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绩效的评价方法与团队类型有关。( )

  2. 答案:对
  3. 组织需要管理实现外部协调的原因有:首先,组织要从环境获得资源,比如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否则组织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其次组织要为环境提供产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如果没有购买者,组织也不能生存。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也需要通过管理实现。( )

  4. 答案:对
  5. 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

  6. 答案:对
  7. 变革型领导更加强调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而非职位影响力。( )

  8. 答案:对
  9. 组织有自己的目标。( )

  10. 答案:对
  11.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主的,非正式的工作所要求的行为,对组织运行有效性没有什么影响。( )

  12. 答案:错
  13. 变革型领导者能够把追随者从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变成忠于群体的成员。( )

  14. 答案:对
  15. 关系冲突会限制团队信息处理能力。( )

  16. 答案:对
  17. 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

  18. 答案:对
  19. 职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沟通的频率有很大影响。( )

  20. 答案:对
  21. 在团队形成的规范化阶段,团队成员产生了强烈的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 )

  22. 答案:对
  23. 获得共识的决策更能促进团队绩效。( )
  24. 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包括( )。
  25. 根据情景理论成熟度可以分为( )。
  26. 下列中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
  27. 期望理论认为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
  28. 内在激励包括( )。
  29. 领导与团队成员的沟通被称之为( )。
  30. 在鱼骨图中大骨表示的是( )。
  31. 领导特质理论也被称之为( )。
  32. 沟通主体要分享的思想感情被称之为( )。
  33. 不平等型多元化指团队成员在立场和观点上的差异程度。( )
  34. 群体间冲突的产生原因很大程度上和群体利益有关系。( )
  35.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36. 群体有寻找并维持彼此之间的某种积极差异性的倾向。( )
  37. 对于群体间产生的制度性矛盾需要建立和完善群体间的谈判和协商机制来解决。( )
  38. 下列中属于群体的是( )。
  39. 根据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分为( )。
  40. 客观的刺激包括( )。
  4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实践有哪些借鉴?( )
  42.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是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是( )
  43. 社会知觉中,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在特质等心理状态的认识,是( )。
  44. 社会知觉中,对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 )。
  45. 自我服务偏见指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于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 )
  46. 知觉的过程包括: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
  47. 当对某个任务的自我效能感强的时候,对这个目标的承诺就会提高。( )
  48. 常见的精神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内在激励、形象激励、荣誉激励、兴趣激励、参与激励、感情激励和榜样激励。( )
  49. 领导行为的四分理论中结构维度指的是领导者对下属的生活、幸福、地位、满意度等问题的关心程度。( )
  50. 现代组织对个体自由权利,尊严的尊重,成为管理的伦理。( )
  51. 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差异,选择易于员工理解的词汇。( )
  52. 组织中的高流动率,通常意味着( )费用的提高,同时也会对组织的有效运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53. 维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功与失败归纳为四种原因,期中任务难度是( )。
  54. 情绪感受的不同不会影响个体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与解释。( )
  55. 最佳的领导行为风格是民主型领导。( )
  56.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 )组织成员的行为的能力,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57. 在群体形成的规范化阶段活动的重点是解决问题。( )
  58.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 )
  59. 路径-目标模型中提出的领导类型是( )。
  60. 个体决策的效率( )群体决策。
  61. 与圈外人相比。圈内人表现出更低的离职率与更高的满意度。( )
  62. 物质刺激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
  63.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提出,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
  64. 我国企业中精神激励的常见做法有
  65. ( )在霍桑实验中最早发现非正式群体
  66. 双因素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 )
  67. 团队成员隐性心理特征很难被有效测量。( )
  68. 仆从型领导尊重追随者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并把服务于他人作为第一要务,以满足追随者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需要。( )
  69. 群体结构只能通过类别进行划分。( )
  70. 一个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机,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其他的动机叫辅助动机.( )
  71. 团队目标取向形成的关键因素只局限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
  72.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报酬。( )
  73. 根据员工-生产两维理论,员工导向的领导者比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有效。( )
  74. 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差
  75. 组织行为学中,激励就是在组织中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
  76. 团队共通的心理特质会影响团队行为。( )
  77. 学习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我们:1.更好的认识行为规律。2.通过系统研究完善直觉与经验。3.提供解决方案,至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
  78.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
  79. 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
  80. 在组织中的人和不在组织中的人,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是一样的。( )
  81. 组织承诺包括:( )。
  82. 常见的归因偏差包括
  83. 双因素理论认为,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有
  84. 社会知觉是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包括
  85. 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86. 强化理论的应用原则有哪些?( )
  87. 下列中属于工作流程图所含有的测评维度的是( )。
  88.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是( )。
  89. 以下不属于菲德勒模型中的权变因素的是( )。
  90. 知觉过程中存在“简明性规则”,其中:具有相似性的对象,被知觉为一组,被称为( )。
  91. ( )是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个人恩怨造成的冲突。
  92. 知觉过程中存在“简明性规则”,其中:把分散而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象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被称为( )。
  93. 知觉过程中存在“简明性规则”,其中:空间,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整体,被称为( )。
  94. 工作任务、团队凝聚力、领导行为等因素也是引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这些因素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情境,可以称为情境因素。( )
  95. 组织认同概念的核心是( )
  96. 组织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组织从产生、成长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 )
  97. 组织学习的概念是从个人学习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两者没有区别。( )
  98. 个体学习包括( )
  99. 符号层又可以称为器物层,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属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 )
  100. 组织文化现状的诊断与测量,是了解、控制、管理甚至改变组织文化的基础工作,也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 )
  101. 与一般制度相比,特殊制度不能反映一个组织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
  102.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
  103. 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双方意见一致。( )
  104. 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 )
  105. 价值观内容属性表明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的重要程度
  106. 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论断:“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107. 目标设置的难度中等偏上时,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
  108. 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109.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110. 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表现有:对工作群体和组织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关心并爱护组织的财产,接受组织临时安排的工作等。( )
  111. 对组织而言,所有员工流动都是不正常的。( )
  112. 正式群体对于成员的约束只有硬性约束。( )
  113.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
  114.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群体。( )
  115. 团队成员的选拔中只需要考虑成员的专业能力。( )
  116. 费德勒认为个体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 )
  117.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
  118. 只有优势动机,才会引发实际的行为。( )
  119. 口头沟通的缺点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 )
  120. 春秋时期,管子把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非名之,则利之”,实际上提出了人的两种需要——名和利
  121. 目标的设置应是不努力也可以达到的。( )
  122.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
  123. 魅力型领导影响下属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个人特质和魅力。( )
  124. 管理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不同人的活动朝向共同的目标,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125. 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 )
  126. 目标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
  127. 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 )
  128. 人类对归属的基本需要是群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动力。( )
  129.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区别了人不同的社会关系。( )
  130. 质激励层次较低,其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有限。( )
  131. 通过非正式沟通途径来交换或传递信息,常常可以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 )
  132. 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对知觉对象作出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是指知觉的理解性。( )
  133.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包括( )。
  134. 下列中属于团队心理特质的是( )。
  135. 海德的归因理论提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36. 激励的原则有哪些?( )
  137. 下列中属于正式沟通网络的是( )。
  138.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
  139. 非语言沟通的表现方式有( )。
  140. 压力导致的症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罗宾斯的压力模型,主要归纳为
  141. 态度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
  142. 以下可以称之为组织的有:
  143. 下列领导作风中工作效率最低,能达到社交目标但工作目标很难实现的是( )。
  144. ( ) 是指当单个个体对群体活动的贡献不能或不被衡量时,人们往往会比单独工作时更不卖力。
  145. 正式群体主要靠( )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
  146. 期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147. 以下不属于同步通信的是( )。
  148. 先苦后甜感觉更甜,是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是( )
  149.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是指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是( )
  150.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双重角色,分别是职能角色和( )。
  151. 社会知觉中,对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应具有的行为模式的期待的认识,是( )。
  152. 群体规模指的是群体成员的( )。
  153. 个人一组织契合度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问卷评定法;二是Q分类法。( )
  154. ( )是指员工对工作有兴趣和好感,才会付出更多努力,产生组织公民行为,如果工作过于常规化,缺乏吸引力,会降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155. 情感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需求,这一承诺是基于交易的承诺,是以个体与组织双方保持利益交换为前提的。( )
  156. ( )是指新员工的技能、思维方式、工作规范方面的陌生和缺乏指导所带来的不适应。
  157. 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文化导向集中表现在规范承诺方面,具体表现规范更多的强调( )
  158. 组织承诺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约束力,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影响。( )
  159. 员工心理契约影响因素一般不含( )
  160. 大家比较认同的组织承诺理论,通常不包含( )
  161. 组织在发展阶段常面临的危机是( )。
  162. 正确运用群体动力有效地推进变革活动的具体方法有( )
  163. 新型组织结构包括( )。
  164. 个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有( )。
  165. 有计划变革理论的创始人勒温关于组织变革的阶段理论是( )。
  166.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系统模型,包括变革动因分析、组织问题诊断、变革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 )
  167. 以人为重点的变革通常不包括的内容是( )。
  168. 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方式主要是指对组织部门、层次、工作任务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更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技术工具,改变解决问题的机制、方法和程序。( )
  169. 勒温关于组织诊断的三阶段是“解冻一变革一再冻结”。( )
  170.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命题:学得比别人快的能力,是未来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
  17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重视学习,();(),( )。
  172. 组织学习的层次按学习主体分可分为( )
  173.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且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174. 组织学习中知识的创造和转化可以分为( )模式。
  175. 彼得圣吉提出五项修炼模型来构建学习型组织,其中包括( )
  176. 组织学习的内部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团队因素和组织因素。( )
  177. 组织学习可以分为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再学习。( )
  178. 霍夫斯泰德把组织文化的测量维度分为三个层次:价值观层、管理行为层和制度层。( )
  179. 组织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最重要的、指导全局的、长期不变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
  180. 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有( )
  181. 在我们面对员工队伍观念冲突,企业文化与个人文化、部门文化不协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 )的原则指导下,积极、稳妥的解决问题。
  182. 宗族型文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外部环境( )
  183. 组织文化的功能有( )
  184. 层级型文化更关心企业长远的稳定,尽量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于遵守企业中各种制度和规范。( )
  185.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中的正式沟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组织中的正式沟通中,有五种典型的沟通网络分别是{链式}、{Y式}、{环式}、{轮式}和{全通道式}。( )
  186. 领导活动将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和领导目标连接起来,这些变量之间互为因果,或其中某一变量为中介或调节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决定了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变量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
  187. 噪声作为一种干扰源,其本质也是一种信息。( )
  188. 下列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 )。
  189. 沟通可以根据( )分为语言沟通与 非语言沟通。
  190. ( )是发送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情感等信息根据一定的语言、语义规则翻译成可以传递的符号形式的过程。
  191. 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被曲解,并且,它可能促进小集团、小圈子的建立,影响员工关系的稳定和团体的凝聚力。( )
  192. 人们缺少有关某一事态的信息是小道消息传播的唯一原因。( )
  193. 组织沟通与人际沟通最大的差别是人际沟通主要体现一种平等关系,而组织沟通更多地体现为上下层级之间的关系。( )
  194. 正式沟通根据信息传递的流向可细分为( )。
  195. 20世纪40—50年代,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斯托格蒂尔等人试图确定领导行为的独立维度,他们从最初收集的1000多个维度中,总结提炼出领导行为的两种基本维度,分别是( )。
  196. 个人特质可以预测领导,但并不能预测领导有效或无效,而是可以较好地预测具备哪些个人特征的人更可能成为领导者,即能叫好地预测领导者的涌现。( )
  197. 道德型领导在管理员工时,除了采用偏向于交易型领导方式的手段外,也会带有变革型特征。( )
  198. LMX理论为领导权变理论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在领导者对待下属方面——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方式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绝不是随机的。( )
  199. 嵌入职能组织结构的团队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战略层的{高管团队}、处于战术层的{职能管理团队}和处于操作层的{任务团队}。( )
  200. 根据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模型,关注下属的需求、想法和建议并给予实质性支持的的领导类型属于( )。
  201. 在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履行领导职能、行使领导权力、肩负领导责任的个人或集体被称之为( )。
  202. 权变理论认为,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领导行为甚至对应截然不同的领导绩效。( )
  203. 下列中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 )。
  204. 领导活动将{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和{领导目标}连接起来,这些变量之间互为因果,或其中某一变量为中介或调节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决定了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变量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
  205.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长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一种集合体。( )
  206. 下列中不属于团队作用的是( )。
  207. 嵌入职能组织结构的团队分为三两层次:处于战略层的{高管团队}、处于战术层的{职能管理团队}。( )
  208. 团队效能是环境因素、团队设计因素、团队过程和( )的函数。
  209. 关系冲突主要指团队中主要有关任务内容方面的争议。( )
  210. 多样型多元化通常是指与{知识}和{经历}相关的种类上的差异。( )
  211. 下列团队类型中按照任务类型划分的是( )。
  212. 根据组织沟通理论,团队的沟通包括( )。
  213. 对团队文化建设最有利的时期是规范化阶段。( )
  214. 团队执行力的关键是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能感觉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联系,能( )
  215. 当单独个体对群体活动的贡献不能或不被衡量时,人们往往会比单独工作时更不卖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
  216. 按照管理学家巴纳德的定义,正式组织的特征是( )。
  217. 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被称之为( )。
  218. 让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体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也是一种减少群体间偏见的途径。( )
  219. 角色内冲突是指针对相同的角色出现了两个或更多的不同{期待}。( )
  220. 群体规范对不同成员的影响程度总是一样的。( )
  221. 群体的核心特征是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222. 如果一开始群体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冒险的话,经过群体讨论以后决策会更冒险。( )
  223. 地位就是群体层级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其来源有( )。
  224. 群体可以按照成员所具有的{技术}、{知识}、{人口背景}的特点分成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 )
  225. 对于生产力水平和素质较高的员工,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上以精神激励为主。( )
  226. 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就会有升高的趋势。( )
  227. 需要,是指主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感觉。( )
  228. 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关键是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的兼容。( )
  229.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改善了,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 )
  230.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 )之间的关系。
  231. 人们同时存在着多种需要,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 )
  232. 维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功与失败归纳为四种原因,期中能力素质是( )。
  233. 社会知觉中,对他人的外部特征,内部心理特征等的认识,是( )。
  234. 经济人假设的内容有:第一,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的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第三,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第四,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第五,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第六,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
  235. 知觉的能动性表现在知觉具有( )。
  236. 晕轮效应是指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比较突出,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特征。( )
  23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是( )
  238.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知觉者的因素主要包括:( )。
  239.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总是倾向于低估个人因素,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外部因的影响。( )
  240. 知觉过程中存在“简明性规则”,其中: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物体,被知觉为同类的形象,被称为( )。
  241. 根据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首先,管理人员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还应当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重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其次,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最后,管理人员要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经常倾听员工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
  242. 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 的工作 。( )
  243.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构成包括( )。
  244. 每一个组织都是有共同的目标,而每个组织成员的观念,兴趣,经验,需要,能力等等都不尽相同,矛盾在所难免,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协调。同时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想要运作,每一个要素都必须依赖其他要素的有效运行,只有通过管理,才可以实现各要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目标。特别是在组织中,通过协调统筹拥有不同特征的人,分别安排在他们相应的岗位中,并协调他们的活动,成为一种必需的管理活动。( )
  245. 社会人理论代表人之一巴纳德认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一是协作的意愿,人们必须愿意为一个系统的目标作出贡献,所以协作是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首要要素。二是共同的目标,组织动机和个人动机不同,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作出贡献,是因为他们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获得个人的满足。三是信息交流,协作意愿,共同目标的实现等活动,都是以信息交流为依据。( )
  246. 管理的实践和人类历史一同发展,一样悠久。( )
  247. 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达到工作的( )。
  248. 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运用信念,理想,态度,知识技能和其他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
  249.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既要了解( )又要了解其工作。
  250.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
  251.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