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吐蕃时期的纹样艺术是集大成的时代,纹样创作不仅来自于高原本土,同时,与吐蕃产生接触的国家和地区的纹样艺术也先后粉墨登场并融入了吐蕃的文化生活中。( )

  2. 答案:对
  3. CoreDRAW中“形状工具”是用来调整造型的。( )

  4. 答案:对
  5. 卫藏地区陶质饰件上出现动物图形目前发现都是兽面纹,这些兽面口部处理的十分夸张,具有口大、露齿、蹙眉怒视的特征。( )

  6. 答案:对
  7. 藏族传统纹样的文化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特征的形成是由独特的地理位置、高原周边文明不断影响以及通过贸易往来和纹样独特属性共同促进下形成的。( )

  8. 答案:对
  9. 吐蕃时期的饰品的类型较为丰富,依据饰品造型特征可分为:牌饰、带饰、饰片。它们的使用范围十分复杂,有些可能是宗教场合中的装饰物,有些可能是器物上的装饰附件,有些可能属于服装上某个部位的配饰,有些可能属于马具上装饰物。( )

  10. 答案:对
  11. 内地的供养人出现在夏鲁寺和白居寺壁画中,除个别人物的服饰上绘有简单的花草图案外,其它的基本上是素袍。( )

  12. 答案:对
  13. 立鸟纹锦有“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含绶鸟”“戴胜立鸟”“戴胜衔绶鸾鸟”等不同的称呼,一般是指喙衔璎珞绶带,脖子后有飘带的立鸟系列织锦纹样。( )

  14. 答案:对
  15. 绘制角隅纹样时钢笔工具用来勾勒造型,形状工具则用来调整造型细节。( )

  16. 答案:对
  17. 纹样艺术在实现本土化转化之前会呈现出“多元-杂糅”现象,这种现象是实现本土化的前奏和序曲,是一种酝酿,也是文化审美的沉淀过程。( )

  18. 答案:对
  19. 角隅纹样的组织结构有( )。

  20. 答案:直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
  21. 青藏高原岩画表现的内容有( )等生活内容。

  22. 答案:狩猎###祭祀###征战###游牧
  23. 13世纪之后建筑木雕纹样创作主题是围绕( )展开的,很难发现新的植物创作主题的出现。
  24. 从反映早期先民生存活动的岩画中,不难看出高原先民的服装款式主要有( )服装有功能划分的现象。
  25. 高原早期陶器上呈现动物纹样十分少见,主要有( )。
  26. 纹样属性有( )。
  27. 云纹在藏族传统纹样中所起作用非常大( )。
  28. 藏族的几何类纹样中有植物题材是通过植物的几何化的形态来呈现,这些植物纹样有( )。
  29. 今天我们学习花瓣的渲染属于( )。
  30. 连续式组织结构是指一个单独纹样或一组纹样为基本单位向左右或者( )延展的组织结构。
  31. 大约从( )开始,藏族的纹样艺术创作步入了“总结、优化、整合”的发展时期,之前形成的多元文化杂糅并存的纹样艺术步入了更深层次的本土化审美体系的改造,由此藏族纹样步入了定型时期。这种“优化和定型 ”体现在审美的统一性、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创作题材的趋同化的现象,这些现象标志着藏族纹样创作步入了成熟和定型。
  32. 10-13世纪的佛龛的特点是佛龛中仅能容纳一座佛(菩萨),佛或者菩萨头光身光完全镶嵌在佛龛里,是光相纹中造型最复杂、装饰最华丽的一种。( )
  33. 出现于青海都兰吐蕃墓中木雕鸟头,具有瞠目、弯喙的威严的特征,造型与唐朝的凤凰、朱雀之类神鸟相似。( )
  34. 天花板装饰纹样中出现的符号类纹样全是反映佛教文化寓意的图饰,有莲花、吉祥八宝、七政宝、七珍宝、宝瓶等,这些符号类纹样具有明确的象征涵义。( )
  35. 藏式图案中几何化的动物纹样采用捕捉动物突出特征,炼成纯粹几何化,甚至接近符号的装饰纹样。( )
  36. 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产业革命,改变了设计的工作和产品生产方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手工艺设计时代的终结,运用电脑进行设计成为每个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 )
  37. “绘饰不分”是有两层含义:首先从技法上来看,绘画技法与装饰纹样表现技法高度一致;其次同一个装饰主题可以在不同载体上出现,而且遵循的样式也保持一致性。( )
  38. 扎塘寺出现的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受到了敦煌艺术的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晚唐风格,这种植物纹样强调枝蔓缠卷,花叶搭配,偶有果实出现,有“花大叶卷、枝蔓缠卷”的特点。这种风格的植物纹样保留了大量的具象因素,与西部阿里出现的西亚系统几何抽象化的植物纹样有着明显的差异。( )
  39. 17世纪之后藏族纹样创作呈现出以下( )几个特征意味着纹样创作步入成熟和定型。
  40. 13-16世纪逐渐形成( )。
  41. 卫藏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广袖宽袍式服饰人物大多数是( )。
  42. 绘制毬璐纹基础图形的时候首先采用( )。
  43. 西部阿里天花板上呈现的人物纹样主要有( )。
  44. 10-13世纪的西部阿里彩绘纹样组织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 )。
  45. 高原早期纹样载体十分丰富主要有( )。
  46. 天珠流传到现在形成了( )系列图形。
  47. 数字化纹样文件的存储类型有两种( )。
  48. 西藏发现的最早天珠是2012年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中出土的一枚保存完好的天珠,考古人员将其年代确定为公元2世纪前后,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的具有明确年代的最早天珠,它的出现应证了学术界认为天珠在佛教传入之前西藏已经出现的推测。( )
  49. “龛架式佛龛”,如同一座雕刻华丽纹样的座椅,佛或菩萨端在其上,身后有头光和身光,从身光顶部位置向左右两侧伸出龛架,龛架上站立有摩羯鱼昂首挺立,摩羯鱼尾缠卷向上连接大鹏鸟,大鹏鸟口含蟒蛇目视前方,形成了由神兽组成头光的外围装饰。( )
  50. 压经板的构图布局自吐蕃时期传入佛教以来,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纹样始终围绕“回”字的结构布局,主题纹样必定圈定在压经板中心部位的矩形中,辅纹则围绕矩形依次向四周展开。( )
  51. 角隅纹样也称为边饰图案,通常用在图案四角,起收边的作用,在藏族传统纹样中根据造型结构的特点分为:三角形角隅和直角形角隅。( )
  52. 17世纪之后藏族纹样创作选题的趋同与固化在表现植物主题的创作基本上围绕“枝花”“缠枝”“朵花”“团花”这几个主题展开,表现动物主题的创作几乎围绕“祥兽”“珍禽”展开,出现了少量的高原本土动物。( )
  53. 世俗生活中吉祥寓意的主题装饰纹样开始增多并且围绕三大主题展开。( )
  54. 制作鳞片的程序是( )。
  55. 在藏族传统纹样中团窠结构纹样使用非常频繁,它既可以是( )。
  56. 藏族传统纹样的对称结构分为( )。
  57. 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 )。
  58. 兹巴是兽面纹,其造型特征为仅有首与( )的神兽。
  59. 高原远古与部落邦国时期的文明是指从最初出现人类、形成氏族部落、小邦林立、归入象雄、苏毗、悉补野三大部族,直至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为止,这是一个( )的发展时期。
  60. 藏族传统纹样的形成是没有受到周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纯粹的地域文化色彩。( )
  61. 根据出土织锦上呈现的纹样组织结构以及篆书“王”“侯”“宜”字样和龙、虎、凤、羊、鸟对兽纹样,特征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楼堞式结构的织锦相似。( )
  62. 13世纪之后佛座装饰除了使用泥塑工艺增添装饰效果之外还会增添彩绘的纹样内容。( )
  63. 枝花式纹样的出现是受到内地枝花图饰的影响所致,传入西藏后,本土的艺人进行了优化和改造,枝花式纹样的使用( )之分。
  64. 连续式组织结构根据延展方向和面积分为( )。
  65. 枝花类的卷草纹( )。
  66. 12世纪之后佛教绘画中那种帕拉佛龛式背光得到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装饰元素,成为主尊像采纳的背光纹样,出现了哪些新类型( )。
  67. 绘制毬璐纹的关键是掌握圆形结构的交叉套联,以及后期四方连续排列的精准度。( )
  68. 吐蕃时期遗存的石塔上呈现纹样类型不多,主要有莲瓣纹、日月纹、相轮纹。( )
  69. 高原早期金属制品上没有人物纹样。( )
  70. 花瓣渲染的时候为什么采用“交互式填充工具”( )。
  71. 10-13世纪的藏族纹样创作集中出现在( )。
  72. 出现于青海郭里木、都兰吐蕃棺木上的彩绘纹样朱雀、玄武、青龙图像是内地纹样中四神、又称四象,源于古代天文。( )
  73. 公元13-16世纪期间“广袖宽袍式”的佛衣出现在菩萨的服饰上( )
  74. 藏族传统纹样的对称结构呈现出“显性”和“隐性”两种结构。( )
  75. 花瓣绘制中十分强调“节点的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后期用“形状工具”快速调整造型。( )
  76. 角隅纹样的设计“一方面:通过线条的转折与穿插来营造复杂多变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对称的结构又营造出规范整齐的视觉效果”。它在装饰纹样中起到了收边、锁边、间隔等作用。( )
  77. 鳞片的绘制是通过人工,通过复制逐一排列的方法完成制作的。( )
  78. 高原早期纹样特征表现为题材的多样化和呈现纹样载体的多样化( )
  79. 数字纹样的制作过程中,如果我们绘制的图形属于对称性结构,只要绘制一半的图形,其余相对应的图形可以通过复制就可以完成余下的部分。( )
  80. 花鸟画式的纹样,早在隋唐时期花鸟主题的装饰纹样就已经出现了,随着宋代花鸟画的兴盛,装饰纹样中出现了大量的花鸟题材,元明清各朝承袭了这一主题,并不断拓展表现形式和内容。17世纪之后,以花鸟画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在西藏开始出现,花以枝花、缠枝的方式呈现,这种纹样具有绘画性的特征。( )
  81. 掌握花瓣的渲染技巧,今后可以用来表现类似绘画表现技法的纹样创作。( )
  82. 现当代纹样设计,追求“简约化”和“扁平化”的设计风格,而传统纹样以繁缛复杂著称,本教学案例中保留牦牛主要特征,通过“解构、重组”,将传统纹样中的各种要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 )
  83. 卷叶缠枝造型和审美属性并不固定,它们时而似云,时而如扬起的浪花,时而又是翻卷的叶子,是一种装饰属性可以转变的图饰。( )
  84. 高原早期陶器上呈现纹样没有明显区域色彩( )
  85. 藏族传统纹样中云纹的造型变化十分丰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的云纹也各不相同。( )
  86. 西藏象征长寿的图饰叫“六长寿”分别是:“山长寿”“水长寿”“树长寿”“人长寿”“鹿长寿”“鹤长寿”。( )
  87. 数字化纹样设计是伴随数字技术引入到设计行业之后开始出现的。( )
  88. 导入草图之后为什么要“锁定对象”( )。
  89. 藏文典籍《贤者喜宴》描述桑耶寺中十二洲的诸多神殿建筑外观,其中涉及的纹样类型有( )。
  90. 绘制角隅纹样的工具有( )。
  91. 吐蕃摩崖石刻中的纹样有( )。
  92. 史书上吐蕃获得织锦的渠道有( )。
  93. 17世纪之后藏族纹样吸收和借鉴了诸多内地纹样,丰富了藏族纹样的创作题材,依据研究成果来看藏族纹样吸收借鉴内地纹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94. 吐蕃金银器上表现的纹样类型有( )。
  95. 帕拉式佛龛式光相有几种样式( )。
  96. 兹巴面部虽然狰狞,但在世俗文化中具有( )寓意,因而广受民众的欢迎。
  97. 吐蕃与周边文明频繁密切接触主要是指( )。
  98. 大昭寺托木上的飞天形象是出现频率最高,其造型特点是( )。
  99. 木刻纹样中出现频率最高题材是( )。
  100. 高原早期金属制品上呈现的几何纹样的特点是,既有( )。
  101. 西藏陶质建筑饰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
  102. 在表现吉祥寓意的主题装饰纹样中祈愿长寿是重要表现题材,通常借助( )表现。
  103. 藏族传统纹样的组织结构主要有( )。
  104. 扁平化花卉纹样主观和想象性成分多于( )。
  105. 鳞片绘制采用的关键工具是( )。
  106. 大约从13世纪开始在卫藏地区纹样艺术开始出现藏族本土化的现象,这段时期被称之为( )。
  107. 角隅纹样也称之为边饰,其类型十分丰富,造型有( )。
  108. 团花式的组织结构,古人称其为( )。
  109. 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这种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失真的特性,能够保证绘图者进行( )。
  110. 吐蕃时期纹样艺术的主要特征( )。
  111. 角隅纹样也称为边饰图案,通常用在图案四角,起( )的作用。
  112. 高原早期文明时期的牦牛纹存在两种形态,第一种是“自然化形态”,第二种是( )。
  113. 毬璐纹是一种多圆套联交叉后形成的类似花瓣的连续性( )纹样。
  114. 数字纹样的绘制一般掌握一下几个工具就能够掌握基本绘制技能( )。
  115. 在勾勒好基本造型之后,一般会用“形状工具”调节造型细节( )
  116. 模拟绘画渲染效果主要工具是( )。
  117. 在勾勒造型时最关键的技巧是“节点设置”的方法( )
  118. 鳞片制作利用了 “调和工具”并配合路径完成制作( )
  119. 团花也称之为团窠纹样( )
  120. 角隅纹样的作用是美化边角 ( )
  121. 对称式的组织结构是藏族传统纹样的主要特征之一( )
  122. 连续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强调( )。
  123. 对称式的组织结构是藏族传统纹样的主要特征,根据应用类型主要分为( )。
  124. 获得数字纹样的方法只能通过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
  125. 矢量图的最大特点是( )。
  126. 数字纹样有点阵和矢量两种图形文件形式( )
  127. 数字化矢量纹样的特点是( )。
  128. 最普及和常见的点阵图形软件是Photoshop ( )
  129. 吐蕃时期纹样艺术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并存杂糅的时代特征( )
  130. 伴随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积累,大约从16世纪开始藏族传统纹样进入了“优化和定型”呈现出以下几个现象( )。
  131. 佛教后弘早期西藏的纹样艺术创作围绕佛教文化展开,审美呈现出浓郁( )的色彩。
  132. 藏族传统纹样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融合力四大特征特征( )
  133. 高原早期文明时期已经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9)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