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孙悟空从“美猴王”到“弼马温”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反差,主观意识体会了非常强烈的上当受骗感,一怒之下反出天庭,径自回了花果山。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他第一次接受了( )的过程。
A:入世教育 B:入群教育 C:入门教育 D:入官教育
答案:入官教育
2.“六贼”的深层意义其实是 (  )。
A:人的不坚定的意志的隐喻 B:人的贪念的绝妙提括 C:人的本性的幻化 D:人的七情六欲的象征
答案:人的贪念的绝妙提括###人的不坚定的意志的隐喻###人的七情六欲的象征###人的本性的幻化
3.作者认为西游记中,(  )是两度“西游”的唯一亲历者。
A:沙僧 B:猪八戒 C:孙悟空 D:唐僧
答案:孙悟空
4.在梁山泊日益壮大的过程中的最棘手也最抢眼的重要课题是(   )。
A:征讨其他势力 B:扩充人马 C:排位次 D:拓展地盘
答案:排位次
5.鲁迅先生非常同意清人“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的这种对西游记的理解 。
A:对 B:错
答案:错
6.晁盖的梁山泊主身份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衔接前后的角色。
A:错 B:对
答案:对
7.本课程认为《水浒传》中(    )构成了传统中国人依存社会的三种基本文化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儒家###墨家###法家
8.《西游记》这本小说将从唐朝到明朝流传800年的故事核心人物由唐僧转向了孙悟空。
A:对 B:错
答案:对
9.唐僧执着不悔的慈悲之怀和坚定不移的取经志向,逐渐感化了孙悟空,使其取经的信念越来越坚定,隶属团队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摒绝二心的行为越来越自觉。
A:对 B:错
答案:对
1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告诉了儒者一个回环闭合而又进退自足的生存系统。
A:错 B:对
答案:对
11.卢俊义最后的结局是( )。
A:被诬赐死 B:出家为僧 C:上吊而亡 D:返家归隐

12.《西游记》的西天取经这个故事,标志着人在漫长生命旅途中磨砺成人的过程。
A:对 B:错 13.鲁达的性格中有对事物的认识一语戳中本质的典型特点。
A:对 B:错 14.《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行中种种的磨难,不外乎是(   )等等的诱欲,或者是在取经的途中被吓死、怕死、饿死、累死、病死以及被吃掉的灾难。
A:爵位 B:食色 C:钱财 D:寿运 15.每一个人在求学期的生存归宿,无疑是(  )。
A:学校 B:社会 C:师长 D:家庭 16.在《水浒传》第十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中,驱使王伦做出赶林冲下山决定的原因是:林冲激起王伦的蓦然寻思、黯然自伤,也是王伦的本位意识和害怕林冲的内心脆弱感所致。
A:对 B:错 17.孙悟空的第二次返下天庭的意义,可以说是青春期的逆反,同时又是政治上的谋反。
A:对 B:错 18. 儒学常说“学而优则仕”,可见___与___,是中国人一般的生存发展的两级台阶。()
A:科考 B:入学 C:求学 D:入仕 19.宋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后,构建起了一套“聚义”平等性质的梁山泊序列秩序。
A:对 B:错 20.“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这是()对墨家的游侠精神特点的概括。
A:吕思勉 B:金圣叹 C:司马谈 D:司马迁 21.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青春逆反期冲动的必然代价与惩罚,也是《西游记》写孙悟空从第一次西游到大闹天宫的本质所在。
A:错 B:对 22.梁山“聚义厅”牌匾的更换,戏剧性地昭示出了墨家的平等理念与法儒的等级意识的本质冲突。
A:错 B:对 23.孙悟空在获得了新本领后,“把那个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开拓了空间活动的新范围。
A:对 B:错 24.宋江招安失败昭示出“权谋”式文化遗存的统领指向与正统皇权统治是根本无法并立的。
A:错 B:对 25.法、儒一体的文化实践,到汉末被(  )推向“白脸化”,成为枭雄意识的代表。
A:孙权 B:曹操 C:宋江 D:刘备 26.墨学熏陶出的人物多为(  )。
A:严谨型的酷吏 B:狭义型的豪强 C:谋臣型的文人 D:统领型的首领 27.准确描述对付石猴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 )。
A:食草木 B:采山花 C:饮涧泉 D:服饵水之食 28.《水浒传》中( )在作者笔下更像庄子“无待”观念的化身。
A:武松 B:李逵 C:鲁达 D:燕青 29.孙行者与唐僧的关系,既不像菩提祖师与孙悟空之间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也不像玉皇大帝与小石猴、齐天大圣之间对立的压与抗的秩序关系,而是在取经的统一目标下不断调节和平衡,让孙悟空真正成人的相长关系。
A:对 B:错 30.孙悟空因受不了唐僧的责备,纵身到了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用刘邦圯上三拾履的故事给孙悟空进行了一次尊师重教的教育。
A:对 B:错 31.《水浒传》中儒者吏治化的生存反思反映的是以水浒第一代首领王伦为代表的仕宦型文化依存。
A:对 B:错 32.《西游记》第一回中描述“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 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 其中(    )是孙悟空的出生地。
A:南赡部洲 B:西牛贺洲 C:北俱芦洲 D:东胜神洲 33.王伦对青面兽杨志表现出百般殷勤的原因,是他要利用杨志的本事来制衡林冲。所以对杨志的笼络,实际是其以能制能的手段。
A:错 B:对 34.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评价道:“古今中外哲人中,( ),除基督外,墨子而已!”
A:恩怨之分明 B:牺牲精神之富 C:义务观念之强 D:同情心之厚 35.以下哪些描述出自《水浒传》中对宋江的刻画?( )
A:“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B:“虎相狼形” C:“仗义疏财” D:“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E:“面黑身矮” 36.孙悟空求学的初衷是学()。
A:长生不老之术 B:火眼金睛 C:筋斗云 D:立德、立功、立言 37.孙悟空第一次西游的终点是(  )。
A:西牛贺洲 B:东胜神洲 C:南赡部洲 D:北俱芦洲 38.王伦惯常语的特点是说话常显得拘谨,言语之间流露出一派斯文的书卷气,却全无落草英豪的霸气。
A:错 B:对 39.随着( )事件,本就讲究“中庸之道,弱德之美”的儒生秀才,在梁山泊的作用自此也就由头领归位成了军师。
A:王伦被火并 B: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晁盖曾头市中箭 40.《水浒传》中( )不通佛教的教义却佛性天成、行为洒脱而识性通透。
A:武松 B:李逵 C:晁盖 D:鲁达 41. 构成儒家知识分子不能知人善任的根源是自闭型文化心态。
A:对 B:错 42.小石猴变成斗战胜佛,经历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两次西行,经历了成长的从游戏到求学到入世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平凡到非凡、再到超凡的飞跃。
A:错 B:对 43.孙悟空自立“齐天大圣”称号,其实表明他并不是要和玉皇大帝分庭抗礼,争夺什么,而是模仿玉帝的称号虚拟了一个官阶极高、官品极大的职位,来满足受挫的虚荣心而已。
A:错 B:对 44.由于(   )的做法有效地规范了后世儒身的生存行为,因此“拾遗补缺”的吏治理念,比“敢作敢为”的拳霸意识更符合儒生秀才们的惯常逻辑。
A:“劳心治人” B:“大义明理” C:“说人而为” D:“中庸之道” 45.《水浒传》将人物放置到民族文化的历史糅合与世俗接受中,刻画多维度的文化选择、细腻的生存差异,导致的命运瞬息之变与天壤之别。
A:对 B:错 46.从先秦到两汉的哲学走向来看,墨学到了战国的后期就逐步消亡了。
A:错 B:对 47.从家庭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可以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玉皇大帝的斗争关系阶段,不过是他成长到逆反期的一种逆反行为而已。
A:错 B:对 48.“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是谁的思想观点?( )
A:韩非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49.胡适先生对认为《西游记》是“爱骂人的玩世主义”小说。
A:对 B:错 50.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姓名,还有 ( ),都可以标识人的成长进步,也是每一个人成人入门宣誓志向的标识。
A:字号 B:谥号 C:别号 D:诨名 51.取名孙悟空标志着石猴进入了准社会的关系链条中。
A:错 B:对 52.石猴“目运金光,射冲斗府”,这反应了玉帝与石猴之间的 “父子状态”。
A:错 B:对 53.鲁达对于招安持反对态度,他用了直裰被染黑就再也洗不干净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A:错 B:对 54.晁盖身上展现的是墨家扶弱济贫、亲民恤民的情怀在江湖民间的潜隐。
A:对 B:错 55.《西游记》对九九八十一难的塑也有缺陷于不足,其中很多故事明显是在凑难、凑数。
A:错 B:对 56.因为孙悟空没有步入人际的世故经验,也没有历练官场的虚伪杂念,不理解“凡授官者,皆由卑而尊”,因而就注定了他从官实践的再次失败。
A:对 B:错 57.从历史经验来看,民间、地方组织大规模“造反”的出路只有( )。
A:被招安 B:被剿灭 C:改朝换代 D:偏安一隅 58.姓名是束缚我们自由的一个饵水食。
A:对 B:错 59.(   )曾经完整地规划了世代儒生一生的走向。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60.《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命意在于:不是让孙悟空生命终结。而是要在“五行山下定心猿”。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