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已经落后时代了,过时了,不管用了。( )

  2. 答案:错
  3.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

  4. 答案:对
  5. 资本逻辑的存在没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起过革命性作用,没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6. 答案:错
  7.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相同的内容。( )

  8. 答案:错
  9. 资本主义工资( )。

  10. 答案: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11. 在共产主义社会,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将为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 )

  12. 答案:错
  13.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14. 答案:对
  15.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16. 答案: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 )。

  18. 答案: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19.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20. 答案: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

  22. 答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
  24. 商品是( )。
  25.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 ),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是( )。
  2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是( )。
  28. 真理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9. 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30.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31.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新的世界观”的“一般原理”,即( )。
  32.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指( )。
  33.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34. ( )是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35.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3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
  37.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
  38.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
  39. 实践的客体是( )。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没有面临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体系中并存、发展、合作、竞争的态势。( )
  41.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让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
  4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 )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伟大实践确证了“两个必然”的真理性,使得“两个必然”获得了新的发展,这是对“两个必然”原理的最好论证。( )
  44. 我们不需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并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
  46.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4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
  48. 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
  49.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经济危机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 )。
  50.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51. 货币的本质是( )。
  52. 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5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5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为( )。
  55.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历史过程。( )
  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57. 从宏观角度来看,分配是指( )的分配。
  58. 社会意识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没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
  59.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
  6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
  61.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62. 在国家起源和国家本质方面,恩格斯在( )一书中曾对此作了精辟概括。
  63. 在历史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即( )
  64.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65.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66. 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
  67. 产业资本循环需要经过( )三个阶段。
  6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
  69. 发展的实质是( )。
  7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71.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其根源都在于( )。
  72. 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 )。
  73. “两个必然”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中首次提出来的。
  74.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75.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资本主义主要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加剧,几乎是同时并行的。( )
  7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从社会关系角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阶段。( )
  77.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因为( )。
  78.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79.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8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原理为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
  81. 以下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8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8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行了大胆探索。( )
  84. 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
  85.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86.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和主动出击,增强主动权、把握话语权和掌握领导权。( )
  87. 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把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了分配正义理论。( )
  88.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统一。( )
  89. 毫不动摇鼓励和推动公有制经济发展,意味着放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90.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
  9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总趋势。( )
  92. 在开辟中国道路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
  93.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9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95. 照搬西方模式、苏联模式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
  96. 相对剩余价值是( )。
  9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的方法论意义不仅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98. 下列关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99.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100. 资本家通过用剩余价值做慈善事业而化解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101.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
  102.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103. 社会基本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
  104.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
  105. 价值特性有( )。
  106. 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
  10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108.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很多,但不包括( )。
  109. 时间和空间( )。
  1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11.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112. 矛盾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它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 )关系。
  113.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理论体系中,( )是起到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特征和事物的发展方向。
  114. 意识统一于( )。
  115.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 )。
  116. 商品的价值是由( )。
  117.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
  118.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119.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120.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1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122.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 )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3.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124.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125.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1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12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128. 以下不属于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自然科学前提的是( )。
  129.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130. 1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131.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 )
  132.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相互矛盾的。( )
  133.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关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法被当作共产主义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证据。( )
  134. 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部分有觉悟的人的无私奉献,一般人坐享其成成为可能。( )
  135. 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说明它即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
  136. 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变化说明了西方改良主义政党取得了社会主义伟大革命的阶段胜利。( )
  137.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最主要的有( )。
  138.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139. 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
  140. 经济全球化只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
  14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14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
  143.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
  144. 我们利用资本逻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给予相应的道德关怀,限制资本之恶,而不是不加限制的过度发挥资本工具理性的作用。( )
  145. 货币就是资本。( )
  146. 产业资本循环顺序经过三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
  147.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148. 产业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包括( )。
  149.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
  15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
  15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152.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15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154.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
  155. 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时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
  156. 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
  157.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在( )
  158.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159.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160.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
  161. 即使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也可能会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先进的社会形态取代落后的社会形态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162. 社会形态是( )。
  163. 有些国家由于特殊的社会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
  16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斗争精神。( )
  16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保持安定团结,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论调;与此同时,又要对阶级斗争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的论调。( )
  166.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
  167. 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 )。
  168.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169. 我们既要意识形态定力,又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
  170. 意识形态是由一定时代的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
  171. 不需要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经济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
  172. 意识形态有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之分。( )
  173.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
  174. 下列关于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175. 从国家的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其根本职能是( )。
  176.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 )。
  177.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的力量去谋社会的福利。”这段话表明( )。
  178.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表明( )。
  179.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坚持(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80.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
  18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
  18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
  18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18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概念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
  185.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186.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将取代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187.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
  188.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 )。
  189.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
  190.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191.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
  1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193.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
  194.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
  195.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
  196.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
  197.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198. 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
  199. 任何成功的实践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
  200.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201. 实践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 )
  2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
  203.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204. 新事物是指新生的事物。( )
  205.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
  206.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207.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 )
  208.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209.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 )。
  210.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211.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内容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基础。( )
  21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 )。
  213.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 )。
  2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
  215.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
  216.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217. 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
  2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
  219.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220.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221. 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
  222.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
  223.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
  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的伟大贡献是( )。
  225. 马克思主义是( )。
  2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227.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