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貌: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地和海盆等。地貌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岩石地貌体。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影响着各个圈层的发展变化。地貌又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的差异又必然引起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因此,地貌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部分。本章主要讲授各种地貌体的特征、分布、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过程。4.1地貌成因:地貌是在营力、岩石、构造和时间等作用下形成的。首先,内、外营力在造貌过程中是同时出现的,并且互相影响,只不过作用强度不同而已,这就是营力的主导性。此外,在地貌形成过程中,人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作用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如劈山开路、建造机场、围海造陆、开凿运河、修筑堤坝等。其次,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岩石的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地貌形态。再者,地质构造是反映地壳运动和岩石构造的地质体。它的规模有大小之分,性质上有活动与稳定之别。不同的构造对地貌发育影响甚大。最后,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由此可知,地貌是营力、岩石、构造和时间的综合产物。这些因素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所以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本节课我们将详细的学习地貌的成因。
4.2构造地貌:世界上地貌种类繁多,而且大小不一,但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成因关系。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还是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构造地貌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第一级和第二级属大地构造地貌,其基本轮廓直接由地球内力作用造就;第三级是地质构造地貌,或称狭义的构造地貌,除由现代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火山锥、构造穹窿和凹地)外,多数是地质体和构造的软弱部分受外营力雕琢的结果。例如,水平岩层地区的构造阶梯,倾斜岩层被侵蚀而成的单面山和猪脊背,褶曲构造区的背斜谷和向斜山,以及断层线崖、断块山地和断陷盆地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貌形态有明显的差异。本节我们将详细介绍构造地貌。
4.3流水地貌:流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如冲沟、河谷、三角洲等。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地表流水是塑造陆地地貌的主要外营力之一,是一个最普通、最活跃的因素,它所塑造的痕迹在地表到处可见,即使在干旱地区也不例外。水流顺着地表的坡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以其所具有的能量对地表产生一系列不同方式的作用,形成相应的各种流水地貌形态,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流水作用所表现的形式、强度及其所形成的流水地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就造成了流水地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节的学习内容就是复杂多样的流水地貌相关知识。
4.4风沙与黄土地貌:由于流水的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风力作用同样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是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也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风挟带沙粒对地表的作用称风沙作用。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风的作用以干早地区最为活跃,因此那里的风沙地貌也最普遍,所以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区(如北非撒哈拉沙漠)和温带干早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但是,在非干早地区,只要有丰富充足的沙源、平坦裸露的地表和一定强度的风力,也能形成各种风成地貌。特别是在古河道(如我国豫东平原的黄河古道)和现代沙质海岸(如我国北戴河海滨),常可见到沙丘分布。本节我们将重点学习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4.5喀斯特地貌:岩溶原称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后来就借用此地名来称呼这些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现象。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三类:硫酸盐类岩石、卤化物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其中以碳酸盐类岩石最为重要,该类可溶性岩在我国分布很广。因此,岩溶地貌在我国相当发育,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出露地区,面积约130万km2,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岩溶地貌最为典型,“桂林山水”和“路南石林”是我国岩溶地貌景观的生动写照。岩溶作用不仅发生于地表,更主要的是在地下,本节我们将一起去往喀斯特地貌的世界。
4.6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类型就是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及冰水堆积地貌三类。冻土是地温在年均0C或0C以下,因冻结而含有冰的各种土(或岩)。温度状况相同但不含冰的,则称为寒土。季节冻土是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是长期冻结的土层,其冻结状态可持续多年,甚至可达数千年。多年冻土区的地貌形成与冻融作用直接有关。随着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中地下水和冰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陷、流变等,从而引起土(岩)体的变形,甚至破坏移动,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它是寒冷地区特有的地貌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的具体形成过程和形态特征。
4.7帽儿山地质地貌: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坐落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距哈尔滨市84公里,帽儿山主峰海拔805米,是哈尔滨市周边最高峰。相传神仙的帽子掉落在此,便形成了帽儿山。奇特的山峰,漫山遍野的天然次生林,一年四季风景独特秀丽。早春--鲜花遍布,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气味芳香;盛夏--蜂飞蝶舞,百鸟争鸣,流水飞泻,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叶,朝相辉映,五花山色,景象万千;寒冬--千里冰峰,万里雪飘,山舞银蛇,晶莹剔透。因帽儿山地形地势复杂,生境万千,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使帽儿山旅游区成为优良的科普教育基地、哈尔滨市及周边的各大院校将旅游区列为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哈尔滨市春季万人登山节都在帽儿山景区举办,本节将通过气候,地质和地貌等方面领略一下帽儿山的魅力。
4.8海陆风和山谷风: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对比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异同,以此学习两者的相关知识。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构造地貌所分的三个等级的是( )
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
小地貌单元
大陆和洋盆
森林
答案:森林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沟谷水流特点的是( )
流量极大
水流湍急
含沙量大
水流缓慢[多选题]地貌成因的影响因素包括(  )
岩石因素
时间因素
构造因素
营力因素[多选题]冰川作用可分为(  )
化学作用
搬运作用
冰蚀作用
堆积作用[判断题]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判断题]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积地貌。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