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的三种训诂方法中,不包括( )。
A:义训 B:境训 C:声训 D:形训
答案:义训
2.为《尔雅》作注的很多,现存的最早的完整注本是晋代( )。
A:邵晋涵《尔雅正义》 B:郝懿行《尔雅义疏》 C:郭璞《尔雅注》 D:王念孙《广雅疏证》
答案:《尔雅注》
3.汉代训诂学家把( )叫做“辞”或“词”,也称“语助”、“语助辞”。
A:形容词 B:动词 C:名词 D:虚词
答案:虚词
4.清人段玉裁有言:“重其同则曰( ),重其异则曰别。”
A:科 B:辞 C:语 D:属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是“语”。\n\n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清人段玉裁的言论中提到“重其同则曰”,意思是重视相同之处则称之为;而“重其异则曰别”,意思是重视不同之处则称之为别。因此,选项中只有“语”符合这一描述,即重视相同之处则称之为语。其他选项“科”、“辞”、“属”均不符合题干所给的信息。'
5.《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郑笺》:“有赋税之事,则减彼一而以益我。”郑氏解作“减彼一”是犯了( )的错误。
A:不解语法 B:穿凿附会 C:增字强释 D:望文生训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增字强释。\n郑玄的错误在于,把原文的“彼一”加上了一个字“赋”,理解为赋税之事,实际上赋是征收的,应该收缴上来的意思,赋税指缴上来赋税。原文的“彼一”只是个数目字,并无特别含义。故选择C,增字强释。\n\n其他选项解释:\nA:不解语法。在句子中并无语法错误,郑玄的错误是主观臆断,并不是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nB:穿凿附会。这句话本身并无特殊含义,只是简单说明事实,并无任何可以穿凿附会的点。\nD:望文生训。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因为字词表面的意思而误解了句子的含义,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含义并不需要从字面上去理解。\n\n所以选择C,增字强释。'
6.声训到了魏晋以后又有了新的变化,从晋人开始,学者开始注意到形声字( )的作用。
A:意符 B:声旁 C:形旁 D:义符
答案:AI参考:答案是B:声旁。\n\n声旁是指形声字的声旁,它和形旁一样是汉字中表示字义的一种符号,但声旁是用来表示字的读音的。在魏晋以后,学者开始注意到形声字声旁的作用,因为声旁是形声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识别和记忆汉字。因此,正确答案是B。'
7.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通鉴注》做了以下( )方面的工作。
①注明读音②说明文字使用情况③解释名物④考释词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是【C:①②④ 】\n\n《通鉴注》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做了注音、说明文字使用情况、解释名物、考释词语四方面的工作。其中,考释词语是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对词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释。同时,注明读音和说明文字使用情况也是语言学中常见的工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献中的语言。因此,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解释名物虽然也是语言学中的一项工作,但是并不是《通鉴注》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因此选项③不正确。'
8.《尚贤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王念孙则谓“可而,犹可以也”。孙怡让《墨子间诂》:“王说是也。《尚同下篇》云:‘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下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上句作‘可以’,下二句并作‘可而’,可证。” 孙氏的训诂方法是( )。
A:说明古今字 B:说明假借 C:诠释实词词义 D:说明虚词用法
答案:AI参考:孙怡让的训诂方法属于说明古今字。这里的“古今字”指的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写法,用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用法。在这个例子中,“可而”和“可以”虽然形式不同,但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表示可能、可以的意思。因此,孙怡让通过解释这个古今字的差异,来证明王念孙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为A:说明古今字。'
9.《邶风·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郑笺》:“邪,读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这是在( )。
A:指明假借 B:串讲句意 C:解释词义 D:阐明语法
答案:AI参考:答案是C。这是在解释词义。\n\n原文中“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多种含义,包括邪僻、邪恶、不正等。在这个句子中,“郑笺”解释了“邪”字的含义为“徐”,即缓慢、宽松的意思。因此,这是在解释“邪”字的词义。'
10.义疏著作阐释详尽,文字冗长,重义理而轻( ),对唐宋以后的经疏有一定的影响。
A:训诂 B:文辞 C:章句 D:义理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是【D:义理】。\n\n原文中提到义疏著作阐释详尽,文字冗长,重义理而轻训诂、文辞、章句,说明作者更注重的是义理的阐释,而不是其他选项。唐宋以后的经疏有一定的影响,也说明了义理在经疏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选项D“义理”是正确答案。'
11.以下( )是黄侃《尔雅略说》对郭璞《尔雅注》的优点做出的总结。
①取证之丰、②说义之慎、③旁证《方言》、④多引今语、⑤阙疑不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2.整理古籍的第一步是( )。
A:标点 B:解句 C:分类 D:释词 13.《释言》:“律、遹,述也。”郭璞注:“皆叙述也,方俗语耳。”邵注:“郭云‘方俗语’者,言其声相近也。”邵氏这是 ( )。
A:补充原文 B:阐发郭注 C:纠正郭注 D:补充郭注 14.下列作品中,( )不属于清代经部训诂著作。
A:王先谦《汉书补注》 B: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C: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D: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 15.常见的同义相训包括互训和递训。( )
A:对 B:错 16.串讲句意是《毛传》传文的主体部分。( )
A:对 B:错 17.《孟子注疏》是北宋初年邢昺主持撰作的。( )
A:对 B:错 18.释词主要是揭示某一词语的文中义,即解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含义、语法功能在文中义必须统一。( )
A:错 B:对 19.唐代孔颖达从训诂的角度阐述了对词类问题的见解,他称实词为“义类”,虚词为“语助类”。( )
A:错 B:对 20.《毛诗》由《诗序》和传文两部分组成,《诗序》又分为大序和小序。( )
A:对 B:错 21.训诂术语“破”、“破字”、“破读”、“读破”和以下()都有说明假借的作用。( )
A:读曰 B:谓 C:犹 D:谓之 22.王观国《学林》一书内容广泛,包含了以下( )方面。
A:对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考证 B:对诗文语句的理解 C:对史实制度的考察 D:对典籍文献的考证 23.除了古书注解和语文辞书外,其他的训诂专书大致可分为( )几类。
A:唐宋以来的考据笔记 B:通释音义的著作 C:研究虚词的著作 D: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 24.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主要有以下( )方面的内容。
A:批驳杜注 B:补充杜注 C:阐明杜注 D:维护杜注 25.从文献学的角度看,《通鉴注》作了以下( )方面的工作。
A:找出语句出处 B:揭示原书体例 C:校正文字错误 D:考察制度演变 26.郑玄的《毛诗笺》在《毛传》的基础上作注,主要包括申发《毛传》、补充《毛传》和纠正《毛传》三个方面。( )
A:正确 B:错误 27.声训就是从词语的声音方面推求词的来源,也称音训。( )
A:错误 B:正确 28.孙怡让《墨子间诂》继承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 )
A:正确 B:错误 29.《尔雅》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词义笼统、含混,不够精确。( )
A:错误 B:正确 30.曹宪的《博雅音》是第一部为《广雅》作注的书。( )
A:错误 B:正确 31.释词时,不但要研究词与词之间,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要解释词的本义、引申义。( )
A:正确 B:错误 32.《尔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文词典,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辞书编纂史的开始。( )
A:错误 B:正确 33.“闲者,发其疑啎,诂者,正其训释”,这是孙怡让将其对《墨子》的注解梳理著作称为《墨子间诂》的原因。( )
A:错误 B:正确 34.何休的《春秋左传解诂》系统地阐发了《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派议政的主要依据。( )
A:错 B:对 35.对译法虽然能尽可能地忠实原文,但有时也会导致文意不通,语言不顺。( )
A:对 B:错 36.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录汉字9353个。( )
A:错误 B:正确 37.《方言》所解释的包括两个方面:和今语相对的绝代语,和通语相对的别国方言。换言之,就是所解释的是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造成的古今异语。( )
A:正确 B:错误 38.在对古文进行翻译时,某些专有名词可以不翻译,这样可以更贴近原文。( )
A:错误 B:正确 39.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如果出现大段的文字颠倒错乱叫做衍文。( )
A:错 B:对 40.王引之《经义述闻》对十一种传统经书典籍中的疑难词语作了校勘和训释工作。( )
A:错误 B:正确 41.借助对文的形式来点断,相应的,语段需要具备语法结构大致相同的特点。( )
A:对 B:错 42.马融和许慎都是东汉经学研治的大师。( )
A:错误 B:正确 43.汉代《毛诗诂训传》已经确立了章句学的体例和典范。( )
A:错误 B:正确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