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北是党项族内迁后的主要聚居区。

  2. 答案:对
  3. 《整理陕西省三边天主教堂教产协定》签订于1935年1月9日。

  4. 答案:对
  5. 到两汉之际,陕北的农业与畜牧业都不发达。

  6. 答案:错
  7. 蒙古国境内中戈壁省的杭爱山汉文摩崖石刻是“班超所著的《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

  8. 答案:错
  9. 榆林中学招聘教师的启事刊登在了《北京大学日刊》上。

  10. 答案:错
  11.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北至五原郡。

  12. 答案:错
  13. 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扩大了游牧民族迁入内地的人口规模与居地范围。

  14. 答案:对
  15. 镇北台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16. 答案:对
  17. 光绪三十年(1904年),延安和鸣书院改建为延安中学堂。

  18. 答案:对
  19. 到十一世纪以后的文献中已不再有党项部落活动的记载。

  20. 答案:错
  21. “没有井师长的全力支援,就没有十七路军的今天”,这是1933年邵力子在欢迎井岳秀的大会上的讲话。

  22. 答案:错
  23. 《复榆林徐太守松查夏统万城故址禀》是清代横山知县何炳勋给榆林知府徐松的复命文书。
  24. 大边位于该防御带的北侧,主要防御外来的侵扰。
  25. 617年梁师都在统万城自称皇帝,建立梁国。
  26. 延州行军总管段德操多次有效阻止梁师都勾结突厥骑兵南犯延州。
  27. 宁条梁教案是指发生在宁条梁小桥畔教堂的案件。
  28. 秦汉时期上郡是抗击()、屏卫中原的前沿阵地。
  29. 夏辽结盟是北宋“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30. 镇北台一洞门题额“向明”二字由延绥巡抚都御使()所书。
  31. 早在()陕北就有人类活动。
  32. 唐王朝在()修筑了延化渠。
  33. 陕北极具特色的石城聚落大量出现于()晚期的较晚阶段。
  34. ()陕北地区的先民至迟在()早期已使用铜制品。
  35. 陕北的党组织建立以后,派遣共产党员()等到河南洛阳军官学校学习。
  36. 兴起于唐末宋初的书院,以()为主。
  37. 统万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并能够确认的唯一的()沙漠都城。
  38. 数()北京知青插队来到陕北。
  39. 李家崖文化可能与()有关。
  40. ()王朝在北方缘边地区安置大量内迁的游牧民族,利用其骁勇善战的特点,抵御北部边境外其他游牧民族的寇略,以夷制夷。
  41. “西口”即张家口,是汉蒙通商的必经关口。
  42. 清代边界北移使陕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民俗文化得以保存。
  43. 到宋夏时期,陕北的回族发展为陕西境内人口最多、势力最强的民族之一。
  44. 宋夏关系发生逆转与宋王朝次第统一全国后削夺藩镇的政策有关。
  45. 拔边地是指乾隆八年准汉民永远居住、垦种,并向内地政府完粮纳税之地。
  46. 公元874年,平夏部拓跋思恭趁中原地区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占据宥州,自称刺史。
  47. 绥德的呜咽泉、杀子谷的传说与秦将蒙恬有关。
  48. 唐代陕北高原黄土丘陵区与塬区有大面积的牧区。
  49. 陕北的商业发展受到王朝边关政策的左右。
  50. ()年间,榆林庄作为军屯驻地而被纳入卫所管辖体系。
  51. 降金的折可求是折氏世袭府州的最后一位知州。
  52. 陕北先民种植粟、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时代。
  53. ()二块《神道碑》保存在西安碑林。
  54. 曹魏、西晋时,关中地区的民族已是“戎狄居半”。
  55. 作为北朝时期统万城居民的M1 墓主,其壁画题材包含有浓厚的道教因素。
  56. 唐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的安置与重用,使他们在军政实践中迅速成长为民族领袖。
  57. 宁条梁教案是指由小桥畔总堂管辖下的各教堂案件的统称。
  58. 《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使节向清廷提出交涉,以三边教案造成教士、教民死亡及财产损失为由,要求赔偿命价和一切损失。
  59. 距离大边最远的是定边营,距离大边143里。
  60. 废除科举和兴学育才是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61. 《宁条梁条约》签订于1901年。
  62. 陕西横山一带是宋辽战争的主要战场。
  63. 秦统一全国后,上郡成为秦帝国北部边防的指挥中心。
  64. ()是陕北古代政治的显著特征。
  65. 经略延绥成为()以后明政府重要的军事部署。
  66. 被指定筹办“延长石油官厂”的“总办”是侯补知县洪寅。
  67. 二牛抬杠的牛耕图出现于东汉画像石中。
  68. 靖康二年正月,金灭南宋。
  69. 陕北有极少商周文物出土。
  70. 宋明时期陕北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军事性特点。
  71. 井岳秀率部阻击日寇的南下、西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2. 隋唐时期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改变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实力对比。
  73. 统万城城垣用砂、粘土和石灰三合土夯筑而成。
  74. 麟州是专为安置六胡州起义后降附宋的党项部落而设置。
  75. 公元前506年从陕北迁来的()建立了中山国。
  76. 专家普遍认为()所发现的古城遗址与史料所记载秦汉时期的阳周故城基本吻合。
  77. ()后,列强将掠夺矿权的魔爪伸向陕北。
  78. 范仲淹为什么要建议将鄜城改为军级建制?
  79. 范仲淹在延州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政策?
  80. 范仲淹为什么要修筑清涧城?
  81. 针对上述弊端,范仲淹做了怎样的调整?
  82. “以官为先后”是指什么?
  83. 谁建议范仲淹修筑清涧城?
  84. 延绥镇不是九边重镇之一。
  85. 陕西境内的秦昭襄王长城全长400多公里。
  86. 榆林城建成后先后进行过三次扩建,所谓“三拓榆城”。
  87. 明代长城沿线的市场交易规模和水平远低于全国同期的其他市场网络。
  88. 甘泉县出土的铜马“与最初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亚洲野马的特征相似”。
  89. 八里河水利民教纠纷一案发生在《整理陕西省三边天主教堂教产协定》签订后。
  90. 三边教案造成洋教士十名、教民一名死亡。
  91. 距离大边最近的是镇川堡,只有五十步。
  92. 当边境吃紧、战事频繁时,也是陕北农业开发的低谷时期。
  93. 榆林“人尚武勇,以斩馘为生计,士敦节义”出自《大清一统志》。
  94. 延1井是中国大陆的第()口油井。
  95. 西汉前期陕北仍然以()为主。
  96. 2009 年发现的延安市富县广家寨寺院遗址对于研究陕北地区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97. 《出推土地约据》规定抵押给小桥畔天主教堂的土地以()年为限,到期无偿归还。
  98. 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陕北的黄河西岸()的一些县区出土了大量商代晚期铜器。
  99. 石峁遗址被选为2016-2017年度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之一。
  100. 渭水以北、内蒙古河套地区都属于大夏国版图。
  101. 正统以来蒙古进入河套地区后对汉族地区的侵扰都是有组织、成规模的军事活动。
  102. 陕北境内的明长城绵延1700多里。
  103. 延绥镇治所于成化九年由榆林卫城迁到绥德。
  104. 宋明陕北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集中体现在沿边军民贸易和边境贸易中。
  105. 明清时期陕北人口高达()万。
  106. “西贼”指谁?(  )
  107. “羌人颇亲爱之”,此处的“之”指谁? (  )
  108. 文中的“龙图老子”指谁?(  )
  109. 军中有一“范”指谁?(  )
  110. 文中的“大范老子”是指谁?(  )
  111. 文中的“小范老子”是指谁?(  )
  112. 1946九年8月5日,教士文怀德拟交的正式的《还地文约》,标志着被外国列强侵占达46年之久的三边土地终于完全收回。
  113. 遍布陕北各地的驿道、烽燧、城营堡寨是宋明陕北战事频繁的有力见证。
  114. 陕北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从西方()势力的缓慢入侵开始的。
  115. 李继迁入居开封并愿献出所辖四州八县之地是宋夏开始武力对抗的导火索。
  116. 石峁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117. 对府州折氏家族墓地进行系统调查与研究的学者首推()。
  118. 陕西境内的长城主要有()等。
  119. 在夏辽联合中增强了力量的西夏成为北宋的心腹大患。
  120. 陕西首次发掘的明代土洞式佛窟遗址是2017年发现于陕西绥德县满堂川镇圪针湾佛窟遗址。
  121. 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特征成为陕北农牧交错文化的主线。
  122. 1925年,五县中学堂改名为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
  123. 明万历《延绥镇志》描述榆林“地接边荒,人皆尚武,劲悍善战,多将才,有气节。”
  124. 东汉时期的羌乱是指发生在安帝永初元年至灵帝建宁二年的三次羌人起义。
  125. 秦汉时,陕北的戎狄已经超过了汉族。
  126. 筑墙建堡主要防范来自哪里的敌人?
  127. 第一次上疏为何未果?
  128. 双方交界地带大多是有利于筑墙建堡的何种地形地貌?
  129. 筑墙建堡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30. 哪些是余子俊上疏中提到的修筑边墙的方法?
  131. 余子俊的两次上疏与明代的什么工程有关?
  132. 境内外少数民族政权联手抗宋,是北宋王朝“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133. 陕北畜牧业以军屯、移民垦殖为主。
  134. 陕北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35. 李自成于哪一年攻陷延安、榆林?
  136. 李自成为什么揭竿而起?
  137. 李自成离开驿站后做过什么官?
  138. 李自成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是什么?
  139. 李自成的祖籍是?
  140. 李自成生性如何?
  141. 高奴铜石权的铭文是目前所知“高奴”这一地名最早的文字记载。
  142. 延绥镇明长城防区分东、中、西三路守御。
  143. 陕北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23-1927年。
  144. 到清同治前,党项族成为陕西地区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
  145. 1926年井岳秀引进火力发电,从而开创了榆林现代工业。
  146. 建于1931年的桥儿沟教堂是陕北最具规模和最完备的天主教堂。
  147. 陕北是全国少数几个画像石出土数量不多且发现较晚的地区之一。
  148. 辽通过声援或扶持少数民族割据势力,从胡、汉两方面获取土地与人口资源及大量的朝贡物资。
  149. 第一次羌人起义爆发后陕北已成羌胡“擅有”之地。
  150. 陕北人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151. 陕北教案发生在1900年靖边县宁条梁。
  152. 明初其北边防卫体系基本沿黄河以()布设。
  153. 井岳秀对陕北苏区红军接连发动()次大规模的“围剿”。
  154. 到北宋时期,党项部落散居陕北各地。
  155. “蛮婆”、“蛮汉”两词是党项族孑遗。
  156. ()清政府开始准许放垦“禁留地”。
  157. 陕北人制造钵、盆、瓮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文化时期。
  158. ()于1918年秋出任榆林中学校长。
  159. 2007年在安塞县城原真武洞石窟附近发现的()号窟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浮雕佛传故事,为陕北地区仅存的北魏石窟佛传故事浮雕造像。
  160. ()是殷商时期生活在陕北一带的一个势力强大的方国。
  161. 神木县的()城址可能是汉代所设上郡属国治龟兹县。
  162. 宁条梁小桥畔教堂建于清()。
  163. 陕北的党组织建立以后,派遣共产党员()等到三民军官学校学习。
  164. 陕北发现的最早的石城遗址是吴堡县的()遗址。
  165. 燕王职剑、上郡戈、高奴铜石权是()的遗物。
  166. ()曾被囚禁于上郡阳周县狱。
  167. 1908年()担任陕西同盟会的会刊《夏声》杂志的编辑。
  168. 春秋时期的()居住在今天的陕北地区。
  169. 担任北京党组织直属特别通讯员在陕北建立和发展党组织的是()。
  170. 先后有效控制陕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陕北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包括()。
  172. 陕西明长城资源调查队的调查证实,在()三个县区有隋长城遗迹。
  173. 教会严禁教民()。
  174. 1946年8月5日,教士文怀德拟交的正式的《还地文约》,标志着被外国列强侵占达46年之久的三边土地终于完全收回。
  175. 河套人是陕北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
  176. 1913年9月,井岳秀奉命赴榆林处理群众闹事善后问题。
  177. 从御卿的回答来看,“戎人”入侵的目的是什么?
  178. 文献中记载的数次战役参与者有哪几方?
  179. 这里的“戎人”指哪个民族?
  180. “淳化”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181. 文中的“太宗”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182. 文中“御卿”的姓氏是什么?
  183. 隋唐时期是陕北经济的繁荣时期。
  184. 屡犯边境、大肆掠夺农业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交往的常态。
  185. 榆林地区石窟近95%以上分布在长城沿线以外。
  186. 蒙恬、蒙毅兄弟得到了始皇帝怎样的偏爱才使得“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187. 从上文的描述中列举出蒙恬的军功。
  188. “上郡”的辖境在哪里?
  189. “河南”之河、“渡河”之河具体指哪条河?
  190. 蒙恬为何因家世得为秦将?
  191. “大父”是什么亲属称谓?
  192. 经过清中后期百余年的发展,陕北的军事城堡逐渐发展成为进行生产活动的聚落中心。
  193. 统万城始建于413年。
  194. 明代陕北是陕西省驿站交通最不发达的地区。
  195. 民国 20年代,大批陕西旅京学生毕业后返乡,成为陕西各县中学主要的教学力量。
  196. 少量北方民族器物的出土表明陕北也是中原文化的肥沃土壤。
  197. 本为道教庙宇的七星庙后以杨、折联姻的纪念地而闻名于世。
  198. 羌人起义后上郡治所由肤施南迁至彭衙。
  199. 黄龙人生活在距今5-3万年。
  200. 井勿幕从日本回陕开展革命工作,离不开井岳秀的支持与协助。
  201. 陕北经济一定程度上有战时经济的性质。
  202. 从秦汉到宋明,陕北“人鲜知学”,“文教无修。”
  203. 陕北画像石的年代大多集中在公元前90-140年之间。
  204. 从地层上确认统万城并非建立在沙层上。
  205. 陕北以豪侠尚武、英勇不屈为显著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其边防重塞的军事战略地位密不可分。
  206. 陕北现代村庄大多初建于()代初中期。
  207. ()墓群是目前陕北地区发掘数量最多、随葬品最丰富的一批汉代墓葬。
  208. 成功镇压方腊起义后,宋高宗“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 的名将是()。
  209. 陕北地区的先民至迟在()早期已使用铜制品。
  210. 商王()曾多次征讨鬼方。
  211. 统万城()代地层普遍有一层灰烬、木炭块等是北宋毁废统万城的有力证据。
  212. 韩世忠是()的名将。
  213. 石城聚落是()交界地区富有地域传统特征的文化现象。
  214. ()带病临敌,死于阵前。
  215. 成立于1932年6月的()以“恢复失地,挽回利权,拯救人民”为宗旨。
  216. 沈括知延州期间在陕北行之有效的修筑城寨、浅攻近逼的作战手段成为此后()的主要模式。
  217. 陕北定边一带盛产食盐,因此()规模较大。
  218. ()代中期以后是榆林地区石窟开凿的高峰时期。
  219. 小桥畔总堂主教为比利时籍传教士()。
  220. 1907年夏《秦陇报》杂志在东京开始筹办,米脂人()担任主编。
  221. ()文化时期陕北先民已经开始种植粟。
  222. ()梁师都被从父弟梁洛仁所杀,唐以其地为夏州,陕北全境归唐。
  223. 延长石油官厂期间共钻了()口油井。
  224. ()是陕北东汉画像石最重要的出土地之一。
  225. 明长城沿线的()是规模较大的军事性驻军据点。
  226. 折氏家族墓地位于府谷县孤山镇的()。
  227. 榆林城的三次扩建分别是()
  228. 今天陕北的()等姓氏可能是少数民族姓氏的孑遗。
  229. 西魏末年,占据了以陕北为其腹地的广大河套地区的土门可汗率部耕牧于()二州之间。
  230. ()战死疆场。
  231. 《出推土地约据》签订后三边天主教堂采取包括()等非法手段,不断扩大占地面积。
  232. 建炎二年,府州知州折可求以()三州之地降金,陕北尽归金人所有。
  233. 关闭()是中原王朝封锁制裁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之一。
  234. 石峁古城由()组成。
  235. 陕北极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内涵包括()。
  236. 井岳秀(),为陕北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37. 隋文帝允许启民可汗率部游牧于()二州之间。
  238. 2012年府谷县文管会新收藏()墓志铭二块志石。
  239. 长城外的“禁留地”将()完全隔离。
  240. ()地区,是陕北洋教传播速度最快的地区。
  241. 蒙元治下的陕北南北分界线大约以()一线为界。
  242. 2011年发掘清理的北魏晚期至西魏时期的墓葬对研究统万城居民的()具有重要意义。
  243. 唐末拓跋思恭占据()诸州而成为陕北最大的藩镇势力。
  244. 井岳秀在驻守陕北期间,经常与四邻发生争夺地盘的军阀混战。
  245. 井岳秀在西安竹笆市开设的公正和纸店成为同盟会的秘密机关和井勿幕在西安活动时的寄居之所,也是同盟会员的秘密聚会之地。
  246.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井岳秀被()任命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
  247. 光绪二十九年,榆林榆阳书院改为五县中学堂。
  248. 井岳秀镇守榆林期间为维护()团结、捍卫边疆统一做出了贡献。
  249.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边区政府辖区的现代化,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250. 到()年初,陕北全境举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
  251. 陕北的党组织建立以后,先后派遣共产党员()赴上海大学学习。
  252.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援陕北的大批外地知识分子被充实到()等各个领域。
  253. 二十世纪初期新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一场()革命的开始。
  254. “三边教案和约”是()三旗和天主教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55. 小桥畔教堂是全国最大的教堂之一。
  256. 定边县挽回领土大会成立于1932年6月。
  257. 宁条梁群众把传到当地的天主教戏称为()。
  258. 1925年12月,由刚成立的陕北反基督教大同盟领导的“非基”运动在井岳秀的调停下获胜,规定教会只能在教堂内进行宗教活动。
  259.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政治借款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控制中国的()命脉。
  260. 陕北高原地下储藏石油的最早的文献记录是()。
  261. 最先传入陕北的洋教是基督教的(  )派。
  262.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决定》附件三中对基督教、天主教会制定了专门的()政策。
  263. 延长油矿的创办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
  264. 高奴铜石权是一个量器标准件。
  265. 战国时期的义渠戎长期活跃在洛河上游及(  )流域。
  266. 今子州、子长一带的淮宁河上游当地人称“重耳川”,可能与重耳逃亡避难地有关。
  267. 唐代前期陕北农业生产的兴盛程度达到并超过了秦、汉时期。
  268. 历代王朝在边境地区设置(  )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
  269. 老坟梁汉墓明显的地方特征反映出(  )两种文化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此消彼长。
  270. 对陕北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开始于(  )。
  271. 明朝的(  )世代为兵,父死子继。
  272. 延长县的可也村、府谷县的昌汗村等可能是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
  273. 河套人、黄龙人均生活在(  )晚期。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