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

  2. 答案:淋溶###矿化###碎裂
  3. 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若环境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 答案:对
  5. 单子叶植物中一些具扇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来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6. 答案:对
  7. 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有( )。

  8. 答案:啮齿动物###蚂蚁###蝙蝠###鸟
  9. 不同生物的温度“三基点”不一样,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阀值偏高,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阀值偏低。

  10. 答案:对
  11. 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

  12. 答案:光###营养物质###食草动物的捕食
  13.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

  14. 答案:氧气测定法###收获量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15. 以下哪项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 ( )

  16. 答案:盐碱地
  17. 林生态系统限制生物分层分布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18. 答案:光照
  19. 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 )

  20. 答案:雨林
  21. 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 )种形式。

  22. 答案:3
  23.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
  24. 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 )
  25. 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
  26. 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通常( )
  27. 光质(光谱成分)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短波光随纬度增加而( )
  28. 下列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的是( )
  29.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30. 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
  31. 下列哪个不是受胁迫物种的三个级别之一? ( )
  32. 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 )
  33. 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
  34.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限制生物分布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35.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
  36. ( )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是人类生活的保障和资源的基础。
  37. 下列生态系统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 )
  38. 光合作用时,( )是主导因子
  39. 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
  40. 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
  41.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 )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42. 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 )
  43. 判定本地种的简单指标是生物引入时间( )
  44. 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    )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45. 广义捕食关系的类型包括( )
  46.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包括以下哪些( )
  47. 当前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的主要原因是 ( )
  48. 生态因子所发生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主要和次要作用、重要和不重要作用之分,它们不可以互相转化。
  49. 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
  50. 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 )
  51. 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 )
  52. 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
  53. 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54. 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K-对策者通常( )
  55. 属于我国入侵植物的物种有哪些( )
  56. 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 )
  5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
  58. 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
  59. 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 )
  60. 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 )
  61. 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 )
  62. 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    )。
  63. 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64. 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 )
  65. 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最可能是在( )地区
  66.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
  67. 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或措施不科学的是( )
  68. 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 )
  69. 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
  70. 动植物一旦进入休眠期,他们对环境条件的耐受范围就会比正常活动期宽的多。
  71. 在设置自然保护区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生物种类包括( )
  72. 无论时间、地点等各种条件如何变化,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方式都不可能发生改变。
  73. 理论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生物类别分为( )
  74. 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下列那些元素属气相型( )
  75. 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许多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76. 种群是指( )。
  77.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
  78. 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
  79. 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大气和(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80. 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
  81. 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82. 光合作用时,( )为次要因子
  83. 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 )
  84. 群落演替按照主要原因可分为( )
  85. 生态位的英文是(    )。
  86. 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 )
  87. 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 )。
  88. 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
  89.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
  90. 生物群落是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91. 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
  92. 地面的起伏、山脉的坡度和阴坡阳坡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无明显的影响。
  93. 造成生态入侵的外来种往往具有哪些特征( )
  94. 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
  95. 生态恢复的目标包括 ( )
  96. 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幅度有较大差异,生物可能对一种因子的耐性很广,而对另一种耐性很窄。
  97. 食物链的类型有( )
  98. 关于群落性质,支持个体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99.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
  100. 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 )
  101. 高山植物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 )叶丛。
  102.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
  103.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104. 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
  105. 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
  106.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
  107. 绿色植物的光合系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的唯一通路,也是( )的起点
  108. Connell等讨论了演替的三个机制,不包括哪一个机制 ( )
  109. RSC对策中的,S对策是( )
  110. 气相型物质循环( )
  111. 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 )
  112.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113. ( )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114. 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 )
  115. 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K-对策中的K指的是( )
  116. 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
  117.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118. 生活在热带海水中的鱼,除了食物和溶解氧是其生活的必需因素外,还必需要非生物因子是( )
  119. 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
  120. 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 )
  121. 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2. 光照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靠( )的增加得到补偿
  123. 在( )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124. 种群平衡是指( )
  125. 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126. 影响海洋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127. 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 )
  128. 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中的r指的是( )
  129. 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
  130. 对冬眠的动物来说,动物进入冬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131. 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
  132. 下列生态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 )
  133.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134. 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巢中,让其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    )。
  135.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136. 脆弱生态系统指的是抵抗外界能力低、自身的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
  137. 在我国,与欧洲相比,来自澳洲的外来种应该接受更严格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
  138. 外来物种成功入侵需要经过引进、入侵和传播3个主要阶段。
  139. 高寒草甸属于脆弱生态系统。
  140. 气候变暖的正面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增加,粮食产量上升。
  141. 植树造林是我国恢复植被的唯一手段。
  142. 全球气候变化俗称气候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
  143. 城市景观植被具有生态功能欠缺、难以自我维持的劣势。
  144. 判断生态恢复成功最重要的是恢复当地的植被。
  145. 生态恢复的途径包括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
  146. Webb(1993)提出本地种是在当地上进化的物种,他认为合适的时间标准是在17世纪世界环游之前。
  147. 外来种侵入生态系统后,经过100年左右就难以把它同本地种区分开。
  148.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中包括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经济物种丰富。
  149. 野大豆是我国农作物基因多样性来源之一。
  150. 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生物多样性就越高。
  15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是给人们提供各种物质产品。
  152.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153. 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境的丧失。
  154.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是每年的12月31日。
  155.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6. 高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定低于低营养级。
  157. 食物链一般只有4、5级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一直在减少。
  158.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份之间,食物链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
  159. 与群落生态学相比,生态系统生态学把环境提升到了与生物同等重要地地位。
  160.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机理,也就是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协调共存的内在机制。
  161.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初级生产效率最高,因此其土壤中有机物比例也最高。
  162. 沉积型循环通常是不完全的,水体富营养化就是由于营养元素在水体中大量累积导致的。
  163. 对于肉食动物而言,生长效率与同化效率是同一个概念。
  164. 利用稻草人吓走农田的鸟雀,是物理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
  165. 生态阈值指的是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环境条件变动的极限。
  166. 食肉动物的生长效率比食草动物高;因为食物的成分与自身组织相似更容易吸收利用。
  167. 生产力与生产量的单位不同,但是在实际应用经常混用。
  168. 自然生态系统大多是开放的,不存在熵值一直增加的问题
  169. 太阳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生物化学潜能,而辅助能不可以。
  170. 林德曼效率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71. 群落同一层片的植物都是同一生活型,同一层的植物则未必。
  172. 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由食物资源的分层决定。
  173. 群落波动与演替的区别在于演替是有方向的连续性变化,而波动可以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174. 岛屿的物种进化较迁入快,而大陆物种迁入较进化快。
  175. 一般来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愈高,群落多样性也愈高;
  176. 空间异质性指的是环境变量在非生物空间的异质性(土壤、地形等等)。
  177. 对于自然分布的群落,干扰越少越好。
  178. 群落交错区普遍存在边缘效应,即交错区具有更多的物种种类和更高的个体密度。
  179. 竞争不但是新的物种产生的动力,也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动态,导致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
  180. 季相指的是植物群落外貌的季节性变化。
  181. Ch是地面芽植物的缩写。
  182. 生活型决定了群落的外貌。
  183. 群落性质“个体论”观点支持对群落进行排序。
  184. “有机体”学派认为群落是连续的,像有机体一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185. 群落是生物种群的有机组合,在相似环境条件下会有相似的群落。
  186. 高位芽植物不适应潮湿寒冷的环境。
  187. 群落环境与群落周边环境不同,它随着群落演替而发生改变。
  188. 区分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群落的外貌。
  189. 群落的大小是相对的,一滴纯净水也可以称之为一个群落。
  190. 食草动物的取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 )行为。
  191. 自然生态系统中没有两个种群占据完全相同的生态位,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192. 社会等级的存在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利于物种种群的延续。
  193. 捕食者与猎物协同进化的结果常常是使有害的“负作用” 减弱
  194. 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物种的基础生态位往往小于实际生态位。
  195. 食草动物的取食对植物的影响是负面的。
  196. 种间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如共生属于正相互作用,竞争则属于负相互作用。
  197.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反映了密度效应对植物个体产量的影响。
  198. 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之间。
  199. 亲代投入会以牺牲亲代投资其他适应度成分的能力为代价。
  200. 同等资源条件下,体重越大的个体占有更大面积的领域。
  201. 对大豆的性别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202. 生动物的双亲行为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完成的。
  203. 社会等级的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
  204. 食物和营巢地的分布情况是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唯一环境因素。
  205. “-3/2自疏法则”中的“-3/2”指的是个体密度与个体大小呈现“-3/2”的比例关系。
  206. 虫媒花和风媒花相比,往往具有( )
  207. 个体大小与寿命具有良好相关性,因此,体型较大的白种人比体型较小的黑种人寿命更长。
  208. 繁殖次数多对物种不一定有利。
  209. 每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会随外界条件而改变。
  210. 传播距离的决定因素包括( )
  211. 蚜虫的有翅个体倾向于r对策者。
  212. 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存在相似的周期性波动是因为二者存在资源竞争。
  213. 繁殖和生殖之间的关系是繁殖包括生殖。
  214. 鸟类的种群存活曲线一般属于( )。
  215. 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爆发。
  216. 种群可以是(    )。
  217. 综合生命表和简单生命表的区别在于后者不包含种群出生率指标。
  218. 按照物种内在的繁殖特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全体下种群增长可分为2种类型:J型曲线增长和S型曲线增长。
  219. 生命表中qx表示( )。
  220. 以下动物中,哪种动物种群最难以恢复?( )
  221. 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环境都是个绝对意义而非相对上的概念。
  222.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等价的,它们对生物生存发展都起决定性作用。
  223.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24. 降水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雨量分布对生物是一个重要因子,主要影响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25. 生物的内稳态机制与外部环境我们统称为生物因子。
  226. 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此期间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用。繁殖期的个体、胚胎、幼体的耐受限度要窄的多。
  227.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在pH为5~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228.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229. 生态学研究对象不包括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30. 生态学按照组织层次可以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231. 生命一定具有可以遗传的DNA。
  232.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美国的E.Haecel提出并定义的。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