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1. 1898年《申报》是中国最早使用“记者”一词的报纸。( )

  2. A:对 B:错
    答案:B:错
  3. 受访者比较了解事件情况,且表达能力较强的时候适合采用激将法。( )

  4. A:对 B:错
    答案:错
  5. 在策划报道主题时,要注意不断变换蕴含在事实中的各种角度,从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新颖主题。( )

  6. A:对 B:错
    答案:对
  7. ‏新闻采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际传播。( )

  8. A:对 B:错
    答案:错
  9. 围绕着某一问题反复变换角度向受访者提问,被称为盘问法。( )

  10. A:错 B:对
    答案:B
  11. 与采访目的和采访主题无关的情况,我们可以不用掌握。( )

  12. A:错 B:对
    答案:B:对
  13. 提问要具体,就是要求记者所提问题的指向明确,不笼统,不抽象。( )

  14. A:对 B:错
    答案:A:对
  15. 报道体裁的确定,取决于报道对象。( )

  16. A:错 B:对
    答案:B:对
  17. 尖锐问题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提出的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破坏采访的氛围,甚至使采访无法进行下去,所以不要使用。( )

  18. A:对 B:错
    答案:B
  19. 激将法,是指记者对于采访对象不愿回答或不愿多谈的问题,以刺激、激化其情绪,促使对方的心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的一种提问形式。( )

  20. A:错 B:对
  21. 下列选项中属于隐性采访的是( )

  22. A: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各行各业百姓生活,推出《我在工地当民工》《我在新疆摘棉花》等新闻精品 B:《三湘都市报》记者打扮成流浪汉接触民警和救助站,后发表特稿《一个记者的“恐怖救助”之旅》 C:《楚天都市报》记者丐帮卧底40天,与武汉各派乞丐同吃同住,揭露丐帮生存黑幕 D:《扬子晚报》通过“与你同行”栏目派出记者与消防队员共同生活,感受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23. 在召开座谈会时,记者的职责包括( )

  24. A:亮明对事件的态度,把握谈话的主导地位 B:尽可能控制与会人数,确保会谈结论的准确性 C:恰当邀请有代表性的与会人员,如事件相关的知情者 D:抓住重点的人和问题,必要时可以在会后安排个别采访
  25. 在使用侧面问这种提问技巧时,我们要注意:( )

  26. A: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B:侧面提问的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的、感兴趣的 C:聊天的内容应当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的 D:通过简单的提问,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的基础。
  27. 新闻线索的特点有( )

  28. A:概括性 B:真实性 C:不确定性 D:片段性
  29. 下列属于网络采访范畴的方式有( )

  30. A:全网检索调查 B:收发电子邮件 C:在线交流对谈 D:运用社交媒体
  31. 体验式采访的优势包括( )

  32. A:有利于记者获得真情实感 B:有利于实现记者与受访者、记者与受众两方面的情感沟通 C:对危害社会的事件格外有效 D:有利于记者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33. 采访问题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可以有多种提问方式,按是否隐含记者态度,可划分为中性问题和诱导性问题。以下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34. A:提问中性问题,适用于需要全面了解对方意见和情况,或记者本身对事实不想做评价的时候。 B:“您不认为宵禁令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手段吗?”属于提中性问题。 C:通常情况下,记者要尽量避免提“诱导性问题”,因为这会影响新闻媒体的客观公正。 D:提问诱导性问题,能使采访对象做出符合记者意愿的答案,但很难准确反映采访对象的认识和态度。
  35. 激将法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包括:( )

  36. A:错问法 B:激将法 C:侧问法 D:借问法
  37. 下列有关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38. A: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B: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C:新闻写作决定新闻采访 D: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39. 下列说法中属于网络采访弊端的是( )

  40. A:记者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把控采访节奏 B:采访对象身份难以确定 C:受限于网络环境 D:采访效率不高,采访内容单一
  41. 社会调查是一种科学的调研方法,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最常见的社会调查方法是( )

  42. A:抽样调查 B:全面调查 C:系统调查 D:局部调查
  43. 关于记者如何做好采访中的倾听的相关论述,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44. A:采访前预估可能遇见的倾听障碍,熟悉采访计划,准备好录音设备、纸笔等 B:如果受访者的表述与采访主题有所偏离,采访者要及时打断对话,将采访引向正确的方向 C:在倾听受访者的回答后,不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更改,只要按照采访大纲进行提问即可 D:采访中当听到有价值的部分时,可通过轻微点头等行为来认同对方的陈述,没有价值则不需要给予回应
  45. 以下关于开放式问题的优势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46. A:开放式问题问答联系紧密,保证谈话深入进行 B:开放式问题一般比较自然、和缓,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 C:开放式问题可以达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D:开放式问题提问相对容易
  47. 如果在记者较为肯定,而采访对象由于利益牵扯等问题可能撒谎的情况下,记者可以( )

  48. A:放弃这一问题,转问其他问题 B:将需核实的情况设定为前提条件,继而利用采访对象趋利避害的常态心理在完全闭合式问题的提问部分设置圈套 C:沉默地注视采访对象,给其一定的心理压力 D:无需再提出完全封闭式问题
  49. 根据问题涵盖的范围,采访问题可划分为:( )

  50. A:原初性问题与从属性问题 B: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C:尖锐问题与过渡问题 D:中性问题和诱导性问题
  51. “采访”一词,据考证最早见于下列哪部作品 ( )

  52. A:《史记》 B:《左传》 C:《搜神记序》 D:《徐霞客游记》
  53. 以下关于现场观察这一采访方式不恰当的说法是( )

  54. A:在重大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突发灾难事故、法庭对重大案件的审理中,现场观察意义重大 B:在已有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现场观察有利于获取新的价值信息 C:在没有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现场观察能帮助获取新的线索 D:在现场观察的过程中,记者不应开口交谈提问
  55. ‎新闻采访是一种什么活动( )

  56. A:调查研究活动 B:素材整理活动 C:信息收集活动 D:信息采集活动
  57. 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一点属于( )

  58. A:典型敏感 B:见微知著 C:政治敏感 D:趣味敏感
  59. 从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行动和领导人讲话这一来源渠道获取的新闻线索,可以制作的新闻属于( )

  60. A:政策解读型新闻 B:政府与领导人新闻 C:时政新闻 D:时政类新闻、解读型新闻、社会问题报道等
  61. 采访记录的内容简要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点,记所听、所看、所想,以下关于记所听的相关论述错误的是:( )

  62. A:记有价值的原话。采访对象说出的一些能反映个性特征、或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精炼语言 B:记要点。把重要的事实、情节和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实记录下来。 C:记思想。把采访对象对所提供的事实和情况的认识、见解记录下来,供记者分析思考 D:记所看,即眼见的材料,也就是记者在采访中现场观察的所有内容
  63. 以下关于采访中的提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64. A:提问要简洁,就是要求记者所提的问题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检验,切记啰嗦 B:提问要看环境氛围,不适合的环境不要进行采访,等到合适的情景再进行采访 C:提问要有逻辑,就是要求记者围绕着采访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展开提问 D:提问要具体,就是要求记者所提问题的指向明确,不笼统,不抽象
  65. 关于体验式采访和隐性采访的联系和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6. A:二者风险程度不同,体验式采访更可能对记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B:二者采访的内容性质不同,体验式采访通常针对一些危害社会的事件 C:二者出发点不同,隐性采访具有隐瞒性质,体验式采访则不一定隐瞒身份 D:无论是隐性采访还是体验式采访,受访者对记者身份都不知晓
  67. 下列不属于隐性采访基本特征的是( )

  68. A:新闻记者参与到事件中 B:秘密获取信息 C:隐藏记者身份 D:采访对象不知情
  69. 无论是在当面采访、开座谈会还是在社会调研、体验式采访中,记者都应该时刻保持着一种“观察”的思维与习惯。以下关于观察的论述正确的是:( )

  70. A:按照不同的采访目的和采访对象,观察可分为场景观察、人物观察和细节观察,三者互不干涉 B:场景观察其要点是身临其境及记者必须抵达新闻现场,因此记者没有到达现场的观察不能被称为场景观察 C:人物观察要对人物外貌、穿着、神态、风度、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因此记者不需要再观察其他因素 D:人物观察特指对新闻人物或采访对象的表情,态度,言谈举止乃至着装,穿戴、随身物品等的观察
  71. ‎关于记者的修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72. A:学的修养,是指知识渊博,记者不一定要做专家,但一定要做杂家。 B:才的修养,就是精通业务,记者必须要拥有三方面的能力,即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业务技能熟练运用的能力。 C:心理素质修养,就是要求记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D:识的修养,就是远见卓识,记者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73. 以下关于新闻线索特点的论述,只有一条是全部准确的,这一条是( )

  74. A:新闻线索不等于事实,但它可以反映事实的本质 B:新闻线索只是一种信号,它是事实的表象或假象 C:新闻线索的作用是提供采访方向,它是新近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D:新闻线索较为具体,它是指向事实的一种信号
  75. 在提问的五种方法之中,追问法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 )

  76. A:追问与正问属性无法并存 B:同一个问题中,追问可以与其他提问方法并存 C:追问的过程较长 D:追问是一种深入挖掘式的提问方法
  77. 中性问题是指可以让采访对象在没有暗示或压力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发挥提供答案的一种问题形式,以下不属于中性问题的提问形式的是:( )

  78. A:“没有必要在公共场所设立独立吸烟区,对吧?” B:“您如何看待抽烟?” C:“您对抽烟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D:“您抽烟吗?”
  79. 以下关于新闻选题的描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

  80. A:新闻选题与媒体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 B:新闻选题的质量是衡量记者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C:新闻选题与受众的影响力密切相关 D:没有新闻选题就没有新闻报道
  81. 古代报纸最早出现在( )

  82. A:中国 B:威尼斯 C:英国 D:罗马
  83. 新闻价值要素中哪一条是指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利害关系( )

  84. A:趣味性 B:重要性 C:时效性 D:显著性
  85. 以下关于电话采访的说法错误的是( )

  86. A:电话采访是记者借助电话等通信工具与被采访者交流对话的访问方式 B:电话采访时,记者应多选取采访对象,从而全面呈现新闻 C:电话采访是直接采访的一种方式 D:电话是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采访工具
  87. “新闻采访”一词最早在哪本书中可以看到( )

  88. A:《采访新闻启》 B:《搜神记》 C:《应用新闻学》 D:《人物志》
  89. 法拉奇在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多次提及越南的问题采用的是:( )

  90. A:假设法 B:错问法 C:正问法 D:侧问法
  91. 下列关于封闭式提问优势叙述错误的是( )

  92. A:问题具体,也容易得到相应具体的答案 B:节省时间,便于迅速抓住要点 C:方便问答深入进行,保持记者在采访中的话语控制权 D:细节丰富,为记者展开提问空间
  93. 虽然健谈,但有思想顾虑而不愿意谈的受访者,可以采用:( )

  94. A:激将法 B:正问法 C:侧问法 D:假设法
  95. “四捷”记者指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的记者,民国时期被称为四捷记者的是( )

  96. A:黄远生 B:邵飘萍 C:张季鸾 D:陈其美
  97. 选择采访对象,以下哪一条不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 )

  98. A:身份权威性,指决策地位、专业程度、社会名望等综合因素,与官阶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B:性格是否好相处,即选择性格外向、健谈、对人真诚、愿意说真话的采访对象。 C:规避利益冲突,注意规避涉及新闻伦理与利益冲突的采访对象。 D:事件相关度,即选择的采访对象,应尽量接近新闻事实,尽量与新闻题材紧密关联。
  99. 在新闻报道中应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采访方式是( )

  100. A:电话采访 B:参加记者招待会 C:社会调查采访 D:当面采访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