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1. 第二部作品是叙事诗《波尔塔瓦》,在这部写成于1828年你的诗中普希金对彼得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

  2. A:错 B:对
    答案:错
  3. “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是一种文学体裁,又名“成长小说”,是描写主人公青少年时期成长经历的文学作品,多以作家自身经历为创作蓝本。( )

  4. A:错 B:对
    答案:对
  5. 从19世纪上半期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到19世纪下半期民粹派的兴起,都代表了整个社会意识的变化和觉醒。其中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斗争如今早已结束,现在的俄国社会已不存在这个问题。( )

  6. A:错 B:对
    答案:A:错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出版过程正如作者在卷后所说的那样传奇——书稿寄往出版社后几天就得到了回电:“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

  8. A:错 B:对
    答案:A:错
  9. 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自己的小说诗歌创作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借以想象出自己文学作品中的中式人物、奇趣异事和东方色彩。另一些俄罗斯作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俄罗斯文化相拼贴。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起的中国形象,回归了18世纪“哲人之邦”的套话。( )

  10. A:对 B:错
    答案:对
  11. 《一个人的遭遇》的内在戏剧性在于,在索科洛夫的自述里,这两个乐章中同一个主人公判两人。在和平乐章里这里索科洛夫不过是普通人,在战争乐章里他成为了大写的人。( )

  12. A:错 B:对
    答案:B:对
  13. 《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汇集了作家对上帝是否存在、人类的自由等一些永恒主题的深入思考。( )

  14. A:错 B:对
    答案:对
  15. 俄罗斯是一个疆域如此广大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如何建构一个多民族的现代政治共同体,建构这种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的同一性,实现社会整合,就成为了俄罗斯迫切面对的问题。( )

  16. A:错 B:对
    答案:对
  17. 在俄罗斯社会处于深刻变革的现代化进程之际,真正让思想解放的东西还处在萌芽状态,例如,对神性的质疑、对人本身力量的坚定等等,底层民众是最先感受到这种社会的裂缝。( )

  18. A:对 B:错
    答案:B:错
  19. 《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曲家有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品中的特点与贝多芬的英雄性风格完全相同。( )

  20. A:错 B:对
  21. 肖洛霍夫早期和后期的作品在表现革命和建设的进步意义的同时,借助大量的细节持续发出呼吁:切忌过火,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

  22. A:错 B:对
  23. 列宾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呈现了一个颇具深意的细节。在远方的河湾处,有一艘蒸汽轮船正在快速地赶上。时代正在巨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前进的轮船,它不需要人力拉动;这是现代世界的象征。( )

  24. A:错 B:对
  25. 别林斯基认为普希金的中短篇小说的特征是“构思的朴素、十足的生活真实、民族性、独创性”和“那总是被悲哀和忧郁之感所压倒的戏剧性的兴奋。”( )

  26. A:对 B:错
  27. 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在部分俄国知识分子中又开始产生广泛影响,俄罗斯出版了大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

  28. A:对 B:错
  29. 俄国批评家斯特拉霍夫认为在这部作品里已经体现出赫尔岑创作的主题:生活的偶然性和人性的荒诞。( )

  30. A:对 B:错
  31.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当局,组成了俄罗斯共和国(也称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形成了( )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2. A:临时政府 B:斯拉夫派 C:苏维埃 D:西欧派
  33. 以下哪些俄苏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

  34. A:肖洛霍夫 B:帕斯捷尔纳克 C:布罗茨基 D:蒲宁
  35. 《千年纪念碑》 是1862年俄罗斯文化发源地诺夫哥罗德建造的一座青铜与花岗岩结合的纪念碑,她是当时全部俄罗斯历史叙述的雕刻纪念碑。设计作品分为三级,分别是( )。

  36. A:六个历史重大转折主题 B:战士的英勇 C:表达了神的降临,至高无上的权力 D:是全部历史的叙述
  37. 以下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法正确的是( )。

  38. A:诚如高尔基所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的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B: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被称为现代主义鼻祖,对俄罗斯文学及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C:他的作品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存在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灵魂的深刻剖析感染着读者,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巨匠。 D:塑造了罗亭,拉夫列茨基两个“多余人”形象。
  39. 下面关于俄罗斯的形容,正确的是( )。

  40. A: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所以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亚洲部分。 B: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走向总体上是属于欧洲类型的。 C:俄罗斯存在身份认同危机的困境。 D: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1. 以下关于泛斯拉夫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42. A:今天,在北约东扩的背景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俄罗斯应对威胁的思想手段之一。从政府的多项文件中可以看见这一思想的体现。 B:泛斯拉夫主义者更是俄罗斯文化优越论的坚定信奉者和推行者。 C:糅合了民族优越心理和帝国思想的俄国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了一种最具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软实力手段。 D:泛斯拉夫运动的兴起迎合了斯拉夫帝国的想象和沙俄帝国对外扩张的的需要。
  43. 1920年郑振铎在《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的序言写道:“我对于现在我们文学界里,俄罗斯文学介绍之热闹,是极抱乐观的。”为什么呢?他给出的理由有:( )。

  44. A:俄罗斯文学是人的文学,是切于人生关系的文学,是人类的个性表现的文学,有益于我们创造与之相同的新文学。俄罗斯文学是平民的文学,以之药我们的病体,实在是必要的。 B:俄罗斯文学是近代世界文学的结晶,世界的近代的文学真价,而中国新文学的创造可以此为基础。 C:俄罗斯文学“真”字为骨的,有益于我们另起一种新文学。 D:俄国文学独长于悲痛的描写,有利于我们的文学打破“团圆主义”的支配和迷信。
  45. 以下对于列宾的评价,正确的是( )。

  46. A: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之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B:他的《宣传者的被捕》、《拒绝仟悔》、《意外归来》都是以革命者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C:列宾对人物神态和外貌特征的把握非常出彩,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深度表达,也表现出了画家强劲的艺术力量。 D:列宾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师,他的创作凝聚了俄罗斯 17 世纪到 18世纪初期这一段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
  47. 以下哪些作品中出现了彼得一世的形象( )。

  48. A:罗蒙诺索夫《彼得大帝》 B:列夫·托尔斯泰《彼得大帝》 C:普希金《彼得大帝的黑人》 D:阿·托尔斯泰《彼得大帝》
  49. 关于洛先科的《弗拉基米尔强娶罗格涅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50. A:俄罗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主题第一次在绘画这种媒介当中得到表现。 B:这件作品被认为是俄罗斯绘画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幅作品。 C:是以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事件为创作蓝本的。 D:是和阿尔贝蒂共同创作的。
  51. 关于我国当时对苏联塑造新人的文学思想接受的情况,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52. A:我国当时对于苏联塑造新人相关的文学思想是有个漫长的接受过程的。 B:当时我国抗战文学急需用具有鼓舞作用和教育价值的正面典型来激励人们的士气, 引导人们斗争。 C:读者与文艺工作者都非常期待能够读到关于新人和新人格建构的作品。 D:我国抗战文坛高度重视苏联文学在塑造新人方面所积累的文艺思想和艺术经验, 希望“新人”成为抗战文学的主流。
  53. 以下哪些是亚历山大一世为解决农奴制做出的努力( )。

  54. A:并召开了斯洛加诺夫会议。 B:成功废除农奴制。 C:1803年政府出台了一个自由农民法,里面提到农奴主有权自愿解放农民,保证被解放的农奴拥有自由权。 D:他成立了一个非正式委员会。
  55. 19世纪40年代关于俄国未来的道路产生了激烈的讨论。逐渐形成了斯拉夫派和西欧派的两种观点,他们都主张废除农奴制,但是未来的道路不同。下面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

  56. A:以霍米亚科夫,阿克萨科夫兄弟为代表的斯拉夫派也主张废除农奴制,可他们主张保留沙皇制度,要回到彼得大帝改革前的旧制度。 B:以赫尔岑,奥加廖夫为代表的西欧派希望俄罗斯按照西方的道路去走,同样主张废除农奴制,但是一定要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C:西化派拒绝承认俄国自己文明的独特性,并且要认识到俄罗斯属于停滞的一方,应该迎头赶上西欧。 D:斯拉夫派倡导俄罗斯民族的两种独特性:东正教和村社制度。他们认为只有这两个因素才能真正地实现俄国的进一步发展。
  57. 以下关于《一个人的遭遇》说法正确的是( )。

  58. A:《一个人的遭遇》的内在戏剧性在于,在索科洛夫的自述里,这两个乐章中同一个主人公极为相似。 B:索科洛夫的生活道路是“字面意思”,那么苏联人民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道路则是没有出场的被隐喻的文本。 C:《一个人的遭遇》仿佛成了俄罗斯民族19世纪命运的象征。 D:叙述者以一个人生于1900年的索科洛夫一人遭遇来“模拟”一个民族在半个多世纪中的命运:他们的轨迹是平行的,都走了倒U字型的道路,而且两者之间具有编年史式的平行关系。
  59. 在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音乐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

  60. A:肖斯塔科维奇 B:柴可夫斯基 C:普罗科菲耶夫 D:鲍罗丁
  61. 俄罗斯的历史画也随着俄罗斯( )建立,成为了最重要的绘画题材。

  62. A:画派分流 B:政府体系 C:艺术学院制度 D:皇家标准
  63. 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是( )。

  64. A: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 B:鲍里斯·奥斯特洛夫斯基 C: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D:列夫·奥斯特洛夫斯基
  65. 《谁之罪》这本书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思想家、革命活动家( )在184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

  66. A:阿·托尔斯泰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列宁 D:赫尔岑
  67. 罗蒙诺索夫所著《彼得大帝》的体裁是( )。

  68. A:史诗 B:英雄史诗 C:长篇小说 D:长诗
  69. 位于十二月党人广场上,是( )骑马的塑像。建于1766至1782年,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特聘法国名家法尔科内雕塑的。

  70. A:彼得二世 B:彼得大帝 C:叶卡捷琳娜二世 D:伊凡三世
  71. 俄罗斯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 )成为第三罗马。

  72. A:彼得堡 B:基辅 C:莫斯科 D:叶卡捷琳堡
  73. 肖洛霍夫早期作品聚焦的人物身份是变动不居的,但基本面貌却清晰可变,即( )。

  74. A:受压迫的年轻人 B:教师 C:穷人 D:英雄
  75. 普希金有( )个作品写了彼得一世,这些作品对这位君王的认识,由单纯的赞美,逐渐转向了反思这个人物历史作用的复杂性的反思。

  76. A:4 B:1 C:2 D:3
  77. 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推翻,俄国内战之后,( )取得政权。

  78. A:布尔什维克 B:保皇党 C:社会革命党 D:立宪民主党人
  79. 在东欧平原上,( )是北方瓦良格人通往南方拜占庭必经之地。这里的原住民是东斯拉夫人的聚居区,随着商路的繁荣,人口的增加。这群东斯拉夫人开始萌生了建立国家的理想。

  80. A:加里宁格勒 B:叶卡捷琳堡 C:圣彼得堡 D:诺夫哥罗德
  81. 巡回画派受到( )思想的影响,定期在各大城市举行巡展,使俄国的美术作品广泛与人民接触。

  82. A:自然主义 B:民粹主义 C:现实主义 D:民族主义
  83. 在上世纪苏联权威研究者德·布拉戈伊把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称为( )。

  84. A:“充满戏剧冲突之作” B:“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作” C:“无晴之笔” D:“令人叹息的佳作”
  85. (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完美女性形象。

  86. A:安娜 B:卡列尼娜 C:萨沙 D:达吉雅娜
  87. 1863年11月9日,以克拉姆斯科伊为首的14名皇家美术学院学生向校方请愿,要求学院同意毕业创作竞赛的参赛者自选主题。这个要求被竞赛委员会拒绝,14名学生愤而退学。退学的学生组织了俄国第一个独立艺术家组织( )。

  88. A:普希金之家 B:现实主义艺术家联盟 C:莫斯科艺术家合作社 D:圣彼得堡艺术家合作社
  89. 第一位是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 ( Алексей Варламов),俄罗斯当代作家,评论家。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教授。曾荣获多个文学大奖。2004年他创作了小说( )。

  90. A:《北京》 B:《上海》 C:《黑河》 D:《南京》
  91. 《一个人的遭遇》 中索科洛夫(Соколов),来源于名词Сокол, Сокол在俄语中意为( )。

  92. A:骏马 B:雄鹰 C:狮子 D:老虎
  93.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为哪个国家的版本补写了部分情节( )。

  94. A:为法文版本补写了关于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故事情节。 B:为英文版本补写了十月革命的故事情节。 C:为波兰文版的小说补写了有关波兰共产党人的故事情节。 D:为乌克兰版本补写了关于游行的故事情节。
  95. 《谁之罪》这部作品沿着两条爱情线展开,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揭露当时畸形社会生活的本源——即( )问题。。

  96. A:现代化 B:革命 C:农奴制 D:贫富差距
  97. ( )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俄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国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一根导火索,在19世纪的很多作家的著作中都曾描写过这场战争结束以后问题重重的俄国社会。

  98. A:克里米亚战争 B:高加索战争 C:波兰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99. 俄国文学真正为中国文坛所关注,并对中国文学产生实际影响则始于( )。

  100. A:十月革命后 B:“五四”时期。 C:1949年 D:清末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