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美文化存在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在特定历史阶段,审美文化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特征和规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文化又相应地发生转化。( )

  2. 答案:对
  3. 审美修养与学校美育在基础、内容、目标方面完全一致。( )

  4. 答案:对
  5.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关联的经历。( )

  6. 答案:对
  7. 在诸多视觉形象中,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

  8. 答案:对
  9. 形式美的法则是指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人们从形式美的物质因素的各种组合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能引起人的普遍审美愉悦的形式规律。( )

  10. 答案:对
  11. 古典性文化是一种过时的文化( )

  12. 答案:错
  13. 整齐一律作为形式美的规律,会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单调呆板 ,所以,人们也会适度地运用错杂的重复。( )

  14. 答案:对
  15. 审美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审美体验,二是审美评价。( )

  16. 答案:错
  17. 高雅文化是一种来自政治、经济支配地位的人们创生的审美文化。( )

  18. 答案:对
  19. 审美体验过程中只有直觉感受,没有理性认识。( )

  20. 答案:错
  21. 民间文化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而大众文化则仅仅是与现代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相伴随的,并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手段制作的、具有商品消费特点的市民文化形态。( )

  22. 答案:对
  23.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当美的形式被进一步抽象出来,并且脱离内容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之后,就变成了形式美。( )
  24. 审美文化,指人类的美育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一切形式的成果。( )
  25. 审美创造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美化自身的活动。( )
  26.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开天辟地,宏大到包容宇宙,高深到神秘莫测。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启发、引导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程中逐渐化为一种物质力量。( )
  27. 只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才会影响影响审美修养。( )
  28. 作为对现象学美学纠偏的意识论美学,对审美体验进行了更加精微的分析。( )
  29.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对美形成了一种模糊的但又确实存在着共识的东西,这就是审美标准。( )
  30. 审美意识系统由解释性审美意识和现实性审美意识组成。( )
  31. 声音具有表情性和形象性。
  32. 审美体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33. 多样统一实际上是形式美的各种形式因素和法则的综合概括,既包含了整齐一律、对称、均衡等和谐统一的法则,也容纳了( )等富于变化的法则,并把这些对立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某种一致性。
  34. 以下属于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有哪些?( )
  35. 对比在形式美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如下面的( )都是对比对比在形式美中广泛运用。
  36. 审美理论的学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37. 下列关于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38. 美育的定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39. 学校美育的内容包括哪几项?( )
  40. 美育的原则包含哪些?( )
  41. 以下哪几项是美育的作用?( )
  42. 美育的特点包含哪些?( )
  43. 审美理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44. 审美想象以( )为显著特征。
  45. 离开了形象、离开了生命,审美体验便无从谈起,这是因为( )。
  46. 审美情感的呈现方式有( )
  47. 《古诗十九首》里面嘱咐因远行而思念的人时说“努力加餐饭”,这在描述当前中国审美文化中的( )。
  48.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而同样一个审美对象对于处在不同时期的同一审美主体而言也有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体现审美体验哪方面特征( )
  49. 德国哲学家( )在《体验与诗》中反复强调,体验不是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经验,而仅指足以使人直觉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的瞬间。
  50. 人体的眼、耳、手、足是对称的,很多动物的角、翼、腿是对称的,植物的叶脉等也是对称的,这体现形式美的( )法则。
  51. 比例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中,凡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合乎常规的,其形象就具有适度和谐的形式美,这体现形式美的( )法则。
  52. 审美体验具有源初性、亲历性以及( )
  53. 以下不属于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的是( )。
  54. 以下不属于形式美的法则的是( )。
  55. 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是( )。
  56. “不知何事素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这种愁绪是在描述( )。
  57. 在“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 ),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 )”这句话中,括号里应填充的内容是( )。
  58. 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用热情的笔赞颂伟大的破坏力,赞颂荡涤一切的毁灭力:“在你的川流上,在骚动的高空,/纷乱的乌云,那雨和电的天使,/正像大地凋零枯败的落叶无穷……从那茫茫地平线阴暗的边缘/直到苍穹的绝顶,到处散布着/迫近的暴风雨飘摇翻腾的发卷。”最后,诗人寄望“西风”用它伟大的摧毁力量来唤醒世界:“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心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首诗透露着激烈的反叛精神、躁动不息的灵魂、不断进取的狂热、对未来生活永远的向往和冲动……这种勇于行动的“撒旦精神”恰恰是我们中国文化里所匮乏的。这充分描述了当前中国审美文化中的外来文化中的( )特点。
  59. 以下不属于审美体验的重要内涵的是( )。
  60. 在一般的感受中,感受联系着事物的具体存在和特殊属性,其中并没有多少生命色彩,但在审美直觉中,却“”花溅泪,月含情,鸟惊心”,这体现了审美直觉是( )的感受。
  61. 红色与朝日、火焰、鲜血相联系,因而成为光明、温暖、生命的象征;绿色与广袤的田野、欣欣向荣的植物相关联,因而成为和平、青春、繁荣的象征。这体现了色彩的()。
  62. 美育与智育一样,都是依靠逻辑与论证,要求个体有意地理解与记忆。( )
  63. 在创设审美情境的诸多因素中,主导性因素是什么?( )
  64. 以下属于现实性审美意识的是?( )
  65. 审美标准是固定不变的。( )
  66.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67. 审美体验的过程有( )。
  68. 审美体验的重要内涵包括( )。
  69. 重树审美体验在人类审美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恢复审美体验中生命感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指向的“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这一现代社会最高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 )
  70. 审美直觉可分为 ( )几种类型。
  71. 不属于审美情感的呈现方式的有( )。
  7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藉的审美观念是追求简洁明快、清幽恬静的理念,是中国审美文化的最高境界。( )
  73. 现代性文化,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审美文化。( )
  74. 西方重在形式的(),中国重在形式的()。( )
  75. 大众文化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 )
  76. 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 )。
  77. 某种形式被认为是美的形式,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体会与把握到的,是与内容密切相关且不能离开内容而独立存在的。( )
  78. 光是许多色彩的复合,光中潜藏着色。( )
  79.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80.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有 ( )。
  81. 节奏在韵律的基础上形成,但又比韵律的变化更丰富,是对韵律的深化。 ( )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