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转化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包含的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直接同一的。\n质是区分事物的标志,它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选项A、B、D都不能准确地描述质与存在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C。'
2.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式的根本方法 B: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观点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观点。\n\n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因此,答案为D。A、B、C选项都与世界观的定义不符。观察世界形式的根本方法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本身;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世界观本身;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与世界观没有直接关系。'
3.方法论是( )。
A: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B: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C: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D:一种方法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是C: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n\n方法论是一种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对某一特定领域内的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因此,正确答案为C: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他选项A、B、D都不符合方法论的定义。'
4.人的本质在于( )。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有思想和理性 D:自私自利
答案:AI参考:人的本质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n\n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现出来的。社会关系包括了家庭、工作、学习、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而这些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了人的本质。因此,人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特性和外在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选择B:“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肯定和否定是绝对同意的 B: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肯定中包含否定 D:肯定不包括否定 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为BCD。\n\n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因此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即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一,这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因此,选项BCD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因为肯定和否定不是绝对同意的,而是对立统一的。选项E也错误,因为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素。'
6.社会历史的发展( )。
A:是直线式持续发展的 B:要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实现 C: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 D:其曲折发展的辩证性质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是互不相容的 E: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为:BCE。\n\n社会历史的发展要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实现,即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式持续发展的,而是要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实现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推动的,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此,选项BCE是正确的。\n\n至于选项A和D,它们表述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特征,但并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或特点。因此,选项A和D是错误的。'
7.本质是( )
A: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一切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 C: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E: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为:A: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nB:一切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 \nC:事物的根本性质 \nD: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n\n这四个选项都与事物的本质有关,它们都涉及到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以及一切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而E选项则更偏向于矛盾的角度,因此不是最佳选项。'
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D: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答案: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B: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C: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D: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答案: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10.在人类最初的、最基本的实践中,实践的对象主要是( )。
A:人工客体 B:精神客体 C:天然客体 D:社会客体
答案:天然客体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B: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C: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D: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 C: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化 D: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1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B: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4.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为转移的。
A:意志 B:行为 C:思维 D:意识 15.区别人与其他生物,实质就是就是实践。实践是人的( )方式。 
A:存在 B:生产 C:生活 D:行为 16.哲学家们都把( )看作是认识所追求的目标,但对其本质的理解,却一直存在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A:真相 B:整体 C:真理 D:部分 17.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重复性 B:循环性 C:回复性 D:上升性 18.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区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石油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无关 D:取决于人主观努力的程度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2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统一性,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21.人民群众的主体( )。
A: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B: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D:是体力劳动者 22.规律最根本的特点是( )。
A:重复性 B:能动性 C:稳定性 D:客观性 23.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暴力掠夺的产物 24.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主要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A: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使用状况 C: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D:劳动对象的开发情况 25.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基础的是( )。
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C: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D: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26.唯物辩证法认为,( )是指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A:矛盾 B:认识 C:规律 D:发展 27.作为哲学范畴,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A:外部 B:内部 C:部分 D:整体 2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力 B:精神文明 C:经济基础 D:科学文化 29.( )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量变质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30.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
A: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 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3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利的论据,是因为( )。
A: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B: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C: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D: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3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有( )。
A:上层建筑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E:意识形态 33.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D: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 34.任何科学理论都是通过( )而形成的普遍性的知识
A:分析 B:总结 C:具体化 D:概括 E:抽象 3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变化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36.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谢林的哲学 E:费尔巴哈的哲学 3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 C: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D: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E: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8.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主要缺点是没有看到( )。
A:英雄人物的作用 B:人的自觉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的作用 D: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39.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是( )。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人人创造历史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40.价值观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含为( )。
A:价值精神 B:价值理想 C:价值规范 D:价值原则 E:价值品质 41.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
A: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B: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加速的趋势 C: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E:科技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42.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境外推广”条款提出,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拟定这一条款意在( )。
A: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B:提高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 C: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D: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 4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两个凡是” D:毛泽东思想 4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A:哲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 B: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 C: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 D: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 E: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 45.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C:意识根源于物质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46.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意味着( )。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47.判定关于先行条件的陈述是否正确,要进行相关( )。
A:逻辑证明 B:实践检验 C:分析证明 D:理论推断 E:推理分析 48.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确立,具有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同的理论原则。( )
A:对 B:错 49.可能是潜在的、还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
A:错 B:对 50.认识活动是主体在观念上能动地把握客体的活动。( )
A:错 B:对 51.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盾引起的。( )
A:错 B:对 52.人在认识活动中所实现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A:错 B:对 5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
A:对 B:错 54.随着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全面胜利,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转变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
A:对 B:错 55.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
A:错 B:对 56.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与否,从根本上说,就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A:对 B:错 57.有些认识的真理性主要是靠逻辑证明来论证,而不是直接地诉诸实践来检验。( )
A:错 B:对 58.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统一。( )
A:错 B:对 59.只有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才起作用。( )
A:对 B:错 60.国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社会权力的组织形式。( )
A:错 B:对 6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 )
A:错 B:对 6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A:对 B:错 6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A:错 B:对 64.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历史活动的深入程度是不同的,因而群众的组织程度也是不同的。( )
A:对 B:错 65.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主要是指人类经济生活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内 在制约性和决定性。( )
A:对 B:错 66.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矛盾即人与物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间接动力。( )
A:对 B:错 67.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
A:错 B:对 68.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
A:错 B:对 69.实践过程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实践目的的确立,主体通过中介或手段作用于客体,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评价。( )
A:错 B:对 70.人的认识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创造的建构过程。( )
A:错 B:对 71.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
A:错 B:对 72.阶级斗争,就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
A:对 B:错 73.生产力是由人和物两类因素组成的。( )
A:错 B:对 74.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广泛。( )
A:错 B:对 7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认为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去把握世界。( ) 
A:对 B:错 7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
A:错 B:对 7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8)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