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测试
1.

下列关于行为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强奸罪的主体是男性,因此女性不可能触犯强奸罪 B: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并非利用该身份及其形成的职务便利侵吞财物,则其不会因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成立贪污罪 C: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 D:诬告陷害的实施者可以是一般主体,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因此诬告陷害罪属于不真正身份犯
答案:A
2.

下列关于行为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法拘禁罪的定罪身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行为人的身份既可能影响定罪,也可能影响量刑 C:不具有定罪身份的人不能就该犯罪与有定罪身份者成立共同犯罪 D:定罪身份不要求在开始犯罪时就具有,在犯罪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也属于定罪身份 3.下列关于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完全的外力强制的行为也在刑法规制范围内 B:甲开枪射击乙,但乙竟然因穿了防弹背心而毫发无伤,由于甲的行为不具有危害性,因此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 C:睡梦中的动作不具备有意性 D:精神病人实施的“行为”都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 4.

下列关于行为和因果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罪名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 B:在行为人教唆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情况下,若被害人对危险既有认识能力也有控制能力,则被害人应当对结果负责 C:“应为、能为而不为”只是成立不作为犯的定性要求,满足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要科处刑罚 D:若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有介入因素,则因果关系被否定 5.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存在作为和不作为竞合的现象 B:不作为犯罪既可以有完成形态,也可以有未完成形态 C:不作为既可以单独构成,也可以共同构成 D:不作为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以由过失构成 6.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若根据一般社会经验,在通常情况下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是相当的场合,就可以肯定因果关系 B:依照条件说,若无前者,则无后者,那么前者与后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C:行为与结果间存在条件关系即可实现归责 D: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不仅是一个事实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法律问题 7.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结果,可以泛指一切结果 B:对人格和名誉的损害是无形的,因而不属于危害结果 C:具体危险是一种造成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D:行为本身的危险也是一种结果 8.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被害人存在特殊体质的场合,如能肯定因果关系,则能肯定刑事责任
C:因果关系解决的是实害结果的归属问题 D:两个条件单独都能导致结果发生,相互无意思联络,各自同时发生作用,竞合在一起导致结果发生,则两个条件与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9.在刑法中,下列关于行为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工作人员属于一类特定身份 B:所有的自然人,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都可以成为一般主体 C:自然人主体包括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D:身份犯是刑法规定的以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已具有的特定身份作为定罪或量刑的主体要素的犯罪 10.下列关于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为必须通过一定的身体举止表现于外,刑法不惩罚内心思想 B:不作为意味着行为人一定没有任何身体动作 C:作为,在法律上表现为对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违反 D:成立不作为犯需要行为人有作为义务 11.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作为义务产生来源的有(  )
A:基于特定领域产生的保护义务 B:先行行为 C:基于自愿接受行为产生的保护义务 D:对他人危险行为的监督义务 12.关于不作为犯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不作为犯违反了命令性规范 B:《消防法》要求民众发现火灾立即报警,因此不报警就是不履行作为义务,成立不作为犯 C:结果避免可能性不是不作为犯成立的条件 D:不作为犯包括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 13.关于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有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 B:因果关系所要关注的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而不是行为与结果本身 C:不能以因果关系的认定取代对危害行为本身的认定 D:客观归责理论认为归因是一种事实判断,而归责是一种规范判断 14.关于作为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某小孩儿落水,路过的路人甲有救助义务 B:肇事者将受伤者搬入出租车内准备送往医院,途中肇事者借故下车逃离,出租车司机不能将伤者遗弃 C:甲递给乙一把刀,让乙观赏。乙观赏时,忽然用来刺伤丙。甲对丙没有救助义务 D:丈夫贪污,妻子有阻止的义务 15.关于危害结果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果关系讨论的实害结果是指现实发生的结果 B:因果关系讨论的实害结果包括假设的结果 C:因果关系讨论的危害结果是指实害结果 D:因果关系讨论的实害结果是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结果 16.关于客观归责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要实现客观归责,结果不能超出构成要件的保护范围 B:生活行为没有对法益创设法律不允许的危险,不属于危害行为 C:降低危险的行为不是危害行为 D:如要实现客观归责,行为必须实现了法所不允许的风险 17.行为具有界限功能,任何举动,如果不是行为,一开始就会被排除出刑法的考查范围。(  )
A:对 B:错 18.以希望飞机失事的心态劝说他人乘飞机,结果飞机果然失事坠毁,这种劝说行为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A:对 B:错 19.如果履行了作为义务,危害结果仍然会发生,就没有必要谴责行为人的不履行了。
A:对 B:错 20.在结果加重犯中,加重结果必须是基本犯罪行为所导致的,而不能是其他犯罪行为导致的。
A:错 B:对 21.成立不作为犯要求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A:错 B:对 22.行为人故意唆使动物去伤害他人,行为人这是利用动物实施的作为形式的犯罪。
A:错 B:对 23.甲欲杀乙,破坏了乙汽车的刹车,乙开车出门,15分钟后必会坠崖身亡,但乙出门5分钟就被山上落石砸中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仍有因果关系。
A:错 B:对 24.危害结果仅包括物质性结果,对人的精神性损害不是结果。
A:错 B:对 25.

对于抽象危险犯,立法者只描述行为,一般认为实施了该行为就会产生抽象危险。


A:对 B:错 26.对路边弃婴视而不见不构成犯罪,如果捡回家就有继续救助的义务。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4.99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8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