理后所得组织中,最接近于平衡组织( )


  20. A:750℃保温10h后炉冷 B:800℃保温10h后炉冷 C:800℃保温10h后空冷 D:750℃保温10h后空冷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800℃保温10h后空冷】。45钢属于亚共析钢,其平衡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为了得到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组织,需要提高钢的奥氏体含量并快速冷却以抑制晶粒长大,使组织趋于稳定。选项C中,800℃保温10h后空冷,能够使钢中的碳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得到过饱和的奥氏体组织,然后快速冷却得到珠光体+铁素体的平衡组织,因此是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处理方式。而选项A、B、D虽然也能使钢中的碳元素部分溶解到奥氏体中,但冷却速度较慢,不能抑制晶粒长大,不能得到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组织。'
  21. 贝氏体相变的扩散性质是( )。

  22. A:半扩散性 B:无法判断 C:无扩散 D:扩散性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扩散性。贝氏体相变的扩散性质是扩散性。贝氏体相变是一种扩散性相变,可以通过原子扩散来实现。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3. 中高碳钢经哪种回火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 )。

  24. A:中温回火 B:高温回火 C:低温回火
    AI参考:单选题中高碳钢经中温回火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高温回火一般用于碳钢的淬火处理,目的是使工件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低温回火一般用于消除工件淬火后的内应力,提高其抗弯曲和冲击的能力。而中温回火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强度和韧性,尤其在弹性区仍能保持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答案是A:中温回火。'
  25. 中碳钢经哪种回火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26. A:高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低温回火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中温回火。中碳钢经中温回火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低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硬度最高,塑性和韧性最差。因此,中温回火是最佳选择。'
  27. 45钢为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应进行( )

  28. A:淬火+中温回火 B:淬火+高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正火

  29. 7不能使C曲线右移的合金元素是( )

  30. A:Co和Al B:Si和Mn C:Mo和W D:Cr和Ni

  31. 平衡结晶时,共析钢冷至共析温度,共析转变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此时存在的相为( )

  32. A:铁素体 +渗碳体 +奥氏体 B:奥氏体 C:奥氏体+铁素体 D:铁素体+渗碳体

  33.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件,为了降低热处理成本,可以采用( )最为最终热处理。

  34. A:淬火+回火 B:退火 C:淬火 D:正火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正火。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取得平衡组织。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件,为了降低热处理成本,可以采用正火最为最终热处理。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获得平衡状态的组织。因此,本题答案为D。'
  35. 共析钢奥氏体转变发生的温度必须在( )线以上。

  36. A:A4 B:Accm C:A3 D:A1
    AI参考:正确选项是D:A1。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是在加热到临界温度(727℃)以上时开始发生,这个临界温度就是合金的相变点,也就是A1线。因此,共析钢奥氏体转变发生的温度必须在A1线以上。'
  37. 马氏体单体之间呈一定交角,先形成的大后形成的小是( )。

  38. A:薄片状马氏体 B:蝴蝶状马氏体 C:片状马氏体 D:板条马氏体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片状马氏体。马氏体相变中形成的形貌通常有以下几种形态:(1)板条状马氏体(D错);(2)片状马氏体(C对);(3)针状马氏体;(4)粒状马氏体;(5)纤维状马氏体;(6)羽毛状马氏体;(7)片层状马氏体。其中,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是两种常见的形态,两者之间呈一定交角,先形成的大后形成的小。而蝴蝶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属于另一种形态,因此AB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
  39. 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称为( )。

  40. A:淬火 B:完全淬火 C:常规淬火 D:亚温淬火
    AI参考:在实际生产中,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的热处理方法被称为常规淬火。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A和B指的是淬火的两个不同阶段,选项D则与问题描述不符。'
  41.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包括( )。

  42. A:渗碳体的溶解 B:碳原子的扩散 C:铁原子的点阵改组 D:铁素体的分解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C、D。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是铁碳合金中一种相变过程,它包括碳原子的扩散、铁原子的点阵改组和铁素体的分解三个步骤。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能量,并在铁碳合金的温度和化学成分达到一定条件时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选项A是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一个结果,而不是转变本身的过程。因此,选项B、C、D是正确的选项。'
  43. 对淬火碳钢低温回火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

  44. A:细等轴晶粒铁素体 B:马氏体形态铁素体 C:细颗粒渗碳体 D:薄片状碳化物

  45. 钢的回火脆性包括( )。

  46. A:高温回火脆性 B:重结晶脆性 C:蓝脆 D:低温回火脆性
    AI参考:正确选项为:D:低温回火脆性钢的回火脆性是指在较高温度回火时,某些钢种会出现力学性能变坏的现象。通常认为回火脆性是过饱和溶于晶格缺陷中的气体分子聚集长大,并伴随共格界面上相对滑移运动造成界面畸变发展,结果出现塑性和韧性的降低,产生所谓回火脆性。根据以上分析,选项D为正确答案。选项A、B属于高温回火的情况,不会出现回火脆性;选项C蓝脆是由于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碳化物并呈现蓝色而得名,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回火脆性。'
  47. 淬火钢回火的原因包括( )。

  48. A:淬火钢内应力大 B:淬火钢强度高韧性差 C:M和AR不稳定 D:淬火钢中没有碳化物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淬火钢内应力大 C:M和AR不稳定。淬火钢回火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和获得合适的强度韧性配合。A和C选项都涉及到淬火钢的内应力问题,是回火的主要原因之一。B选项虽然提到了强度,但并不是回火的主要原因。D选项中的“没有碳化物”与回火没有直接关系。'
  49. 属于非平衡相变的有( )。


  50. A:贝氏体转变 B:共析转变 C:包析转变 D:马氏体转变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D。非平衡相变是指相变后产物与母相的成分、结构、性能等不完全相同或不完全均匀的相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属于非平衡相变,共析转变和包析转变属于平衡相变。因此,选项ABD是正确的。'
  51. 有关位错形核描述正确的是( )。


  52. A:位错可降低原子的扩散激活能,有利于核胚长大到临界尺寸 B:位错形核形成的新相若能使原来的位错消失,可降低成核功 C:位错可降低弹性应变能,从而减小形核阻力 D:溶质原子易偏聚在位错线附近,在成分上有利于形核
    AI参考:有关位错形核描述正确的是:B、C。解析:B选项:位错形核形成的新相若能使原来的位错消失,说明位错形核降低了成核功,这种形核方式称为位错成核。C选项:位错能降低弹性应变能,从而减小形核阻力,这种形核方式称为位错形核。而A、D选项并未直接说明位错形核的优势,只是提到了位错的一些特性,所以不是正确选项。因此,本题答案为B、C。'
  53. 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有害作用包括( )。

  54. A:提高工具钢的韧性 B:降低钢磁感应强度 C:降低淬火钢的硬度 D:导致工件尺寸变化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降低钢磁感应强度 C:降低淬火钢的硬度。残余奥氏体本身对钢的性能并无积极作用,其存在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具体来说,残余奥氏体降低了钢的磁感应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淬火钢的硬度。此外,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工件的尺寸稳定性也会变差。因此,这两个选项是残余奥氏体的有害作用。而选项A和D虽然也是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并不是其主要的有害作用。'
  55. 生产中常作为预备热处理的工艺方法是( )。

  56. A:回火 B:退火 C:正火 D:淬火
    AI参考:生产中常作为预备热处理的工艺方法主要有正火、退火和淬火,但为了得到所需的质量以及更合理的性能分布,我们更常选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的方法。而答案中也提到本题考察预备热处理方法,所以答案是C:正火。至于A回火,其主要功能是消除淬火应力,稳定工件尺寸,改善材料性能。B退火则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D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30~50℃(不同材料低碳钢和合金钢不同),保温一段时间,以获得一定强度和硬度。所以,这三个选项在生产中并非预备热处理的常用方法。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询问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信息。'
  57. 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不变平面的特征是( )

  58. A:不产生畸变 B:不相对转动 C:发生简单切变 D:发生简单膨胀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奥氏体通过晶界上点阵的滑移和转动而转变为马氏体,不会产生畸变,同时保持原有平面的取向关系不变,即不变平面具有不产生畸变、不相对转动、发生简单切变的特征。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由于点阵的滑移和转动,会发生简单的膨胀,但这不是不变平面的特征。因此,选项A、B、C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点阵会发生膨胀。'
  59. 可以用于45钢淬火冷却介质的是( )。


  60. A:盐水 B:水 C:油 D:碱水

  61. 热处理生产中,过冷A的冷却方式有2种:( )。

  62. A:连续冷却 B:等温冷却
    AI参考: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等温冷却通常适用于金属材料的淬火工艺,因为它可以使材料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热处理工艺,如高温回火、形变热处理等,则需要采用连续冷却的方式。因此,在热处理生产中,过冷A的冷却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具体的冷却方式可能会因材料、工艺要求、设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选择正确的冷却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
  63. 属于回火目的的是( )。


  64. A:细化组织 B:稳定尺寸 C:调质硬度 D:稳定组织
    AI参考:正确选项是:A:细化组织 B:稳定尺寸 D:稳定组织。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工件淬火带来的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同时还可以细化组织,使工件淬火后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得到综合改善。因此,选项A、B、D都是属于回火的目的一部分。而选项C“调质硬度”实际上是回火后的一种效果,因此也不排除在题目中。综上所述,选项A、B、D都是正确的。'
  65. 低温回火脆性产生的学说包括( )。

  66. A:片状碳化物沉淀理论 B:杂质晶界偏聚理论 C:AR二次淬火理论 D: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CD:B:杂质晶界偏聚理论;C:AR二次淬火理论;D: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低温回火脆性产生的学说包括杂质晶界偏聚理论和AR二次淬火理论,以及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杂质晶界偏聚理论认为,低温回火后,晶界附近残余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以片状析出,引起脆性。AR二次淬火理论认为,工件在回火过程中二次淬火,使晶界附近的碳过饱和,形成低碳点,导致晶界脆化。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认为,低温回火导致工件内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由于转变不均匀而使晶界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脆性断裂。因此,这三个选项均是低温回火脆性产生的学说,而片状碳化物沉淀理论主要针对高温回火脆性,因此不是低温回火脆性的学说。'
  67. 有关新相长大描述正确有( )。


  68. A:无扩散型相变,其界面迁移是通过点阵切变完成的,新相长大速度很高 B:扩散型相变,其界面迁移需要借助原子的扩散,新相长大速度较低 C:新相长大速度取决于界面移动速度 D:扩散型相变又可分为无成分变化的新相长大和有成分变化的新相长大
    AI参考:有关新相长大描述正确有( B,C )。A 选项中提到无扩散型相变,其界面迁移是通过点阵切变完成的,新相长大速度很高。但实际上,扩散型相变通常具有较高的界面迁移速率,因为扩散型相变涉及到原子的扩散和迁移,这有助于新相更快地长大。因此,A 选项的描述可能并不完全准确。B 选项描述扩散型相变中界面迁移需要借助原子的扩散,新相长大速度较低是正确的。C 选项中提到新相长大速度取决于界面移动速度,这个描述也是准确的。界面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界面的扩散和迁移能力。D 选项提到了扩散型相变可分为无成分变化的新相长大和有成分变化的新相长大,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分法,但并不是描述新相长大速度的直接因素。因此,B 和 C 是本题的正确选项。'
  69. 形状记忆合金独有的性能特性包括( )。

  70. A:机械稳定化 B:形状记忆效应 C:超弹性效应 D:形变诱发M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形状记忆合金独有的性能特性包括:机械稳定化、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选项D中的形变诱发M并不是形状记忆合金独有的性能特性。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71. 在获得相同强度条件下,合金钢比碳钢的回火温度高。( )

  72. A:对 B:错

  73.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溶入马氏体后,对碳化物转变和聚集没有影响。( )

  74. A:对 B:错
    AI参考:B:错。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溶入马氏体后,会影响碳化物转变和聚集。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交互作用强烈地影响碳化物的类型和形态,同时也会影响碳化物的聚集形态和分布。因此,这个判断题是错误的。"
  75. 调幅分解中新相与基体两相之间保持共格或半共格关系。( )

  7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调幅分解中新相与基体两相之间保持共格或半共格关系。"
  77. 奥氏体晶粒大小用晶粒度表示,1级最细,8级最粗。( )

  7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A:对。 奥氏体晶粒度是指钢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和形态,它反映了钢的钢锭(或铸锭)冷却时的动态晶粒大小和冷却速度。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通常用晶粒度等级来表示,其中1级表示最细的晶粒,8级表示最粗的晶粒。因此,题目所述是正确的。"
  79. 碳原子在马氏体位错、孪晶界等缺陷处偏聚是马氏体自回火的一种表现。( )

  80.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为B:对。 碳原子在马氏体位错、孪晶界等缺陷处偏聚是马氏体自回火的一种表现。这是马氏体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可以增强马氏体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81. 只有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才能对马氏体形态产生影响。( )

  82. A:对 B:错
    AI参考:A. 对。只有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才能对马氏体形态产生影响,这是马氏体形成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他选项,如碳含量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淬透性的影响等也是正确的,但它们不是只有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才能对马氏体形态产生影响这个命题的关键点。因此,答案是A。"
  83.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只有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转变,而没有珠光体型转变。( )

  84.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只有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转变,而没有珠光体型转变。这是因为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先发生成分过冷,形成板条状铁素体,然后发生形状过冷形成贝氏体,这种转变需要较高的冷却速度。此外,过冷奥氏体还会发生珠光体型转变,即在稍低于Ar点的温度下转变为珠光体或贝氏体,但这需要更低的冷却速度。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85. 发生固态相变时,界面形成只与界面能有关。( )

  8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发生固态相变时,界面通常会形成新的晶体结构,其形成不仅与界面能有关,还与相变前后的晶体结构有关。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87. 共析钢即热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速度。( )

  88. A:错 B:对

  89. 过共析钢平衡结晶中从1148℃冷至727℃时,奥氏体含碳量不断降低。( )

  90. A:错 B:对

  91. 加热速度是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 )

  9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加热速度不是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晶粒大小主要受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只是影响加热时间的长短,而不会直接影响晶粒大小。"
  93. 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均影响到奥氏体的稳定性。( )

  94.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 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奥氏体的稳定性。化学成分会影响奥氏体的形成能力,不同的元素会对奥氏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会影响奥氏体的稳定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奥氏体的稳定性越强。因此,该判断题是正确的。"
  95. 一级相变是新旧两相的化学势及一级偏微商均相等的相变。( )

  9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 一级相变是指系统在相变过程中只有一个临界点,即从一个相变为另一个相时,只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势发生改变,而物质的浓度、温度等其他物理量不发生改变。因此,一级相变中新旧两相的化学势及一级偏微商均相等。所以该题判断为对。"
  97. 贝氏体转变温度越高转变越完全。( )

  98. A:对 B:错
    AI参考:选项B是正确的。贝氏体转变是指铁素体和渗碳体在一定冷却速度下进行的一种组织转变。贝氏体转变温度越高,转变越完全,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99. 时效过程形成的θ相,与母相具有共格关系。( )

  10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时效过程形成的θ相与母相具有共格关系。这种相变是平衡相变,不是动态过饱和的亚稳定相变。共格相变指相界面两侧的两种晶体保持晶格间界面(孪晶界、滑移面和转动轴)上原子间键的连续性,不发生脱离或堆垛层错,并伴随晶格结构和对称性的改变。θ相属于亚稳相,不属于共格相变。所以判断题说法正确。"
  101. 合金元素改变钢的临界点和碳在奥氏体的溶解度。( )

  102. A:对 B:错
    AI参考:A. 对。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临界点,如碳当量、合金元素对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等。同时,合金元素也影响碳在奥氏体的溶解度,例如铬、锰等元素可以促进碳在奥氏体的溶解,而钼、硅等元素则可以抑制碳在奥氏体的溶解。因此,该题判断正确,选择A。"
  103. 只有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才能改变C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

  104. A:对 B:错

  105. 高于Ac1温度保温时,奥氏体立即形成。( )

  106. A:错 B:对
    AI参考:B.对。在高温下,奥氏体易于形成。在高于Ac1温度保温时,奥氏体将立即形成。因此,这个判断题是正确的。"
  107. 高碳钢低温回火后硬度升高的原因是渗碳体析出产生了时效硬化。( )

  10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 高碳钢低温回火后硬度升高的原因是经过回火处理后,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碳化物聚集长大并弥散分布,使得钢材的硬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而渗碳体的析出是导致时效硬化的原因之一。因此,该判断题是正确的。"
  109.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只能在完全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之内。( )

  110.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 亚共析钢加热时,铁素体先转变为奥氏体,碳在铁素体内呈固溶状态。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一般在727℃到745℃之间,以保证过冷奥氏体得到全部或大部分贝氏体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为最终热处理作好准备。因此,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只能在完全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之内。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对”。"
  111. 在A1以下中温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是半扩散型转变,即B类型转变。( )

  11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 在A1以下的中温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是有序到无序的转变,即有序型转变,而不是半扩散型转变,即B类型转变。因此,该判断题是错误的。"
  113. 通常奥氏体化时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越高,Ms点越低。( )

  11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A:对。 奥氏体化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为奥氏体,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钢的Ms点和Mf点都会下降。Ms点是指钢发生相变从奥氏体中形成铁素体的温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常奥氏体化时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越高,Ms点越低。"
  115. 在重载冲击条件下使用的齿轮,为了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一般选用低碳钢及其合金钢进行渗碳热处理。( )

  11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B:对。 在重载冲击条件下使用的齿轮,为了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一般选用低碳钢及其合金钢进行渗碳热处理,因为渗碳热处理可以使齿轮的表面形成一层碳浓度较高的硬化层,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即正确。"
  117. 相变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驱动力越大。( )

  11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A:对。相变驱动力是指推动物质发生相变所需的能量,而过冷度是指物质未达到熔点但已经开始发生相变的程度。根据热力学定律,温度越低,物质的能量越低,因此需要更大的驱动力才能推动物质发生相变。因此,相变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驱动力越大。"
  119. 在A1以下较高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是扩散型相变,即P类型转变。( )

  12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 扩散型相变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扩散现象,即物质在空间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根据题目描述,在A1以下较高温度范围内发生的相变是扩散型相变,且类型为P类型转变,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
  121. 低碳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为孪晶马氏体和位错马氏体。( )

  12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低碳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为孪晶马氏体和位错马氏体。这是马氏体的一种类型,具有特定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123.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Me影响不大。( )

  124.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A:错。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而Me(金属元素)对金属的硬度影响不大。因此,该判断题是错误的。"
  125. 凡是影响晶界原子扩散的因素都会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 )

  12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B:错。 晶界原子扩散是晶界长大的主要机制,影响晶界原子扩散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晶界结构、杂质元素等。晶粒长大主要是晶体内新晶核形成并不断取代原有晶粒的过程,所以,凡是影响晶界原子扩散的因素会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因此,本题错误。"
  127. 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曲线就是奥氏体等温形成图。( )

  128. A:错 B:对
    AI参考:B. 对。奥氏体等温形成图是根据不同温度下奥氏体的等温形成过程绘制的曲线图,能够反映奥氏体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具体过程和参数,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曲线就是奥氏体等温形成图。"
  129. 空位对合金脱溶产生很大的影响。( )

  13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 空位对合金脱溶产生很大的影响。空位的存在可以促进合金的脱溶过程,因为空位可以作为溶质原子的载体,加速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扩散,从而加速脱溶过程。因此,空位对合金脱溶产生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