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社会心理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1. 态度的()成分是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等。


  2. A:自我 B:认知 C:行为 D:情感
    答案:情感
  3. 早期社会化完成的大致时期是(  )。


  4. A:各人不同 B:青少年时期 C:儿童时期 D:幼儿时期
    答案:青少年时期
  5. 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就是(  )。


  6. A:勇敢行为 B:强化行为 C:利他行为 D:助人行为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助人行为。根据问题中给出的句子“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就是……”可知,这句话在强调助人行为的特点,即“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助人行为”符合这个特点,因此答案为D。其他选项A、B、C虽然也与助人有关,但不符合句子中的强调点。'
  7. 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大学生评价最高的品质是(  )。


  8. A:才能 B:热情 C:虚伪 D:真诚
    答案:真诚AI参考:答案:D推理过程:答案D①通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A错;B项不明确;C不符合大学生,与上文大学生研究相矛盾。②在首句的段落中就会介绍。D为正选项。③文中还指出还有良好的个性等品质。但是该题目只是一个单选题,从上述内容来看,没有哪个品质符合题意,故答案只能是一个,只能选D。④答案的推出较为直接,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技巧:一般这样的题目都是问文中有没有说明。当然这道题目主要强调的是答案D与其它项的不同之处,直接排除法是不能做好的,故需要大家仔细思考一下。⑤从题目的选项来看,A、C、D都是品质,但是B项是态度,故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要混淆了概念。⑥所以这道题目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要混淆了概念,同时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提高做题的效率。总结: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提高做题的效率。同时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不要因为一些小错误而失分。'
  9. 让丈夫来扮演产妇,体验生孩子的痛苦,从而改变他们对生孩子很容易的态度,从而更加体谅理解妻子。这属于(  )法。


  10. A:劝说宣传法 B:团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答案:角色扮演法
  11. (  )是影响亲和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12. A:情境因素 B:出生顺序 C:没有差异 D:情绪因素
    答案:出生顺序
  13. 态度的(  )是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14. A:强度 B:深度 C:指向 D:向中度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指向。原文中提到“态度的指向是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所以选项C“指向”是符合原文意思的正确选项。选项A“强度”是指态度表达的强烈程度,选项B“深度”是指态度的深刻程度,选项D“向中度”没有在原文中提到,因此不符合题意。'
  15. 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


  16. A:顺从 B:从众 C:服从 D:同化

  17. 态度的(  )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18. A:深度 B:指向 C:强度 D:向中度

  19. (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20. A:社会动机 B:社会知觉 C:价值观 D:社会态度

  21. 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22. A:预期社会化 B:初级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3. 对个体来讲,从众的功能是(  )。


  24. A:一致性 B:社会适应性 C:共同性 D:社会评价性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共同性。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对个体来讲,从众的功能是共同性,即与大多数人的行为保持一致。所以,答案为C。一致性、社会适应性、社会评价性都与从众现象相关,但都不是从众的功能。'
  25. 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


  26. A:外交官 B:法官 C:警察 D:朋友
    AI参考:答案是D:朋友。开放性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受限制或约束。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朋友符合这一特点,因为朋友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互动,而外交官、法官和警察等角色都有一定的职业规范和职责要求,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因此,答案为D:朋友。'
  27. “心服口服”是(  )。


  28. A:权宜从众 B:真从众 C:反从众 D:伪从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伪从众。题目中提到“心服口服”,意味着一个人被说服了,并认可对方的观点和说法。伪从众指的是一个人假装认同某种观点或行为,实际上并不真正认同。因此,根据题目描述和选项,答案为D:伪从众。'
  29. 在实行“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


  30. A:团体偏移 B:社会促进 C:去个体化 D:社会懈怠

  31. 人走上社会后仍然要学习做人做事的知识和道理,这属于(  )。


  32. A:社会化 B:早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33.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  )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34. A:权威性 B:吸引力 C:相似性 D:可信赖性

  35. 除了目光外,(  )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36. A:面部表情 B:身体接触 C:身体运动 D:身体姿势

  37. 原本你很喜欢吸烟,但是后来看到一个关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宣传片,宣传片中那长期吸烟后的被熏黑的肺部让你感到很恶心,从那以后你就不喜欢吸烟了。这属于(  )法。


  38. A:活动参与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劝说宣传法

  39.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  )。


  40. A:趋向 B:激活 C:指向 D:调节

  41. 根据生活经验专心于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研究方法仍以定性描述为主,这种方法特点所属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


  42. A:经验科学 B:实证科学 C:哲学思辨 D:后现代

  43. 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  )。


  44. A:利他 B:社会促进 C:社会抑制 D:从众

  45. (  )是指在态度被迫改变的情境中,增加新的认知因素可以减少和消除不协调感,从而保护态度不被改变。


  46. A:劝说宣传法 B:合理化作用 C:团体影响法 D:角色扮演法

  47. 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会(  )。


  48. A:弱 B:强 C:不确定 D:无关
    AI参考:答案:B推理过程:从选项可以得出,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会更强。所以正确答案为B。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会更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恐惧感和亲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题目的描述是否符合逻辑。恐惧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而亲和需求则是一种正面的需求。当恐惧感越强时,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导致亲和需求增强。这种关系通常会体现在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上,如焦虑和渴望安慰等。所以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就会变得更强。在这个情况下,逻辑和事实都是正确的,所以选项B就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在这个问题中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题目的描述。因此,结论是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会更强。在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恐惧感和亲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题目的描述是否符合逻辑。当我们发现恐惧感越强时,亲和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时,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会更强。这个推理过程需要细心观察和分析,确保每个步骤都是正确的和合理的。'
  49.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  )的认识。


  50. A:自我 B:角色 C:存在状态 D:主我

  51. 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呈(  )关系。


  52. A:线性 B:倒∩型 C:U型 D:倒U型

  53. 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


  54. A:理论研究 B:群体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55.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  )为基础的。


  56. A:社会认知 B:人际知觉 C:情景判断 D:人际沟通

  57.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  )的趋势。


  58. A:逐渐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逐渐下降 D:先上升后下降

  59. 演员和观众相互之间都被感染了,属于是感染的(  )。


  60. A:双向性 B:接受的迅速性 C:爆发性 D:感染性

  61. 在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概念是(  )。


  62. A:早期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社会化

  63. 认为“侵犯行为可以由模仿而学会”是(  )的观点。


  64. A:诱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个性理论 D:本能理论

  65.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  )现象。


  66. A:社会助长 B:从众 C:社会懈怠 D:群体极化

  67.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68. A:班杜拉 B:马斯洛 C:斯金纳 D:迪纳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因素通过社会学习过程相互作用,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形成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马斯洛、斯金纳和迪纳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69.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被称为(  )。


  70. A:助人行为 B:利他行为 C:勇敢行为 D:强化行为

  71. 认为只有测量、实验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这种特点所属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


  72. A:实证科学 B:经验科学 C:后现代 D:哲学思辨

  73.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


  74. A:印象管理 B:从众 C:人际吸引 D:社会影响

  75. (  )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76. A:人际距离 B:被暗示者的人格 C:暗示者的个人魅力 D:环境
    AI参考:正确选项是“被暗示者的人格”。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人际距离、环境、暗示者的个人魅力等,而被暗示者的人格是影响暗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被暗示者的人格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暗示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但是,个体的人格特征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暗示者的个人魅力等。因此,在考虑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时,需要考虑个体与其他因素的影响相互作用。'
  77. 最初提出社会比较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


  78. A:海德 B:阿希 C:麦独孤 D:费斯廷格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海德。社会比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会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价自己,从而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其他选项中,阿希、麦独孤、费斯廷格都是其他领域的心理学家,与社会比较理论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答案为A。'
  79.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


  80. A:感染 B:模仿 C:社会促进 D:暗示

  81. 态度的(  )是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82. A:深度 B:向中度 C:强度 D:指向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强度】。\r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描述,态度的强度是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因此,选项C强度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项A深度和选项B向中度在题干中没有提到,而选项D指向则与题干描述不符。'
  83. 羞耻是一种(  )的社交情绪。


  84. A:消极 B:作用不明 C:积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85. “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这运用了(  )效应。


  86.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近因效应

  87. 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和社会规范,这属于(  )。


  88. A:继续社会化 B:系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89. 态度的(  )成分是指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


  90. A:行为 B:自我 C:情感 D:认知
    AI参考:正确选项是D,认知成分是指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这个成分主要是指我们对某个事物或人的认知和理解,比如我们对于某个人或者事情的评价、看法等,这些都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些认知成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意向,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而其他选项如行为、自我、情感等虽然也是态度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是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的成分。'
  91. 模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92. A: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B:适应作用 C:可以促进群体形成,增进群体凝聚力 D:有助于身心健康

  93. 态度具有(  )功能。


  94. A:自我防卫功能 B:认知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调适功能
    AI参考:正确选项为:D:调适功能。态度具有调适功能,即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态度与原有态度发生矛盾时,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之与原有态度趋于一致。这种功能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心理平衡。其他选项如自我防卫功能、认知功能和价值表现功能不是态度的主要功能。'
  95. 属于社会动机的有(  )。


  96. A:权力动机 B:利他动机 C:成就动机 D:亲合动机
    AI参考:属于社会动机的有(C、D)。社会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并维持其进行的外在或内在力量。成就动机(C)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力。亲合动机(D)是指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某种特殊关系并得到支持的一种动力。而权力动机(A)更多的是指个体在组织或团体中追求控制和影响力的动力,虽然也属于一种动机,但并不是社会动机的主要类型。利他动机(B)更多的是指个体出于善良、同情心、关心他人等目的而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虽然也是动机的一种,但并不是社会动机的主要类型。因此,正确答案是C和D。'
  97. 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98. A: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B: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C: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D: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99. 性别角色的特点是(  )。


  100. A:稳定性 B:多样性 C:共同性 D:文化制约性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D】。性别角色的特点包括文化制约性和共同性。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定文化中男性与女性所被期望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到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文化制约性。同时,性别角色也是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因此具有共同性。选项A和B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描述性别角色的特点。'
  101. 挫折一侵犯学说有以下哪几个要点(  )。


  102.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C: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D: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103. 沟通的结构要求包括(  )。


  104. A:反馈 B:信息 C:通道 D:强化

  105. 暗示按暗示效果可分为(  )。


  106. A:间接暗示 B:正暗示 C:反暗示 D:直接暗示

  107. 侵犯的构成要素包括(  )。


  108. A:社会规范 B:社会评价 C:侵犯动机 D:伤害行为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伤害行为。根据题目描述,需要选择侵犯的构成要素,而选项中只有D选项“伤害行为”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社会规范、社会评价、侵犯动机等概念相关,但并不是侵犯的构成要素。因此,答案为D。'
  109.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


  110. A:讲人情 B: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强调人际信任 D:自我中心

  111. 杨国枢教授提出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主要特征是(  )。


  112. A:家族取向 B:关系取向 C:权威取向 D:他人取向

  113. 属于对自我评价的是(  )。


  114. A:自我表露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呈现 D:自尊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成就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它属于自我评价的一种。自我表露、自我呈现和自尊都是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但与自我效能感有所区别。自我表露主要指个体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自我呈现主要指个体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势或特点,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自尊则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和判断。因此,只有B选项自我效能感符合题意。'
  115. (  )是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16. A:学校教育 B:伙伴群体 C:大众传媒 D:风俗习惯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伙伴群体。伙伴群体是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之一,它是指与个体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相似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群体,如学校、家庭、同龄群体等。伙伴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和互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其他选项如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风俗习惯也对个体的社会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伙伴群体重要。'
  117.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判断容易以貌取人。(  


  118.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判断容易以貌取人。以貌取人是一种肤浅、不客观的判断方式,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判断方式,而应该通过更多的了解和观察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119.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发现,我们对于与我们亲疏关系程度不同的人交往,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一样的。(  


  120. A:错 B:对

  121.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个人,其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知觉信息的选择到内部的信息加工,从对行为的解释到人际交往,都具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


  122. A:错 B:对

  123. 成就动机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抱负水平,而与父母教养的关系不大。(  )


  124. A:对 B:错

  125. 夫妻结合不仅是法律、经济、肉体的结合,也是两个“我”的结合。(  )


  126. A:错 B:对

  127. 归因,也就是归结行为的原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128. A:对 B:错

  129. 人的可受暗示性是稳定且无法改变的。(  


  130. A:错 B:对

  131. 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


  132. A:对 B:错

  133. 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


  13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这是由于女性在情感和情绪上的敏感性以及在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所导致的。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因此,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135. 所谓自我暴露就是我们常说的“敞开心扉”,即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


  136. A:对 B:错

  137. 一般认为,人越多的情况下,越可能出现利他行为。(  )


  138. A:对 B:错

  139. 物知觉则是指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140.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物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物体运动状态的知觉,不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觉。因此,这个判断题是错误的。'
  141. 在内心对别人的诅咒也属于一种侵犯性行为。(  )


  142. A:对 B:错

  143. 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


  144. A:错 B:对

  145. 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这属于标签效应。(  


  146. A:错 B:对

  147. 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增加。(  )


  148. A:错 B:对

  149.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150. A:错 B:对

  151.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152.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r根据题目描述,印象管理是个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这个判断题是正确的。选项B是不正确的。'
  153. 人们都爱美,都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帅气,这是印象管理中按照社会常模来管理。(  


  154. A:错 B:对

  155.   江苏省某区曾发生一起抢劫案,一位打工青年在看到有人持刀行凶的时候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不幸被刺身亡,而犯罪嫌疑人潜逃。然而,这起令人感动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当时围观的人特别多,大家看歹徒手持尖刀刺倒一老一少后,都不敢上前,整个犯罪过程当中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



  156. AI参考:正确选项是:A. 1. 对话B. 陈述句C. 疑问句D. 感叹句答案B,因为上文提到了“一起抢劫案”,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没有带任何的感情色彩,属于陈述句。这段文字的后半部分“这位打工青年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不幸被刺身亡,而犯罪嫌疑人潜逃。”,虽然语气稍微沉重一些,但是依然是对事件的一种陈述。而A选项“对话”与题目中提到的情况不符;C选项“疑问句”与上文的情况不符;D选项“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与文段都不相符。因此,选择B,陈述句。'
  157.   北京的某路公交车上,一位优秀的售票员请别人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绝招:她先将抱小孩的乘客引到一位坐着的年轻乘客面前,先引导孩子说“谢谢叔叔”或“谢谢阿姨”,紧接着再说:“请您给这位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这位售票员请人让座的方式成功率很高。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