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孙子兵法

  1.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论断出自( )

  2. A:《战争论》 B:《孙膑兵法》 C:《孙子兵法》 D:《五轮书》
    答案:《战争论》
  3. 孙武在《九变篇》指出,为将者需要戒除五种危险的性格缺陷。下列不属于这五种性格缺陷的是( )。

  4. A:忿速,可侮也 B:必生,可虏也 C:必死,可杀也 D:仁义,可擒也
    答案:廉洁,可辱也_必生,可虏也_必死,可杀也_忿速,可侮也
  5. 惊叹于孙武的军事才华,并果断拜孙武为将的国君是( )。

  6. A:吴王阖闾 B:吴王夫差 C:越王勾践 D:齐桓公
    AI参考:答案:A。吴王阖闾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国君,他在看了孙武的操练后对孙武的军事才华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所以拜孙武为将。其他选项的历史人物与题目描述不符。越王勾践在击败吴国后曾与孙武交战,但他并不是拜孙武为将;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与孙武的交集较少,也没有拜孙武为将的记录。因此,正确答案是A:吴王阖闾。'
  7.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段话阐述了《孙子兵法》的( )思想。

  8. A:诡道 B:先胜 C:知胜 D:庙算
    答案: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仅根据庙算的结果,不用实战,胜负就显而易见了.
  9. 《孙子兵法》走出国门后,最早在( )传播开来。

  10. A:日本 B:瑞士 C:德国 D:美国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日本。《孙子兵法》最早在日本的传播开来。在唐朝时期,日本就通过外交途径向唐朝借阅了《孙子兵法》,并在日本国内广泛传播。此后,《孙子兵法》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了日本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其他选项中,瑞士、德国和美国都不是最早传播《孙子兵法》的国家。'
  11.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该论断体现了《孙子兵法》的( )思想。

  12. A:道胜 B:诡道 C:战争主动权 D:庙算
    答案:攻其所必救也AI参考:正确选项是C:“战争主动权”。原文的意思是,如果想要战斗,即使敌人筑起了高墙,挖好了深沟,也不得不与我方交战,这是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必定要去援救的地方。这个论断体现了对于战争主动权的掌握和控制,即我方能够根据战略意图和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攻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其他选项如道胜、诡道、庙算等论断在原文中没有明显的体现。'
  13.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襄公指挥作战主张“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在这里宋襄公奉行的是( )的作战理念。

  14. A:以实击虚 B:诡诈 C:不打无准备之仗 D:仁义
    答案:仁义
  15. 孙武拜将后其军事思想首次得到实战检验并使其大放异彩的战争是( )。

  16. A:柏举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勺之战
    AI参考:答案是A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少量军队大破列国多路大军,其成功的关键是孙武出色的用兵战术和骄卒迂回战术。此战首次体现了孙武"因势利导,因敌变化"的军事思想。战后,楚军余部为防止吴军乘胜追击,沿淮水布防,孙武则将吴军撤至开阔的江水流域,为日后的战争策略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他选项的长平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勺之战虽然也是重要的战争,但孙武在这些战争中并未担任主将,其军事思想也未得到充分的实战检验。因此,正确答案是A柏举之战。'
  17.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该论断体现了《孙子兵法》的( )思想。

  18. A:诡道 B:道胜 C:庙算 D:战争主动权

  19. 曾连续7次向吴王阖闾举荐孙武,并称孙武是真正可以“折冲销敌”的主将人选的是( )。

  20. A:晏婴 B:司马穰苴 C:管仲 D:伍子胥

  21. 在近代中国,把《孙子兵法》誉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的是( )。

  22.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AI参考:在近代中国,把《孙子兵法》誉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的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千古完人”,他的学问和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非常重视《孙子兵法》,认为其蕴含的智慧可以应用于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因此,他曾将《孙子兵法》誉为“处世为人之圣典”。'
  23. 《孙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段话反映了《孙子兵法》的( )。

  24. A:主观唯心思想 B:原始辩证法思想 C:朴素唯物论精神 D:有神论思想

  25. “即使在今天,《孙子兵法》一书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感,令人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孙子为此跻身世界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行列。”这是谁对《孙子兵法》的评价?( )

  26. A:孙正义 B:罗杰斯 C:松下幸之助 D:基辛格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松下幸之助。原文中提到“即使在今天,《孙子兵法》一书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感,令人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可以看出这段话是对《孙子兵法》的高度评价,而能够评价《孙子兵法》的人应该是与企业管理、商业战略等领域相关的人士。选项C中的松下幸之助是日本的企业家,他在企业管理、商业战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他是对《孙子兵法》做出这种评价的人。选项A孙正义是日本软银集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并没有对《孙子兵法》做过评价;选项B罗杰斯是著名经济学家,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涉及企业管理、商业战略等领域;选项D基辛格是一位国际政治学者,他的学术研究与《孙子兵法》不相关。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27. 《游击队之歌》:“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跑,敌人给我们造。”唱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擅长( )的特点。

  28. A:以迂为直 B:因粮于敌 C:兵以诈立 D:速战速决

  29. 公开宣称“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的是( )。

  30. A:(台湾省)陈茂榜 B:(日)孙正义 C:(美)罗杰﹒史密斯 D:(日)松下幸之助
    AI参考:答案是B(日)孙正义。根据题目描述,该公司在公开场合宣称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要求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和灵活运用,才能使公司兴旺发达。这个言论与孙正义的身份和背景相符,他是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也是互联网产业的先驱之一。其他选项中,陈茂榜是台湾的企业家和励志大师,罗杰·史密斯是美国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他们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与题目描述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B(日)孙正义。'
  31. 毛泽东创造性发展了《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思想,提出了争取战争主动权的三条要则,它们是( )。

  32. A:依靠主观指导的正确 B:实行“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C:“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D:不打无准备之仗
    AI参考:答案是:BCD。根据材料信息,“致人而不致于人”是要在战争中把握主动权,要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分析选项可知,BCD三项与此表述相符。A项,“依靠主观指导的正确”不属于争取战争主动权的要则。综上,此题答案为BCD选项。'
  33. 下列属于用诡道制胜的经典战例的有( )

  34. A:万弩齐发,孙膑之奇 B:曳柴扬尘,栾枝之谲 C:千牛俱奔,田单之权 D:囊沙壅水,淮阴之诈
    AI参考:选项B、C属于用诡道制胜的经典战例。选项A中,孙膑之奇是指孙膑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以奇谋取胜,而非诡道制胜。选项D中,囊沙壅水虽然是一种策略,但更接近于用工程技术改变地形,而非纯粹的诡道制胜。因此,选项B、C“曳柴扬尘,栾枝之谲”和“千牛俱奔,田单之权”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35. 下列符合《孙子兵法》战争观的有( )。

  36. A:倡导人道、减少灾难 B:主张伐交、重视谈判 C:崇尚和平、力避战争 D:主张非战、反对战争
    AI参考:选项D符合《孙子兵法》战争观的主张“非战、反对战争”。《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危害性,主张非战、反对战争,认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因此,选项D“主张非战、反对战争”符合《孙子兵法》的战争观。而其他选项A、B、C虽然也涉及到战争观的一些方面,但并不是《孙子兵法》战争观的全部内容。'
  37. 下列反映《孙子兵法》备战思想的有( )。

  38. A:“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B:“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C:“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D:“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D:“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两句话都反映了《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A选项表达的是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来应对;D选项则强调要首先确保自己不被击败,然后再等待敌人出现可以击败的机会。B选项是关于情绪管理在战争中的重要性,C选项则是强调胜利在先,战斗在后的策略。这两项都没有直接反映备战思想。'
  39. 《孙子兵法》的朴素唯物论精神主要表现为( )。

  40. A:无神论和反天命的态度 B:“畏天命”“敬鬼神” C:努力探索战争规律,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规律 D:重视经济和国家的财政,看到经济是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
    AI参考:《孙子兵法》的朴素唯物论精神主要表现为:努力探索战争规律,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规律。其他选项如无神论和反天命的态度、畏天命、敬鬼神、重视经济和国家的财政等,虽然也涉及到一些唯物论的思想,但并不是《孙子兵法》的主要精神。'
  41. 《孙子兵法》的原始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 )

  42. A:看到了治乱、勇怯、强弱等战争中矛盾着的现象是相互转化的 B: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C:初具全面观察问题和避免片面性认识的思想 D:强调注意把握好事物转化上的“节”与“度”
    AI参考:《孙子兵法》的原始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A、看到了治乱、勇怯、强弱等战争中矛盾着的现象是相互转化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孙子兵法中强调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治乱、勇怯、强弱等,这些矛盾的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孙子还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也意识到全面观察问题和避免片面性认识的重要性,但这些在孙子兵法中并没有作为其主要辩证法思想来体现。最后,孙子兵法中并没有强调把握好事物转化上的“节”与“度”这一概念。'
  43. 下列反映《孙子兵法》慎战思想的有( )。

  44. A:“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B:“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C:“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AI参考:选项BCD反映《孙子兵法》慎战思想。选项A“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句话是强调战争的必要性,即在有利的条件下发动战争,但并不代表这是一种慎战思想。B、C、D选项中,都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应该谨慎对待战争,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下才应该发动战争。这些观点与《孙子兵法》中的慎战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正确选项为BCD。'
  45. 下列因“怒”、因“愠”等情绪化因素而轻启战端遭致失败的例子有( )。

  46. A:公元前205年楚汉成皋之战 B: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 C:公元221年夷陵之战 D:公元前354年齐魏桂陵之战
    AI参考:答案是ABC。这些例子都涉及到因情绪化因素而轻启战端导致失败的情况。具体来说:A选项的楚汉成皋之战,刘邦因一时之气,不听张良劝告,贸然出击占据成皋的楚军,结果被项羽击败。B选项的柏举之战,吴国军队以弱胜强,迅速击败楚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吴军将领胥门巢怒斥楚将,激怒了全军,轻启战端,导致楚军大败。C选项的夷陵之战,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贸然发动对东吴的战争,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这三个选项都涉及到因情绪化因素而轻启战端导致失败的情况。D选项齐魏桂陵之战虽然也是因为战争,但不是因为情绪化因素导致的。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47. 下列属于《孙子兵法》“诡道十二法”内容的有( )。

  48. A:“能而示之不能” B:“远而示之近” C:“用而示之不用” D:“近而示之远”
    AI参考:答案是:ABCD。本题考查《孙子兵法》中的诡道十二法。ABCD四个选项均属于诡道十二法的内容。故选ABCD。'
  49. 孙子从军事素养、心理素质、道德品行等诸方面对优秀将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列属于其要求的是( )。

  50. A:“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B:“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 C:“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D:“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AI参考:答案是:BCD。A项属于通晓九变之策,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地形,体现的是灵活用兵,而非对将领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属于道德品行,不追求名利,不回避罪责,一切以保全军队和君主利益为前提,符合题意,当选。C项属于心理素质,要求将军处理事情要冷静思考,镇定沉着,管理部队公正严明,符合题意,当选。D项属于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要求聪明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到有利的和不利两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选BCD。'
  51. 《孙子兵法》“卒善而养之”的思想,是对古代早期漠视士卒生命、残暴屠杀俘虏的野蛮行为的否定,具有时代的进步性。( )

  52. A:错 B:对

  53. 在战争观上,《孙子兵法》崇尚理性,把战争列为国家头等大事,主张“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论》则崇尚暴力,把战争定义为“暴力行为”,认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 )

  54. A:错 B:对

  55.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谛,在于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

  56. A:错 B:对

  57. 《孙子兵法》云:为将要“信”。就是讲,将帅带兵打仗,该赏,不以远己而不赏;该罚,不以亲信而不罚。( )

  58. A:错 B:对

  59. 公元1772年《孙子兵法》法译本在巴黎迪多出版社出版,开创了西译《孙子兵法》的先河,开启了《孙子兵法》在西方传播的历程。( )

  60. A:对 B:错

  61. 《孙子兵法》“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既强调要用德礼教化引导士兵,使士卒亲附、将士思想统一,又强调用严格的军法军纪强制其服从,使将士行动一致。( )

  62. A:错 B:对

  63. 《孙子兵法》的善战思想包含两个层面,通俗地讲,就是既要战争结果完美,又要战争过程好看。( )

  64. A:对 B:错

  65. 《孙子兵法》所讲的“伐交”,即破坏敌人的外交,就是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方的结盟,扩大并巩固自己的同盟,使敌陷人孤立,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我。( )

  66. A:错 B:对

  67. 孙子在《始计》篇提出了以“五事”、“七计”为主要内容的运筹全局的庙算方法。“五事”和“七计”都把“道”放在第一位,凸显了“道”(政治)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重要作用。( )

  68. A:对 B:错

  69. 孙子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70. A:错 B:对

  71.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告诫前线将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实际上是对孙子“穷寇勿迫”思想的发展。( )

  72. A:错 B:对

  73. 《孙子兵法》“令之以文”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表述,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质激励、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之形成为谁打仗的基本思想,相当于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

  74. A:错 B:对

  75. 《孙子兵法》的“道胜”思想初步揭示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春秋时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主义思想在军事战争领域的反映。( )

  76. A:错 B:对

  7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既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也是对《孙子兵法》道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78. A:对 B:错

  79. 优待俘虏、化敌为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大创举,是对《孙子兵法》“善卒”、胜敌益强思想的灵活运用与发展。( )

  80. A:对 B:错

  81. 孙武认为,为将者需要摈弃五种危险的性格缺陷,其中之一,是“必生,可虏也”。意思是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要以保持实力为第一原则,能跑则跑。( )

  82. A:错 B:对

  83. 孙武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将“用间”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成功运用于战争实践的伟大军事家,堪称世界军事情报学鼻祖。( )

  84. A:错 B:对

  85. 《孙子兵法》是谋略学的“圣经”,是东方兵学的柱石;《战争论》则是战略学的“圣经”,代表了西方战略思想。二者“先后辉映”、“东西媲美”,堪称“兵学双璧”。( )

  86. A:对 B:错

  87.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从理想到实际包含两个主要层次:一是理想层面,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二是实际层面,在不得已而用兵作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损失,实现破中之“全”。( )

  88. A:对 B:错

  89. 《孙子兵法》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又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表明,孙武已经深刻认识到战争准备是争取战争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

  90.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1.4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