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中国哲学导论

  1. 熊十力的学术渊源在佛家主要表现在( )。

  2. A:禅宗 B:华严宗 C:唯识宗 D:天台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唯识宗。熊十力在《新唯识论》中吸收了佛学唯识宗的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故熊十力的学术渊源在佛家主要表现在唯识宗上。因此,正确选项为C。其他选项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渊源。'
  3. 胡适师从( )“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

  4.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胡适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所以胡适的学识来源主要是在美国。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实验主义,注重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获得知识,这与胡适所倡导的实用主义哲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胡适师从约翰•杜威学习“实验主义”哲学,这也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5.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6. A: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B: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C: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答案: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7. 关于知行学说,由孙中山提出的是( )

  8. A: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B:知行合一 C: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D:知先行后
    答案:知难行易二.名词解释(9选8)AI参考:关于知行学说,由孙中山提出的是C: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9. 熊十力在体用论方面的观点是( )。

  10. A:体用不二 B:先用后体 C:体用相需 D:先体后用
    AI参考:答案:A。熊十力在体用论方面的观点是体用不二。他认为“体用不二”是说“心性一体”“心物一体”,即通过“体用不二”的哲学范畴,表达了体用是一,体用不二,就是体用无分别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A。'
  11.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因此,在人的生活中,同样应当以“柔弱”为原则。具体表现就是:( )

  12. A:守雌 B:专横 C:不争 D:谦下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D:不争,谦下。原文《老子》第四十章中提到“弱者道之用,用而不争,谦下不争先”,意思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持柔弱谦虚的态度,不强求,不争名夺利。因此,在人的生活中,也应该以“柔弱”为原则,具体表现为不争和谦下。选项A守雌和B专横与原文意思不符。'
  13.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认为君臣父子,各有责任,各尽其责,以维护人伦道德和礼乐制度的严肃性。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 )

  14. A:君上要有君上的样子 B: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 C: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 D: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
    答案:维护君主专制AI参考:正确选项为:B、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D、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原文的意思是君臣父子,各有责任,各尽其责,以维护人伦道德和礼乐制度的严肃性。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因此,选项B和D是符合原文意思的正确选项。而选项A和C虽然也是对原文的理解,但并不是孔子所强调的重点,因此不是正确选项。'
  15. 孙中山经常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名言有( )

  16. A:《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孟子•尽心下》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周易•革卦》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AI参考:孙中山经常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名言有:A:《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周易•革卦》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中,B选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言论,与孙中山无关。所以答案是A、C、D选项。'
  17. 在君、社稷、民的排序中,孟子认为:( )

  18. A:民为贵 B:君为轻 C:君贵民贱 D:社稷次之
    AI参考:在君、社稷、民的排序中,孟子认为“民为贵”。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中强调了“民本”思想,即认为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应该得到最高的地位和尊重。因此,在君、社稷、民的排序中,孟子主张“民为贵”。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尊重人民权利,实行仁政,以保障人民的福祉。同时,孟子也强调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君、社稷、民的排序中,孟子认为人民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正确选项为A:“民为贵”。'
  19. 《周易》讲“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忧患本身不是目的,君子思虑到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防备才是目的。忧患是:( )

  20. A:存不忘亡 B:“既济”不忘”未济” C:治不忘乱 D:为忧患而忧患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治不忘乱。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治理国家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祸患,并预先做好防备。也就是说,忧患是君子在治理国家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选项C“治不忘乱”最符合这句话的含义。其他选项A、B、D都与这句话的含义不符。A选项“存不忘亡”指的是在保存自己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和危机。这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含义不完全相同。B选项“既济”不忘”未济”指的是在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失败的可能性。这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含义也不完全相同,因为忧患不仅仅是指失败的可能性,还包括其他可能出现的祸患。D选项“为忧患而忧患”则完全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忧患不是目的本身,而是应该预先防备的因素之一。因此,正确选项为C:治不忘乱。'
  21. 在《中国哲学史》自序中,冯友兰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此《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及此书所由作也。”( )

  22. A:对 B:错
    AI参考:B.错。原文中提到了“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这句话指的是哲学家的责任和使命,而非正确选项中的“自命题者”。同时,原文中也强调了写作的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太平和人民的安身立命做出贡献,而非仅仅是为了自我表达或自我满足。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
  23. 三论宗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 )

  24.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对。三论宗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认为世间现象(俗谛)和真理(真谛)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只有通过彻悟中道实相,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因此,该判断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5. 周敦颐对孔颜之乐的推崇,为宋代儒家知识分子指出了一个精神发展的新方向,这就是:学为圣人。( )

  2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周敦颐对孔颜之乐的推崇,为宋代儒家知识分子指出了一个精神发展的新方向,即追求成为圣人。他认为,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可以领悟到孔颜之乐的真谛,从而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圣人。因此,这个判断题是正确的。'
  27. 东晋南北朝时,佛教大乘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主要宣扬的宗教思想是:因果报应 说、 生死轮回 说和 神不灭 论等观点。( )

  28. A:错 B:对
    答案: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神不灭
  29. 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慧远主要的著作有 《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后来收集在僧佑编辑的《弘明集》中。( )

  30. A:对 B:错
    答案:《沙门不敬王者论》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慧远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教学者,主要的著作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等,但其并没有写作《三报论》,且这部作品是佛教学者和文学家撰写的重要文献之一,是经过收集和编辑才最终成为《弘明集》的收录对象,因此不能说其主要著作都被收集在《弘明集》中。所以,本题判断错误。'
  31. 梁漱溟的主要学术渊源有孔孟儒学、陆王心学、泰州学派思想、佛教唯识宗思想、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等。( )

  3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B:对。梁漱溟的主要学术渊源有孔孟儒学、陆王心学、泰州学派思想、佛教唯识宗思想等,也有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对梁漱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33. 从讲求实利、实用的主张出发,墨子不仅主张节用、节葬,也主张非乐,主张废止人的艺术与审美活动。( )

  34. A:错 B:对
    AI参考:判断题:从讲求实利、实用的主张出发,墨子不仅主张节用、节葬,也主张非乐,主张废止人的艺术与审美活动。( )答案是:B:对。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但并没有主张废止人的艺术与审美活动,而是强调艺术与审美活动要服务于实用和实际需求。他认为艺术与审美活动应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而不是独立存在。因此,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35. 在《新唯识论》中,熊十力开宗明义说:“为发明体用而作”,“本书根本问题不外体用”,“学者如透悟体用义,即于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豁然解了,无复疑滞”。( )

  3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原文表述错误,与原文意思相反,因为文中只是表达了体用问题的讨论和重要性,并未涉及如何解决宇宙人生诸大问题。原文只是说明了体用问题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性,并未表达说体用问题可以直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37. “精察识、善名理、澄鉴冥会”是梁漱溟给熊十力的评价。( )

  38.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精察识、善名理、澄鉴冥会”是梁漱溟对熊十力的评价。这句话表明熊十力是一个能够深入洞察、善于思辨、理解透彻,且能认真领会的人。同时,熊十力也能够明察秋毫,清晰明了地处理事务,反映出他的思考能力和执行力都很强。此外,熊十力还能够静心思考,澄清自己的思想,冥思会意,体现出他的思想深度和领悟能力。因此,这句话是对熊十力的正面评价。'
  39. 程颢认为,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 )

  4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这句话的意思是:程颢认为,善良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但是恶也不得不被称作是人的本性。这句话表达了程颢对于人性的一种看法,他认为人性中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不能只强调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因此,这个判断题是错误的。'
  41. 道家肯定治天下要因顺人与万物之情,不能靠偏私妄为,这就是无为而治。( )

  4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治理国家要因顺自然,不能靠偏私妄为,这样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这个判断题是正确的。'
  43. 19世纪末,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 )

  4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A:对。根据问题描述,孙中山目睹了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这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救国意识,投身于革命事业。因此,答案是A,即“对”。'
  45. 三论宗依据中观派三《论》立宗,它们是鸠摩罗什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

  46.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三论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学系中最能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它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依据立宗,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即“对”。'
  47. 宗密虽然被尊为华严宗五祖,但他的思想却带有禅宗成分。( )

  4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宗密是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带有禅宗成分,这也是华严宗与禅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体现。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
  49.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

  50. A:错 B:对
    答案:正确
  51. 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52. A:对 B:错
    AI参考: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的思想、道理,人的本性具有,不必外求。因此,答案是A:对。'
  53. 在理气动静的问题上,朱熹主张理动气静。( )

  54. A:错 B:对
    AI参考:B.对。朱熹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先于气存在,属于超现实的范畴,属于“静”的范畴;同时,他又认为“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不极有动有静,无形段”。他认为“理”虽然是不动的,但“气”是动的,所以朱熹认为理是理静气动。因此,朱熹主张理动气静。所以答案是B,对。'
  55. 韩非子认为“法术势”三者作为有效的治国之道,选择其一即可。( )

  5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韩非子认为“法术势”三者作为有效的治国之道,三者不可偏废,三者缺一不可。他认为君主应该掌握“法”、“术”、“势”三个方面,以法治国,同时注意使用权术驾驭大臣,利用形势迫使臣民发挥最大能力去完成各项任务。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57. 老子看来,“道”首先就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天地万物皆为“道”所生.( )

  5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老子的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万物之母,故此题选择A,即“对”。'
  59. 金岳霖自称是“实验主义的信徒”,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 )

  60. A:对 B:错
    AI参考:金岳霖是逻辑学教授,是“实验主义的信徒”,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因此,答案是A:对。'
  61. 熊十力曾评价说:“马一浮先生能判断的方面则比较多点,三礼是他的绝学,有如欧阳先生之于唯识法相,于宋明儒周、程、张、朱、陆、王诸大家皆精,较梁先生只于阳明及明道有独得处犹过之,于禅家亦精,般若、华严以及晚周诸子皆不差。” ( )

  62. A:对 B:错
    AI参考:A 对。根据题目中熊十力对马一浮的评价,可以得知马一浮在“三礼”方面的学识非常高,类似于欧阳先生在唯识法相方面的造诣。同时,马一浮对宋明儒周、程、张、朱、陆、王诸大家都有深入研究,超过了梁漱溟只对阳明及明道有独得的研究。此外,马一浮对禅家以及晚周诸子都有深入研究,没有遗漏。因此,可以判断选项A“对”是正确答案。'
  63. 孟子认为善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并通过这一天人关系论,肯定人的善性具有形上、超越意义。( )

  64.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不认为善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而是认为人的本性在现实意义上是指人的道德自觉,而非形上的超越意义。因此,题目表述错误。'
  65. 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顗,尊称为智者大师,他著述丰富,主要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作品。( )

  66. A:错 B:对
    答案:智者大师《摩诃止观》
  67. 邹衍解释历史演进、朝代更替的代表性理论,就是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 )

  6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邹衍解释历史演进、朝代更替的代表性理论是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这是历史学界的共识。'
  69. 唯识学说中,第七识末那识是染污识,是真正意识的体。( )

  7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在唯识学中,末那识是执取第八识为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形成,不是真正意识的体。而真正意识的体是阿赖耶识,它包含了所有过去的经验、记忆和信息,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该题目判断错误。'
  71. 《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一半阴、一半阳,二者合起来就是道。( )

  72. A:错 B:对
    答案:对AI参考:B:对。“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中的一句经典论述,意思是说阴阳两者相互转化、对立统一就是道。因此,题目中的描述是正确的。'
  73. 韩非子的治国之道,是基于他的“自为”人性论。( )

  74. A:错 B:对
    AI参考:判断题答案为“对”。韩非子的治国之道是以法、术、势为核心的君主集权思想,强调君主集权和依法治国,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治来约束人性中的恶,因此“自为”人性论是韩非子治国之道的基础。'
  75. 庄子认为依据“成心”做出判断的,所谓居所的“正处”、饮食的“正味”、美感的“正色”等等,都具有绝对性。( )

  7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庄子认为依据“成心”做出判断的,所指的居所、饮食、美感的“正处”、“正味”、“正色”等等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因为“成心”即人类的成见、固有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等因素会受到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判断。因此,题目中庄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77.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则,气是构成事物的材料。( )

  78. A:错 B:对
    答案:对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则,气是构成事物的材料。这句话描述了朱熹对于理和气的认识,是正确的。'
  79.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人心之外不存在客观世界。( )

  80.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人的心是主宰世界的,客观世界只存在于人的心中,即人心之外不存在客观世界。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
  81. 在理气先后的问题上,朱熹主张理先气后。( )

  82. A:对 B:错
    AI参考:A. 对。朱熹是理学大家,他主张理先气后。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因此,判断题“在理气先后的问题上,朱熹主张理先气后”是正确的。'
  83. 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

  84. A:对 B:错
    答案:正确答案:√AI参考:答案是A:对。这句话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他认为人的本心具有善良面,即理,而这个理是存在于人心中的,不需要外求。因此,人只要返璞归真,恢复自己的本心,就能得到真理。这句话表达了陆九渊对于心学的理解和主张。'
  85. 每宗都有自己崇奉的经典,天台宗崇奉《法华经》,华严宗崇奉《华严经》。( )

  86. A:错 B:对
    答案:《法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
  87. 范缜《神灭论》是对佛教神不灭论思想的有力批判。( )

  8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范缜的《神灭论》主张人死后灵魂随之消亡,批判了佛教神不灭论思想。因此,范缜的《神灭论》是对佛教神不灭论思想的有力批判。'
  89. 冯友兰在《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中说:“马一浮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 ( )

  9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指出:“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中最有学问的学者,兼有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马一浮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而非“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