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顺时而动——生态公共艺术设计创新:自从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可辨识的艺术形态诞生以来,对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生态性的追求就成为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众多艺术家针对生态观念和低碳材料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展开了一系列探索。这些探索类型广泛,规模不一,但总体特征是重视运用具有天然属性的材料,更强调对自然的被动适应而非主动改变。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艺术家就从不同角度探索了生态公共艺术的建设。6.1赤子之心——生态公共艺术的早期探索:在漫长的历史中,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人类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才引起人们重视。现在所强调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生产、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滥用。环境问题不但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要求制作过程无污染,不浪费资源,即循环利用,与自然发展相结合的生态设计理念开始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这时起,公共艺术设计才开始广泛重视到这一问题。
6.2枝繁叶茂——生态公共艺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后期行之有效的生态公共艺术创作方式开始显露弊端,作品状态和所选基础材料的非永久性,制约了传统生态公共艺术在人流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推广的可能性,进而将这些作品与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因此,世界范围内公共艺术由于新技术的介入和新观念的成熟,分化出了三条主要的发展路径:分别是单纯关注技术、注重原生态材料与警示公众注意。
6.3未有穷期——生态环境公共艺术建设趋势:从最新生态公共艺术建设显露的趋势可以看出,基于此,具体的建设趋势可以归纳三点。
6.4为时不晚——中国生态环境公共艺术“cola-bow”:塑料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广泛的石化制品,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但却是一种很难自然降解的材料。2013年,由槃达建筑事务所(penda)设计的公共艺术非永久性装置“cola-bow”落成于北京大学生设计展门外。这件作品由大量可口可乐瓶组成。设计方希望唤起公众对塑料污染的重视,鼓励市民将回收塑料瓶作为日常习惯的环保行为来加以推广。探索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建设与管理的绿色发展是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单选题]美国艺术家罗伯特 · 史密森(Robert Smith)在            萌生创造一种室外人造美术馆展览的想法。
安大略湖
大盐湖
密歇根湖
答案:大盐湖
[多选题]世界范围内公共艺术由于                和              ,分化出了三条主要的发展路径。
新技术的介入
新艺术造型方式的出现
新观念的成熟[判断题]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反对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平衡为创作主张的“生态学美术”。

[判断题]“未来绿色建筑展”展亭,这一展亭是2013年在德国胡姆勒拜克(Humlebaek, Denmark)的展品。

[单选题]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           ”更是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更为清楚、直观地诠释了生态公共艺术的意义。
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
《油脂椅》
绿色小提琴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