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2. 答案:被评价的焦虑减弱###责任意识降低
  3. 态度改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4. 答案:一致性改变###非一致性改变
  5. 态度的成分之一,情感指( )

  6. 答案:对态度对象的好恶情感,也就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
  7. 在实行“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

  8. 答案:社会堕化
  9.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是( )

  10. 答案:运气
  11. 人际关系由(    )、情感和行为成分构成。

  12. 答案:认知
  13. 个体因群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群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 )

  14. 答案:从众
  1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

  16. 答案:心理
  17. 从众行为的发生,有时候是因为对自己的判断信心不足,从而参照了别人的想法或者行为,从众的这个原因我们称为(      )。

  18. 答案:信息性社会影响
  19. 下列(     )的研究取向属于心理学取向?

  20. 答案:奥尔波特
  21. 有人认为,社会惰化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下降,从而行为动力降低。

  22. 答案:对
  23. “电影院里观影的观众”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
  24. 同学自发组成的学习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25. 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划分就是根据群体人数的多少。
  26. “滥竽充数”这体现了 社会堕化现象。
  27. 当我们对自己独立判断的信心不足时,往往受到规范性影响而发生从众。
  28. 采用线段判断任务证明从众现象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
  29. 有些商人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会雇佣“托儿”来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这是利用了人们的(    )心理?
  30. 在阿希的从众实验研究中,当有实验助手给出正确答案时,真被试的从众行为通常会升高。
  31. 谢里夫的似动错觉实验证明了(  )社会心理现象的存在。
  32. 人们通常喜欢能力强、但有点小缺点的人,这是因为犯错误效应。
  33. 相似性可以增加人际吸引,比如“在外我们更愿意去认识老乡”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34. 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中,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35. 为什么漂亮更容易增加人际吸引?
  36. 人际关系可以反应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距离的远近。
  37. 挫折-攻击说认为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
  38. 正当防卫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39.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内在动机不包括下列哪个?(    )
  40.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利他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强化、观察的重要性。
  41. 小明努力学习是为了让爸爸给他买喜欢的游戏机,小明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外在动机。
  42. 一名小学生看到因为闯红灯而造成的悲剧,自愿改变自己的态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体现了态度形成的服从阶段。
  43. (     )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反应倾向。
  44.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费斯汀格,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若干认知元素组成。
  45. 当态度的三种成分发生矛盾时,(    )的作用较大。
  46. 态度形成理论——认知平衡理论,又被称为ABC模型。
  47. 根据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当一致性信息高,一贯性信息高,区别性信息低时,可以归因为行为者。
  48.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会考虑行为者、刺激物与环境背景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归因。
  49. 洛钦斯实验证明了(     )对社会认知的重要影响。
  50.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
  51.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性因素。
  52.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借助他人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获得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53. “我是XX班级的一员”,这是对个体社会自我的描述。
  54. (     )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自我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55. “自我意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
  56.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
  57. “我的能力很强”,这是对心理自我的描述。
  58.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同的。
  59. 引导个体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为未来角色和社会生活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   )。
  60. 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终身持续性。
  61. 科尔伯格根据(       )故事的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62. 社会化的目的是(     )。
  63.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通常以个体变量作为分析的重点。
  64.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65. 社会心理学研究要考虑社会情境的作用。
  66. 1924年,(    )发表了《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67. 社会心理学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伦理性原则。
  68. 群体的特征有()。
  69. 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主要由( )组成。
  70.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
  71. 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72.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体现的是( )
  73. 滥竽充数”,这体现的是( )
  74. 态度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是指( )。
  75. 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76. 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的是(  )
  77. 关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78. 认知失调理论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79. 一般情况下,态度结构的三大成分间是协调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其中()起较大作用。
  80. 内驱力其实就是( )。
  81. 下列属于群体的是( )
  82. 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的是(   )。
  83. P-O-X模型中,( )的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
  84. 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定向阶段、( )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85. 迁居到异国他乡,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过程我们称为( )。
  86. 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称之为( )
  87. 汶川地震后,人们彼此不认识,也互相问候,共同奋斗,这体现了( )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亲和动机。
  88.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89. 现实生活中的“追星一族”反映了人们在社会认知中的( )。
  90.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反应的是( )
  91. 儿童的攻击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这是( )的观点。
  92. 通常情况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 )。
  9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有( )。
  94. 下列属于态度结构的是( )
  95. 社会认知包括个体对 ( )的认知
  96.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人们的行为原因可分为(   )。
  97. 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98. 有关“态度的改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99. “只要是先进人物,就什么都好”,持这种偏见,属于( )
  100. 海德在他的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中,提出了( )模式。
  101. 根据海德的归因理论,若一个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102. 态度具有认知成份、( )成份和行为意向成份。
  103. “我是XX学校的学生”,这个属于( )的描述。
  104.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通常( )父母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05. 根据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归因,则李四属于(  )。
  106. 弗洛伊德是从人的( )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
  107. 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108.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的骑自行车实验研究体现了(    )。
  109. 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对于疼痛的反映”,这是社会化过程中( )影响因素的体现。
  110.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
  111. 一般来说,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行为越少,这是由于( )的缘故。
  112.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 )。
  113. 根据动机的原因,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好,奖励一台电脑,这诱发了孩子学习的什么动机( )
  114.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 )是易变性因素。
  115.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人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 )。
  116. 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
  117. 有些原因个体能够控制,有些原因是不可控的。如果行为原因是不可控的,表明个体通过努力也有可能无能为力。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的预测。
  118.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容易被人喜欢,这与人们认为漂亮的人还附带有其他方面好的属性有关,即漂亮的( )。
  119. 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过程。
  120. 社会行为是人对(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21. 有的小学生拿家里的东西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以此来获得老师的表扬。这是哪种动机( )。
  122. 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称为( )。
  123. ( )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124. 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起较大作用的是( )。
  125.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26. 参照“群体”的概念和特征,以下属于群体的是( )。
  127.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12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获得和保持机制有( )
  129. 有助于产生利他或助人行为的是( )。
  130. 根据维纳的观点,以下( )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包括的几个方面
  131. 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的办法有( )
  13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通常包含以下哪些研究取向?(      )
  133. 一般来说,晕轮效应容易出现在( )之间。
  134. 利他行为者的哪些个人因素会促使利他行为的发生(      )?
  135. 以下关于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136. 下面选项中关于“心理自我”的描述是(      )
  137. 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因此( )反应易于表现。
  138.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我是独生女”,这两句话反映出的是( )。
  139. 将文化作为一种因素,探讨它对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影响过程,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 )的主要观点。
  140. 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同化和( )三个阶段。
  141.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 )
  142. 根据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张同学在李老师的课堂上睡着了”,如果归因于张同学的原因,这属于( )。
  143. 验证从众的经典线段判断任务的心理学家是( )。
  144. 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145.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体现了人际吸引的 ( )
  146. P-O-X模型中,O指的是( )。
  147. 下列有关“社会化的特征”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
  148. 第一印象的机制是( )。
  149. 一般认为东方人集体主义观点强,西方人个人主义观念强,这是( )
  150.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151. 服从阶段指( )
  152. 紧急情况下其他人在场往往会减少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 )。
  153. 我们从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我们知道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得渴望的支持和接纳,这个原因我们称为( )。
  154. (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155. 行为改变,认知未发生改变,属于( )阶段。
  156. 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
  157. 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被称为( )
  158. 费斯汀格认为不同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
  159. ( )是推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的过程。
  160. 按照凯利的归因理论,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归因于行为者的原因( )
  16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162. 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 )
  163. 有时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这被称为( )。
  164. 社会化过程中,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传授知识,是( )过程。
  165. “犯错误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最受人喜欢的是 ( )的人。
  166. “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167. 一般认为,婴儿期到学龄初期,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掌握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类型,我们称为( )
  168. 关于社会动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69. 人类最亲密、最高层次的人际吸引形式是( )
  170.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不包括( )。
  171. 某人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任务难度小,这是一种( )。
  172. ( )被认为是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173. 利他行为是指( )
  174. 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的( )。
  175. 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
  176. 网络上说的工作摸鱼现象属于( )
  177. 通常自行车选手在有同伴同行时比单独一个人骑车要快得多,这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体现的是( )。
  178. “电影院里观影的观众”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 ( )
  179. 社会惰化现象的发生可以用( )理论解释。
  180. 同学自发组成的学习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
  181. 据阿希的从众实验,在每一次观察中,对被试的安排是( )。
  182. 一般来说,群体规模( ),持有一致意见的人数越多,则个体所感到的心理压力( ),越容易从众。
  183. 验证从众的线段判断任务的心理学家是( )。
  184. 俗语所说的“人云亦云”是一种( ) 现象。
  185. 有些不法商人雇佣“托儿”进行不正当促销之所以能奏效,正是利用了人们的( )心理?
  186. 邻近性可以增加人际吸引,“远亲不如近邻”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 )
  187. 相似性可以增加人际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
  188.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
  189.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因素。
  190. 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可能和住的近的人成为朋友,这体现的是人际吸引的( )。
  191. 态度结构的三成分通常是协调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时,( )起较大作用。
  192. 态度可以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体现的是态度的顺应功能。( )
  193. 我觉得我的老板很有魄力,这属于态度结构的( )。
  194. 信息传递者的可信度的影响在其信息刚刚传递后的效果最大,时间一久,就逐渐变小,而原来低可信度的传递者的效果却随时间的推 移而上升,这通常是指( )。
  195.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费斯汀格,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若干认知元素组成。 ( )
  196. 津巴多的监狱实验说明侵犯行为受( )的影响。
  197. 一个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是否愿意去帮助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98. 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含义是一样的。 ( )
  199. 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 )
  200. 小明努力学习是为了让爸爸给他买喜欢的游戏机,小明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外在动机。 ( )
  201.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借助他人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获得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 )
  202.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外部的、稳定的和可控性因素。 ( )
  203. 三度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信息不包括( )。
  204. 某人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这是一种( )。
  205. “只要是先进人物,就什么都好”,持这种偏见,属于( )
  206.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我是独生女”,这两句话反映出的是( )。
  207. 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208. “我的能力很强”,这是对心理自我的描述。 ( )
  209. 关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210.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
  211. 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终身持续性。 ( )
  212. 调整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接受相关工作的培训,这种社会化称为( )。
  213. 迁居到异国他乡,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过程我们称为( )。
  214.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同的。( )
  215. 单选题:“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反映的是( )。
  216. 社会心理学研究要考虑社会情境的作用。 ( )
  217.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自我意识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 )
  218. 社会心理学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伦理性原则。( )
  21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不包括下列哪个?( )
  220. 社会行为是人对(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