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测试
1.

  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七交响乐》第一乐章中,运用声音的()变化象征远和近的空间距离。



A:速度 B:色彩    C:力度
答案:C
2.

作曲家()管弦乐组曲《大海》第一乐章结束部分,作曲家用PPP-fff极鲜明的力度对比象征由深及表的动态过程,以此表现海水从海底翻滚而起的浩大气势。



A:贝多芬 B:德彪西  C:布鲁赫 3.

圣 · 桑在室内乐组曲()第13首《天鹅》中,用大提琴表现天鹅高洁的形象以及它给予人安详的感受。



A:《动物狂欢节》 B:《动物进行曲》 C:《动物组曲》 4.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有一段()的二重奏,用来象征牧神在午后昏昏欲睡的朦胧情景。



A:长笛与竖琴  B:小提琴与大提琴 C:单簧管与大管 5.

广东音乐《步步高》,()运用灵巧的滑音跳进,象征奋发向上、步步前进的生活步伐。


A:高胡 B:板胡 C:二胡 6.

以我国历史上楚汉相争为题材的琵琶古曲(),用琵琶多弦扫奏所产生的特有音色象征两军鏖战、相互厮杀的战争场面。



A:《三国演义》 B:《大浪淘沙》 C:《十面埋伏》 7.

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大海》第一乐章的引子,作曲家用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以及用PPP的力度滚奏的(),表现黎明前大海的平静。



A:军鼓 B:大鼓 C:定音鼓 8.

波兰音乐学家()把通过听觉而感受到的空间距离叫做“视觉——空间表象”。



A:汉斯立克 B:卓菲亚 · 丽莎 C:英伽尔顿 9.

作曲家德彪西在管弦乐()第一首《云》中,用松散迷离的和声象征轻柔漂浮的云彩。



A:《牧神午后》 B:《大海》 C:《夜曲》 10.

作曲家()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通过浓密的和声色彩象征悲剧性的事件。


A:普契尼 B:格鲁克 C:瓦格纳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5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