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曲线就是奥氏体等温形成图。( )

  2. 答案:错
  3. 高碳钢低温回火后硬度升高的原因是渗碳体析出产生了时效硬化。( )

  4. 答案:错
  5. 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均影响到奥氏体的稳定性。( )

  6. 答案:对
  7. 对于给定钢件采用超高温淬火后获得组织一定比常规淬火的组织粗大。( )

  8. 答案:错
  9. 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以切变方式进行,相界面始终保持共格关系。( )

  10. 答案:对
  11. 共析钢奥氏体只能在A1温度以下发生转变。( )

  12. 答案:对
  13. 马氏体转变无扩散特征的本质是马氏体与母相成分相同。( )

  14. 答案:错
  15. 在Md点以上温度,当奥氏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将引起奥氏体机械稳定化。( )

  16. 答案:错
  17. 贝氏体仅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非层片状组织。( )

  18. 答案:错
  19. 奥氏体含碳量大于0.77%,淬火时能够得到的马氏体都是片状。( )

  20. 答案:错
  21. 过共析钢的试问平衡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 )

  22. 答案:对
  23. 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易于粗化。( )
  24. 凡是影响晶界原子扩散的因素都会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 )
  25. 材料表面能够在Ms温度以上形成M,是由于表面应力状态与心部不同。( )
  26. 一级相变是新旧两相的化学势及一级偏微商均相等的相变。( )
  27. 调幅分解中新相与基体两相之间保持共格或半共格关系。( )
  28. 低碳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为孪晶马氏体和位错马氏体。( )
  29. 在获得相同强度条件下,合金钢比碳钢的回火温度高。( )
  30. 因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位于等温转变曲线的右下方,所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比等温转变曲线的大。( )
  31. 钢淬火冷却到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以下时,可以消除残余奥氏体。( )
  32. 只有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才能对马氏体形态产生影响。( )
  33.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性能的影响包括( )。
  34. 贝氏体的强度与()相关( )。
  35. 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和力不同,常见的合金元素可以分为( )。
  36. 能够扩大奥氏体区域的元素包括( )。
  37. 生产中常作为预备热处理的工艺方法是( )。
  38. 低温回火脆性产生的学说包括( )。
  39. 过共析钢采用( )热处理可以获得粒状珠光体。
  40. 钢的回火脆性包括( )。
  41. 衡量奥氏体热稳定化的参数包括( )。
  42. 奥氏体形核条件包括( )。
  43. 下贝氏体的亚结构是( )。
  44. 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鼻尖处,孕育期最短,故:( )
  45. 上贝氏体组织形貌通常呈( )。
  46. 45钢为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应进行( )
  47. 钢件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
  48.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件,为了降低热处理成本,可以采用( )最为最终热处理。
  49. 当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珠光体型组织,则其等温温度范围内为( )。
  50. T12钢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 )。
  51. 45钢经淬火+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 )。
  52. 平衡结晶时,共析钢冷至共析温度,共析转变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此时存在的相为( )
  53. 生产中所采用的水淬油冷的淬火方法称为( )。
  54. 为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可以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55. 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称为( )。
  56. 马氏体单体之间呈一定交角,先形成的大后形成的小是( )。
  57. 生产中选用的淬火介质其冷却能力应满足( )。
  58. 奥氏体含碳量越低则其强度也越低,淬火时的得到片状马氏体的倾向越大。( )
  59. 屈氏体是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
  60. 空位对合金脱溶产生很大的影响。( )
  61. 残余奥氏体分解阶段,AR可能发生B转变,也可能发生M转变。( )
  62. 钢的同成分组织中,M密度最大。( )
  63. 通常奥氏体化时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越高,Ms点越低。( )
  64. 合金元素改变钢的临界点和碳在奥氏体的溶解度。( )
  65. 在奥氏体热稳定化温度以下,等温温度越高,奥氏体热稳定化程度越低。( )
  66. 淬火应力只是由于工件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内外冷速不同而引起的。( )
  67. 只有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才能改变C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
  68. 60 马氏体降温形成时,M量的不断增加不是依靠原有的M长大,而是不断形成新的M。( )
  69. 低碳马氏体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第一种碳化物是渗碳体。( )
  70. 加热时所形成的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均匀化程度、晶粒大小以及加热后未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等过剩相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钢在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
  71. 属于简单点阵类型碳化物的是( )
  72. 属于马氏体相变特征温度参数的是( )。
  73. 高碳钢淬火后要进行回火的原因是( )。
  74. 有关新相长大描述正确有( )。
  75. 贝氏体的种类包括( )。
  76. 有关调幅分解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77. 形状记忆合金独有的性能特性包括( )。
  78. 合金时效硬度达到峰值,称( )。
  79. 350℃-Ms温度形成的贝氏体是( )。
  80. 回火后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和足够韧性的是( )。
  81. 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 )。
  82. 不属于淬火缺陷的是( )。
  83. 可以消除第二类内应力的回火温度是( )。
  84. 板条M的韧性比片状M的韧性高。( )
  85. 一般工业用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对钢的Ms没有影响。( )
  86.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只有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转变,而没有珠光体型转变。( )
  87. 共析钢即热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速度。( )
  88. 在奥氏体热稳定化温度以下,停留时间越长,奥氏体热稳定化程度越高。( )
  89. 温度越高,时效越快,硬度峰值越高。( )
  90. 钢在具体加热条件下获得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也就越高,特别是冲击韧性有明显提高。( )
  91. 钢的淬透性随着钢件淬火冷却介质冷却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
  92. 共析钢在Ac1到Accm之间加热时温度下加热可以得到细小的晶粒奥氏体晶粒。( )
  93. 贝氏体表面浮凸形貌呈N型。( )
  94. 奥氏体的组织形态与( )有关。
  95. 有关位错形核描述正确的是( )。
  96. 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不变平面的特征是( )
  97. 珠光体是过冷奥氏体冷却过程中的转变产物,对珠光体转变的描述中最正确的是( )
  98.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淬火为了获得马氏体,一般采取的淬火方法为( )。
  99. 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
  100. 45钢淬火+低温回火后组织为( )。
  101. 45钢经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为( )。
  102. 中高碳淬火钢回火温度在( )时马氏体正方度接近于1。
  103. 室温下放置而进行的脱溶,称( )。
  104. 在A1以下较高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是扩散型相变,即P类型转变。( )
  105. 所有钢的奥氏体化都是需要加热温度在A1线以上。( )
  106. 已经回火的钢重新再加热到450~650℃又出现脆性,是属于第二类回火脆性。( )
  107. 加热速度是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 )
  108. 在A1以下低温范围内则发生无扩散型相变,即M转变。( )
  109. 关于过渡相描述正确的是( )。
  110. 对淬火碳钢中温回火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
  111. 可以用于45钢淬火冷却介质的是( )。
  112. 马氏体形核后,长大速度较慢的类型包括( )。
  113. 选项中的相变既有结构转变又有成分变化的有( )。
  114. 马氏体中存在大量位错、孪晶等亚结构缺陷而使强度硬度升高的强化机理属于( )。
  115. 关于应变能说法错误的是( )。
  116. 有关新相与母相位向关系及界面说法错误的是( )。
  117. 对于产生成分偏析比较严重的铸件,为了消除成分偏析并获得细小的组织,应采取的热处理方法是( )。
  118. G.P.区和母相完全共格,一般呈( )。
  119. 发生固态相变时,界面形成只与界面能有关。( )
  120. 在其它条件给定时,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强,其钢的淬硬层越深,说明钢的淬透性越好。( )。
  121. 为了提高热锻模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最终热处理可以采取淬火+高温回火。( )
  122. 属于非平衡相变的有( )。
  123.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包括( )。
  124. 哪些属于扩散型相变特点( )。
  125. 马氏体转变的K-S模型能够解释的现象包括( )。
  126. 对淬火碳钢低温回火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
  127. 过冷奥氏体转变前所停留的时间称为 ( )
  128. 在TTT图上,由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最高温度叫( )
  129. 贝氏体的组成相复杂,可形成不同组织形貌。( )
  130.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包括( )。
  131. 共析钢奥氏体化后,在A1~680℃范围内等温,其转变产物是( )。
  132. 选项中几种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最弱的是( )。
  133. 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要发生共析转变,由奥氏体转变成( )。
  134. 存在表面浮凸现象是马氏体转变特有的现象。( )
  135.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只能在完全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之内。( )
  136. 热硬性高的钢必定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
  137. 空位,晶界属于晶体缺陷,因此不利于固态相变的进行。( )
  138.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非扩散型相变。( )
  139. 碳原子在马氏体位错、孪晶界等缺陷处偏聚是马氏体自回火的一种表现。( )
  140. 贝茵(Bain)模型 可以解释马氏体表面浮凸现象和惯习面。( )
  141.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是ΔGV>0。( )
  142. 新相的长大速度与两相在界面上的平衡浓度之差成正比。( )
  143. 高于Ac1温度保温时,奥氏体立即形成。( )
  144. 钢加热奥氏体化时,碳化物形成元素不能溶入奥氏体中。( )
  145. 工件经过感应加淬火后表面硬度比常规淬火要高出2~3HRC。( )
  146. 上贝氏体转变与共析分解相似。( )
  147. 实际生产中正火和退火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
  148. 奥氏体的形成是无扩散型相变。( )
  149. 相变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驱动力越大。( )
  150. 一级相变与二级相变均存在两相共存或亚稳相。( )
  151. 奥氏体晶粒大小用晶粒度表示,1级最细,8级最粗。( )
  152. 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
  153.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Me影响不大。( )
  154. 固溶体发生调幅分解时会发生点阵畸变,引起应变能。( )
  155. 已有的马氏体量越多,奥氏体热稳定化程度越高。( )
  156.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溶入马氏体后,对碳化物转变和聚集没有影响。( )
  157. 脱溶形成的亚稳相一般与母相呈共格关系。( )
  158. 过共析钢平衡结晶中从1148℃冷至727℃时,奥氏体含碳量不断降低。( )
  159. 下贝氏体的强度低,塑性差,生产中通常避免出现。( )
  160. 贝氏体转变温度越高转变越完全。( )
  161. 在重载冲击条件下使用的齿轮,为了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一般选用低碳钢及其合金钢进行渗碳热处理。( )
  162. 在A1以下中温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是半扩散型转变,即B类型转变。( )
  163. 扩散系数愈大,克服势垒的能力愈强,相变愈容易进行。( )
  164. 固态相变的阻力来源于( )。
  165. 淬火钢回火的原因包括( )。
  166. 热处理生产中,过冷A的冷却方式有2种:( )。
  167. 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有害作用包括( )。
  168. 能够促进回火脆性产生的合金元素是( )
  169. 固态相变特点的特点包括哪些( )。
  170. 属于回火目的的是( )。
  171. 贝氏体相变的特征( )。
  172. 钢中通常属于不稳定的相或组织是( )。
  173. 淬火高碳钢回火过程中最先析出的碳化物是( )。
  174. 钢回火后性能随回火温度升高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
  175. 马氏体转变的G-T模型能够解释的现象包括( )。
  176. 奥氏体稳定化的种类包括( )。
  177. 在硅钢和铝钢中,()元素抑制渗碳体析出,形成无碳化物贝氏体( )。
  178. 马氏体强化机理的机理包括( )。
  179. 亚共析钢等温淬火后获得的组织为( )。
  180. 我们常把在A1温度以下暂时存在的奥氏体称为( )。
  181. 温度高于( )时,奥氏体热稳定化程度下降或消失。
  182. 中碳钢淬火后获得( )组织。
  183. Al-Cu合金时效时一旦θ”相消失,硬度开始( )。
  184. 调质是淬火+( )的热处理。
  185. 为改善过共析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通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186. 在等温转变图上由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点连起来的线叫( )
  187. Cr12MoV钢可以采用( )作为淬火介质。
  188.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5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
  189. 珠光体是由( )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90. 热弹性马氏体形成的动力学特征为( )。
  191. 工具钢加热时保留一定量未溶渗碳体,淬火后主要获得( )组织。
  192. 40Cr钢的淬透性与T7钢的淬透性相比要( )。
  193. 共析钢奥氏体转变发生的温度必须在( )线以上。
  194. 珠光体是一种( )。
  195. 贝氏体相变的扩散性质是( )。
  196. 中高碳钢经哪种回火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 )。
  197. 脱溶引起组织、性能和内应力改变等,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 )。
  198. 中碳钢经哪种回火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199. 用5Cr06NiMo钢制作的热锻模,要求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最终热处理可以采取( )。
  200. 为了使弹簧表面获得压应力,提高使用寿命。可以采取( )。
  201. 对于给定一个轴,要求整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最终热处理应该采用( )热处理。
  202. 对于给定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齿轮,在加工工艺中最终热处理常采用( )热火处理。
  203. 用高速钢制告诉切削刀具,为了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尽可能获得更多的马氏体组织,最终热处理工艺应采用( )。
  204. 当一个轴的轴颈处要求心部具有良好的塑韧性,表面具有高的耐磨性,应采取的最终热处理工艺为( )。
  205. 热卷弹簧为了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其最终热处理可以采取( )。
  206. 精密轴承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通常低回后进行一次稳定化处理,其稳定化处理的加热温度一般( )低温回火温度。
  207. 冷卷弹簧为了保持其冷加工硬化其最终热处理为( )。
  208. 为了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其最终热处理应该采取( )处理。
  209. 工件渗碳缓冷后不能直接使用,原因是组织中含有网状碳化物,降低其性能。( )
  210. 给定工件经过渗氮后均可以明显提高其耐蚀性。( )
  211. 工件渗氮后可以提高其抗疲劳的能力,是因为渗氮件表面存在压应力。( )
  212. 对于表面有尖角的工件,感应加热时无需采取特殊措施,直接按照光滑试样进行加热即可。( )
  213. 为了提高低碳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采取表面淬火或渗碳均可实现。( )
  214. 感应加热时充分利用交流电的邻近效应可以提高其加热效率。( )
  215. 45钢表面淬火后,表面硬度高于普通淬火。( )
  216. 对于一个要求端部获得一定的淬硬层深度的轴类零件,采取感应淬火和盐浴加热淬火均可实现。( )
  217. 固体渗碳时渗剂只用木炭即可实现预期的渗碳效果。( )
  218. 表面采取感应加热时,加热层的深度随着加热设备的频率升高而增大。( )
  219. 在常用淬火介质中,水、油、盐水、碱水四种介质冷却能力最强的是( )。
  220. 改善低碳钢切削加工性能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221. 钢件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 )组织。
  222. 对于同一工件来说,正火后组织比退火后的组织( )。
  223. 在一定条件下,钢件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淬硬层深度的能力为( )。
  224. 属于钢的淬火缺陷的是( )。
  225. 为了消除工件内的应力,而不改变组织的退火方法为( )。
  226. 淬火加( )的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27. 采用单液淬火,合金钢一般采用以下( )淬火介质进行淬火冷却。
  228.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选在( )。
  229. 有关调幅分解与成核长大型脱溶区别描述正确的有(   )。
  230. 当满足自由能对成分的一阶偏导小于零时,均有可能发生调幅分解。
  231. 调幅分解的阻力由梯度能和应变能组成。
  232. 回归处理后,合金的组织为过饱和固溶体。( )
  233. Al-Cu合金固溶时效,形成()时,达到硬度最大( )。
  234. 温时效和冷时效对应的硬度变化规律一致。( )
  235. Al-Cu合金冷时效时产生过渡相。( )
  236. 所有的元素都可以促进合金的脱溶。( )
  237. 提高合金强度的途径有( )。
  238. 连续脱溶时,母相为不均匀的饱和固溶体。( )
  239. 初期“无脱溶区”通常在()附近形成( )。
  240. 时效温度高有利于脱溶,强化效果好。( )
  241. 脱溶形成的胞状组织与珠光体组织一样。( )
  242. 柯俊贝氏体相变假说,可以说明不同温度下形成的贝氏体形貌不同。( )
  243. 恩金贝氏体相变假说,认为贝氏体是形成的马氏体经回火后形成的。( )
  244. 在不同温度下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贝氏体转变速度影响机制不同。( )
  245. 在低温下先形成一定量的马氏体或贝氏体后,在高温贝氏体转变速度( )。
  246. 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在稍高温度下形成,对应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组成。( )
  247. 一般认为低碳钢形成的粒状贝氏体由无碳化物贝氏体转化而来。( )
  248. 贝氏体的类型包括( )。
  249. 室温下粒状贝氏体中粗大的颗粒内组织可能为( )。
  250. 下贝氏体形态与马氏体相似,亚结构也为孪晶。( )
  251. 贝氏体转变呈不完全性,残余奥氏体在冷却过程可发生( )。
  252. 过冷奥氏体在300℃进行等温转变获得贝氏体的韧性优于马氏体在此温度回火后韧性。( )
  253. 贝氏体转变时可完全形成贝氏体组织。( )
  254. 碳元素含量提高,抑制了贝氏体铁素体的析出,贝氏体转变速度慢。( )
  255. 高温形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在无Si及Al的影响,富碳奥氏体冷却过程可能发生( )。
  256. 经典上贝氏体组织形貌呈( )。
  257. 上贝氏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
  258. 室温下淬火钢中的C、N原子不可以发生偏聚。( )
  259. 碳钢中马氏体双相分解时,低碳区含碳量与M原始含碳量和分解温度有关。( )
  260. 相同的回火温度下,合金钢比同样含碳量的碳素钢具有一样的强度。( )
  261. 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的碳化物是钢中重要的强化相。( )
  262. 大多数Me均延缓α相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提高α相的再结晶温度。( )
  263.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分解后的产物包括( )。
  264. 中高碳弹簧钢适合采取的热处理是( )。
  265. 高速钢在560℃回火后硬度进一步提高是因为发生了( )
  266. 对淬火碳钢高温回火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
  267. 中高碳钢中残余奥氏体分解温度范围是( )。
  268. 能够抑制或减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是( )
  269. 合金元素阻碍M中碳含量降低和碳化物长大而使材料保持高硬度、高强度的能力称( )。
  270. 中碳钢的调质处理就是( )的热处理。
  271. 可以消除第一类内应力的回火温度是( )。
  272. 碳钢回火转变的第四个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273. K-S模型能够正确反映低中碳钢马氏体与母相的位向关系。( )
  274. 提高加热温度、延迟保温时间、使奥氏体晶粒长大,Ms点降低。( )
  275. 马氏体相变驱动力由新旧两相自由能差提供。( )
  276. 片状马氏体位错一般集中在中脊面附近,片的边缘为细小孪晶。( )
  277. 薄片状的ε马氏体是密排六方结构,内部亚结构是层错。( )
  278. 钢中马氏体相变的最主要阻力是( )。
  279. 属于奥氏体相马氏体转变迟滞现象的是( )
  280. 根据K-S模型,马氏体形成发生( )切变。
  281. 马氏体形核后,长大速度极快的类型包括( )。
  282. 钢中板条马氏体组织的最小结构单元是( )。
  283. 对板条马氏体描述正确的是( )。
  284. 倾向获得片状马氏体的因素是( )。
  285. 马氏体转变是需要孕育期的是( )。
  286. 含Mn13%的高锰钢塑性变形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的温度范围是( )。
  287. 马氏体相变的最基本特征是( )。
  288. 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是珠光体,其组成相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
  289. 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不同点是片层间距不同,珠光体较粗,屈氏体较细。( )
  290. 球化退火后的组织是( )。
  291. 当共亚析成分的奥氏体在冷却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温度越低,其转变产物组织越粗。( )
  292. 索氏体是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
  293. 球化退火获得粒状珠光体组织,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并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
  294. 珠光体按片层间距大小可分为( )。
  295.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 )。
  296. 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片层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所以它们的力学性能相同。( )
  297. 与片状珠光体相比,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 )
  298. 对共析钢来说,通常炉冷得到珠光体,空冷得到索氏体,水冷得到马氏体。( )
  299.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
  300. 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是综合反映了过冷A在不同过冷度下,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转变产物及转变量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
  301.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C,加热后得到奥氏体组织,快速冷却后得到马氏体组织。( )
  302. 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 )
  303. 在A1温度以下,过冷A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之间的水平距离为过冷A在该温度下的孕育期。( )
  304. 过冷A等温转变图是表示过冷A在等温条件下转变时,过冷A的转变温度、转变开始时间和转变终了时间与转变产物及转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解。( )
  305.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为( )。
  306.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是研究某一成分钢的过冷A转变产物与T、t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图解。( )
  307.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C,加热后得到奥氏体+渗碳体组织,快速冷却后得到马氏体+渗碳体}组织。( )
  308.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
  309. 不属于奥氏体钢的性能的是( )。
  310. 在较低温度下长时间加热和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加热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奥氏体状态。( )
  311. 对于过共析钢,在高于Ac1温度进行保温时,可完全形成奥氏体。( )
  312. 在奥氏体晶核长大过程中,奥氏体内的碳原子从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向奥氏体与铁素体相界面扩散,扩散的结果破坏了在t1温度下相界面的平衡浓度,使与渗碳体交界处奥氏体的碳浓度低于( )。
  313.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314. 符合共析钢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的一般规律的是( )。
  315. 表示奥氏体转变刚结束时候的晶粒大小是( )。
  316. 奥氏体晶核长大的过程只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 )
  317. 奥氏体理论上的最大含碳量为2.11%。( )
  318. 过冷度必须大于一定临界值,固态相变才能发生。( )
  319. 关于形核率描述错误的是( )。
  320. 哪种相变属于无核相变( )。
  321. 相变产物粗化机制描述正确的有( )。
  322. 缺陷处原子扩散激活能高,扩散速度快,相变应力易松弛,有利于新相晶体的生长。( )
  323. 哪些是固态相变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
  324. 半共格界面上两相原子错配度的值为( )。
  325. 二级相变无相变潜热和体积改变,但比热容发生改变。( )
  326. 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为珠光体转变,转变温度由高到低,分别可以获得屈氏体,索氏体和珠光体。( )
  327. 界面能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328. 选项中的材料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是( )。
  329. “汉中水钝弱不任淬,蜀水爽烈易淬”说明了( )对热处理的影响。
  330. 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处理。( )
  331. 热处理工艺曲线中,横坐标是( )。
  332. 常规热处理的第一个阶段是(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