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
A: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B:多次口服给药 C:首先静脉注射-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D: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E:单次口服给药
答案:首先静脉注射-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2.下列剂型,哪一种向淋巴液转运少( )
A:复合乳剂 B:溶液剂 C:微球 D:毫微粒 E:脂质体
答案:溶液剂
3.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 )
A:血脑屏障 B:脂质屏障 C:脑靶向性 D:血液-脑脊液屏障 E:脑内转运
答案:血脑屏障
4.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 )
A: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B: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 C: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 D: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E: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
答案: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5.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
A:乳汁排泄 B:肺部排泄 C:汗腺排泄 D:胆汁排泄 E:肾排泄
答案:胆汁排泄
6.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B: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C: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D: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E: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答案: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7.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
A: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B: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C:此种结合是可逆 D: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E:减少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答案: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8.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主要以哪种类型为主进行药物的生物转化( )
A:络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 E: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反应
9.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
A:O/W型>W/O/W型>W/O型 B:W/O型>O/W型>W/O/W型 C:O/W型>W/O型>W/O/W型 D:W/O型>W/O/W 型>O/W型 E:W/O/W 型>W/O型>O/W型
答案:W/O/W型>W/O型>O/W型
10.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
A:能持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 B: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 C: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D: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E: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答案: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11.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增加1倍 B:增加2倍 C:增加0.5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12.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 )
A:V B:ka C:k D:AUC E:Cl 13.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
A: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14.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B: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C: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D: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15.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
A:崩解时限 B:片重差异 C:含量 D:溶出度 16.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 )
A:头孢菌囊类 B:嘧啶类 C:心律失常药 D:维生素类 E:抗组胺药物 17.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 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18.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 )
A: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分解反应 E:还原反应 19.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t1/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 B: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C: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E:t1/2不变, 生物利用度增加 20.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未解离型药物 B:水溶性药物 C:脂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解离型药物 21.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 量越大。( )
A:错误 B:正确 22.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 )
A:错 B:对 23.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
A:错 B:对 24.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
A:对 B:错 25.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
A:错 B:对 26.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
A:错 B:对 27.若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 小时,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均为3小时。( )
A:错 B:对 28.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软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 )
A:错 B:对 29.肝清除率ER=0.7表示仅有30% 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 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 )
A:正确 B:错误 30.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
A:错 B:对 31.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 )
A: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 B: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 C: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 D: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 32.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 )
A:负荷剂量 B:给药次数 C:生物利用度 D:维持剂量 E:半衰期 33.可减少或避免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 )
A:口腔给药 B:腹腔注射 C:直肠给药 D:吸入给药 E:皮肤给药 34.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 )
A: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B:不消耗能量 C:有饱和状态 D: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E: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35.有关药物的体内分布,正确的是( )
A:脂肪组织血流慢,药物蓄积速度快 B:同一药物的异构体体内分布相同 C: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评价药物体内分布的程度 D:脂肪组织血流慢,药物蓄积速度慢 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 36.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 )
A: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B:膜成分的溶解作用 C: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 D: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 E:提高膜的流动性 37.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 )
A: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 B:不消耗能量 C:有部位特异性 D: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E: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38.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
A:细胞形态 B:细胞膜 C:单层完整性 D:细胞间各种连接处 E:不流动水层 39.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
A: B: C: D: E: 40.药物的吸收过程就是指( )
A: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 B:就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 C:就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 D: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 41.以下表达式中,能反映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 )
A: B: C: D: E: 42.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 )
A:胃肠道 B:肝脏 C:肾脏 D:肺脏 E:血脑屏障 43.下列组织中药物分布最慢的组织是( )
A:心 B:肺 C:肌肉 D:肝 E:脂肪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