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测试
1.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打破免疫耐受:






A:阻断共刺激信号 B:激活共刺激信号 C:增强DC的功能 D:抑制Treg的功能 E:阻断免疫抑制分子
答案:A
2.

最容易被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T细胞    B:单核细胞 C:B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解除免疫耐受性:






A:注射交叉抗原
B:注射免疫抑制剂 C:X线照射  D:注射VC E:注射大量耐受原 4.

临床实践中不能通过建立免疫耐受进行防治的疾病是:



A: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

B:

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Ⅰ型超敏反应

E:

肿瘤   

5.

可通过打破免疫耐受进行治疗的疾病是:




A:肿瘤 B:Ⅰ型超敏反应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器官移植 6.

关于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表达PD-1配体抑制T细胞的反应 B:免疫豁免部位易于诱导免疫偏离,促进Th1反应,抑制Th2反应 C:免疫效应细胞无法进入免疫豁免部位 D:促进活化T细胞凋亡  E:免疫豁免部位易于诱导免疫偏离,促进Th2反应,抑制Th1反应
7.

自身耐受因某些原因糟到破坏或终止时,可能发生:


A:自身免疫反应或自身免疫病 B:肿瘤 C:免疫缺陷病 D:持续性病毒感染 E:超敏反应 8.

关于免疫耐受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T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
B:B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
C:B细胞不能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D:T细胞可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E:T细胞和B细胞产生耐受的情况大致相同
9.

下列哪一项属于天然耐受现象


A: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B: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 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D: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E:机体对任何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10.

下述哪一项不是独特型网络机制起重要作用


A:抗独特型抗体激活Ts细胞,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B:大量的独特型抗体导致独特型阳性细胞破坏以致耗尽 C:抗独特型抗体作用于TCR上的独特型决定簇使T细胞耐受 D:抗独特性抗体作用于BCR上的独特型抗体使B细胞耐受 E:抗独特型抗体诱导辅助性T细胞激活 11.

免疫抑制剂诱导的免疫不应答与免疫耐受的主要区别在于:


A:仅有T细胞受到药物影响
B:仅有B细胞受到药物影响
C:仅有抗原提呈细胞受到影响
D:药物诱导的不应答是短暂的
E:药物诱导的不应答是抗原非特异性的
12.

关于“耐受分离”现象的正确描述是:



A:口服抗原产生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全身的免疫耐受
B:口服抗原产生局部黏膜免疫耐受
C:“耐受分离”现象的产生与免疫途径无关
D:静脉注入抗原产生局部黏膜免疫耐受
E:静脉注入抗原产生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全身的免疫耐受
13.

关于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


A:免疫缺陷是免疫耐受的一种
B:既能发生在中枢,也能发生在外周
C: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
D: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
E:与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不同
14.

诱导免疫耐受的方式包括


A:过继输入调节性T细胞 B: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抗原 C:口服免疫原 D:静脉注射抗原 E:使用变构肽 15.

口服免疫原可能建立:


A: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
B:中枢免疫耐受
C:全身免疫耐受
D:胃肠黏膜局部免疫耐受
E:外周B细胞免疫耐受
16.

关于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正确的是:


A:阳性选择参与了耐受建立
B:可显著减少出生后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与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有高亲和力性的克隆被清除
D:克隆消除依赖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E: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的清楚发生在胸腺髓质区 17.

关于调节性T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调节性T细胞也可通过诱导产生
B: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耐受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C:过继转移调节性T细胞可用于打破免疫耐受
D:自然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来源于胸腺
E:自然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可通过细胞-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18.

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以后容易诱导机体对其发生免疫耐受,这种耐受很难打破。


A:对 B:错 19.

免疫系统对低水平抗原或低亲和力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克隆失能。


A:对 B:错 20.

B细胞耐受所需抗原量比T细胞小,且发生快,持续时间长。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4.99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1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