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测试
1.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并且彼此起着相互作用的植物、动物、细菌或真菌的群聚,形成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环境关系的生命系统。




A:生态系统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答案:A
2.

树冠超出总林冠层,因而充分得到光照,一般具粗大侧枝和广阔树冠的林木。



A:孤立木 B: 单优木 C:优势木 3.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A:生长型 B:生态型 C:生活型 4.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种群,由于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或人工培育条件下而发生趋异适应,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后分化形成的、在形态和生理特性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可稳定遗传的基因型类群



A:生活型 B:生长型 C:生态型 5.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现象最好地反映了什么生态学原理?


A:生活型理论 B:生态型理论 C:生态位理论 6.

植物群落的优势层中数量和盖度最大,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A:优势种 B:重要种 C:优势木 7.

常常用来确定植物群落中每一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的指标,计算公式为:相对密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




A:相对值 B:优势值 C:重要值 8.

能够包括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和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一般用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A:群落最小面积 B:群落最适面积 C:群落表现面积 D:群落最大面积 9.

两个相邻群落之间的过渡带称之。在该过渡带中,两类群落并排出现在同一总体气候条件下,并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哪种类型占据何种立地,取决于小气候和土壤质地,结果两类群落共同构成因地形和土壤差异而形成镶嵌格局。




A:群落交错区 B:群落过渡带 C:群落边缘 10.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



A:放大效应 B:交错效应 C:边缘效应 11.

森林与其它地带性植被的交界称之为:




A:森林线 B:交错线 C:树木线 12.

偏利共生指的是共生关系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




A:有利 B:无害也无利  C:无利 D:无害 E:有害 13.

桑寄生科植物(包括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具有叶子,可自行进行光合,但缺少正常的根,从寄主获得水分、无机盐等,被称为:树上之树。这类寄生植物属于:




A:半寄生 B:全寄生  14.

菟丝子科和列当科植物不具叶绿素和正常根系,一切营养物质均靠寄主供给。被称为:催命索。这类寄生植物属于:




A:半寄生 B:全寄生 15.

生活的或腐败的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促进或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效应称之为:



A:化感作用 B:排斥作用 C:拮抗作用 16.

两个不同物种利用相同的资源,而这种资源供应受到限制时便会发生种间竞争。竞争能力大小取决于物种的:




A:生态学特性 B:生物学特性 C: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7.

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和生长发育的特性属于:



A:生物学特性 B:生态学特性 18.

植物的耐阴性、抗旱性、抗瘠薄能力等属于:


A:生态学特性 B:生物学特性 19.

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形态和生长发育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和需要的总和。包括:①种子萌生速度;②个体生长发育节律;③生长高度;④寿命;⑤根系特征;⑥繁殖方式、能力;⑦幼苗受损后的再生能力等特性。



A:生态学特性 B:生物学特性 20.

植物同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中所表现的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和适应能力,包括:①对光的要求;②对热的要求(温度);③对水分要求;④对养分要求;⑤对机械影响的反应



A:生态学特性 B:生物学特性 21.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最好地反映了什么生态学原理?



A:生物适应理论 B:竞争排斥理论 C:生物进化理论 22.

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包括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生境和种的分布地理区域。



A:生态幅 B:栖息地 C:生态位 23.

不存在其他种竞争情况下该种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



A:现实生态位 B:基础生态位 24.

物种在存在竞争情况下所占据的生态位




A:基础生态位 B:现实生态位 25.

现实生态位与基础生态位的关系是:



A:现实生态位小于基础生态位 B:现实生态位大于基础生态位 26.

反映群落内物种组成的变化的多样性是:

 



A:r多样性  B:β多样性 C:α多样性 27.

反映环境梯度上两个相邻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变化的多样性是:




A:β多样性 B:r多样性 C:α多样性 28.

α多样性指的是:



A: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B: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 29.

β多样性指的是:


A: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 B: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30.

一般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来测度:



A:α多样性 B:β多样性 31.

一般用群落系数、类似性百分率和欧氏距离等指标来测度: 


A:β多样性 B:α多样性 32.

反映物种α多样性的计算公式D =1-∑Pi2 D—多样性指数;Pii 物种个体数所占的比例数)被称为:


A: Shannon-weiner指数 B: Simpson指数 33.

反映物种α多样性的计算公式H = Pi log2Pi  H指数,  Pii 物种个体数所占的比例数被称为:


A:Simpson指数 B:Shannon-weiner指数 34.

群落系数计算公式CC =2Sab(Sa+Sb)  (式中,CC—群落系数Sa—群落a 中的物种数Sb—群落b 中的物种数Sab—群落ab 中共有的物种数)反映的是:


A:α多样性 B: β多样性 35.

反映生态系统抗干扰和干扰后恢复能力的特性是:



A:生态平衡 B: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整合性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7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