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血栓与止血检验是筛查和诊断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涉及血管壁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凝血因子的含量与活性、物质的含量及活性有无异常抗凝物、纤溶成分的含量与活性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血流变学特性等检查。主要论述各项检查的实验原理、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等内容。3.1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主要参与初期止血(又称一期止血),目前只要通过检测出血时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来分析血管壁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3.2血小板检验: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及血块收缩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一些体外试验可以部分反映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助于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3凝血因子检验: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对凝血因子的检测,可以对出血性疾病原因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和患者预后情况做出精确诊断。
3.4血栓弹力图:血栓弹力图通过对凝血过程中血液黏度改变的动态监测,用图形将整个凝血-纤溶的过程完整的描绘出来,准确的提供病人的凝血概况。它与血凝仪的不同点是血栓弹力图,通过检测少量全血,能够全面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数据准确,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对凝血纤溶全过程以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特别是术中,它能够简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3.5抗凝血系统检测:抗凝物质的检验主要包括机体自行产生的生理性抗凝蛋白、病理性抗凝物以及外源性的抗凝药物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检验,生理性抗凝蛋白主要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病理性抗凝物质主要是狼疮抗凝物、凝血因子抑制物、血浆肝素及肝素类物质。
3.6纤溶系统检测:反映机体纤溶活性水平的试验主要包括:纤溶有关组分检测,如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试验;纤溶降解产物的检测,如FDP、D-二聚体、3P试验等。
3.7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它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血液流变特征的改变与大量临床疾病有关,特别是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主要包括血液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这几方面。
[单选题]出血时间测定一般不作为常规筛查试验,主要原因是(  )。
BT测定器太昂贵
只能筛查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特异度不高
临床灵敏度偏低
操作复杂,皮肤切口稍大
答案:操作复杂,皮肤切口稍大
[单选题]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  )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
血友病
血小板无力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单选题]出血时间测定器法的参考区间是(  )。
1-6分钟
20-40秒
大于20秒
1-3分钟
2.5-9.5分钟[单选题]血块收缩不佳的指标为(  )。
血块收缩率小于45%
血块收缩率为80%左右
血块收缩率在50%-80%
血块收缩率在80%-90%
血块收缩率大于45%[单选题]血浆D-Dimer升高最显著的疾病是(  )。
动脉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心病
急性脑血栓形成[单选题]测定凝血酶时间(TT)时,加入“标准化”凝血酶的作用是(  )。
对不同标本的测定具有同样的灵敏度
使不同实验室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保证凝血酶的浓度处于一定的水平
去除高FDP浓度的影响
去除类肝素物质增高的影响[单选题]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试验是(  )。
BT、PT
APTT、BPC
BT、BPC
PT、APTT
BT、CT[单选题]出血时间缩短常见于(  )。
血小板无力症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小板储存池病
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单选题]鉴别原发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最佳的两项试验是(  )。
凝血酶(TT)和血浆FDP定量
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和FDP定量
血浆D-Dimer和血浆FDP定量
凝血酶(TT)和血浆3P试验
纤溶酶原和D-Dimer测定[单选题]血小板聚集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不允许(  )。
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
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
试验前10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
选用EDTA作抗凝剂
标本采集后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验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