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敦颐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

  2. 答案:错
  3. 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等推动的儒学复兴运动。( )

  4. 答案:对
  5.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学说。( )

  6. 答案:错
  7. “心即理”说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

  8. 答案:对
  9.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相对主义。( )

  10. 答案:错
  11. 王充提出了重效验的理论。( )

  12. 答案:对
  13. 王守仁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 )

  14. 答案:对
  15. 孙中山顺应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要求,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并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民生史观以及“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 )

  16. 答案:对
  17.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说的概括,意思是天下之人皆是我的同胞,天下之物皆与我息息相关。( )

  18. 答案:对
  19.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20. 答案:对
  21. 魏晋时期的“三玄”是( )

  22. 答案:.《老子》###《庄子》###《周易》
  23. 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有( )。
  24. “心即理”思想主要内容有( )。
  25. 蔡元培在为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特点有:( )
  26. 下面这些观点哪些是属于老子的:( )
  27. 华严宗的四法界是指:( )
  28. 下列对金岳霖“道是式-能”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 )
  29. 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 ( )
  30. 关于黄宗羲的说法正确的是( )
  31. 冯友兰认为科学的对象是: ( )
  32. ( )被胡适赞扬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33. 明确提出“知行合一”命题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34. “致良知”教是谁的思想( )
  35. 关于魏晋玄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36. 我国古代著名的南宋思想家陆九渊( )。
  37.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 )
  38. 《崇有论》的作者是:( )
  39. 下列关于周敦颐的说法正确的是( )
  40. 天人相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41. 禅宗的创立者是玄奘。( )
  42. 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统一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
  43. 孔子的价值表现在其人格典范上。( )
  44. 韩愈又被成为“韩昌黎”( )。
  45. 1916 年,他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对民彝史观作了系统阐发。( )
  46. 戴震对理的规定有( )
  47. 良知的内涵有哪些?( )
  48. 下面的观点哪个是郭象提出来的:( )
  49. 阳明心学主要思想有( )。
  50.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一句体现了( )。
  51. 王守仁世称( )。
  52. 下列属于王充思想的是( )
  53. 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 )
  54. 二程的“天理”论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吸收整合佛、道的某些思想资料和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比传统儒学更精致、更具思辨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并实现了多方面的哲学突破。( )
  55. 孔子奠定了以“仁爱”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的精神价值系统。( )
  56. 郭象著有《崇有论》。( )
  57. 下列对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是为道”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
  58. 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 ( )
  59.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下列哪部著作提到的思想?( )
  60. 下列关于孟子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61. 心性论从本体论的层面说明人的本质,同时也在经验论的层面指出人的现实存在的局限性。( )
  62.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形成的标志。( )
  6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特征之一。( )
  64. 孔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至今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
  65. 王阳明认为在没有私欲夹杂的状态下,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66. “孔颜乐处”,讲的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理想。( )
  67. 李大钊认为,大同团结和个性解放相结合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
  68. 李大钊在唯物史观与人生观相统一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团结和个性解放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把社会主义理想和个人理想统一起来。( )
  69. 孟子提出的“四心”中被称为“智之端”的是( )
  70. 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 ( )
  71. 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 )
  72. 董仲舒坚持天人相分。( )
  73. 《坛经》不拘成法,提出“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 者,净也”。( )
  74. 孔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
  75.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不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
  76. 周敦颐被称做“理学开山”。
  77. 在孙中山看来,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替众人服务的利人而不利己的集中表现就是牺牲精神。( )
  78. 《周易》的“易”字,有“易简”、“变易”和“不易”三种含义。( )
  79. 我们今天学习孔子,就需要把孔子思想中反映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内容,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附加在孔子身上的历史附着物区别开来。( )
  80. 陈独秀把科学和民主称做两位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先生”,是对严复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
  81. 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 ( )
  82. 《老子》一书又称为:( )。
  8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 )
  84.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
  85. 柳宗元的著作有( )。
  86. 张载的主要著作有( )。
  87. 下面对现代新儒学与新儒学描述正确的是?( )
  88. 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89. 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90. 下面哪些观点属于二程:( )
  91. 下列哪部是成中英的作品:( )
  92. 下列不属于梁漱溟关于传统儒家思想看法的是: ( )
  93. 张载的主要著作是:( )
  94. 《易传》的“三才之道”不包括:( )。
  95. “隆礼重法”是谁的社会政治主张?( )
  96. 唐君毅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
  97. 以下哪种思想不属于孟子思想( )。
  98. 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
  99. 下列哪个是韩非的思想?( )
  100. 王弼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 )
  101. 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102. 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
  103. 提出“无情有性”观点的是:( )
  104. 下列不属于严复的译著所宣扬的思想是: ( )
  105.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集中表现在哪部著作中( )。
  106. 关于李大钊的思想说法错误的是( )
  107. 孙中山所说的“知”是从事实的系统考察得来的科学认识。他指出大科学家获取知识都通过考察万事万物的方法,考察的方法有( )种。
  108. 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 )
  109. 刘禹锡的哲学代表作有( )。
  110. 下列哪个是李大钊的文章( )
  111.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
  112. 李大钊是第一个由进化论的民彝史观转向唯物史观、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家。( )
  113. 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系统介绍和阐释,批判了各种唯心史观。( )
  114. 李大钊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实际的思想。( )
  11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
  116. 陈独秀认为,近代西方文明的精髓在于科学和民主,只有确立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现代价值观,才能“适于今世之争存”。( )
  117.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118. 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对尊孔思潮和封建礼教发动了急风暴雨式的抨击。( )
  119. 陈独秀曾宣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120.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极大推进了中国哲学的近代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进步。( )
  12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面临着三大任务:摆脱国内民族压迫和国际帝国主义压迫以实现民族独立;废除封建专制政体以实现人民民主;破除封建制度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束缚,以解决广大人民的民生问题。( )
  122.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
  123.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被称之为新三民主义。( )
  124.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一般称之为旧三民主义。( )
  125. 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政治原则,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也为当时实行国共合作、共同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 )
  126. 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在思维与存在、言论和事实的关系问题上, 体现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观点。( )
  127. 孙中山所说的“知”是从事实的系统考察得来的科学认识。( )
  128. 孙中山继承发展了中国近代以来赋予“知”、 “行”范畴以科学和实践意涵的趋向。( )
  129. 孙中山认为,获得理论知识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 )
  13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明确主张“行之非艰,知之惟艰”,提出了“行易知难”学说,称之为“孙文学说”。( )
  131. 梁启超认为历史进步的向善过程,就是人类幸福不断增益、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福祉的过程,发展了魏源的“变古便民”的历史观,具有近代人道主义精神。( )
  13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变法维新的骨干成员,时人以“康梁”并称。( )
  133. 梁启超和其他进化论者一样,认为竞争是进化的动力,提倡“破坏主义”,认为破坏是历史进化的必要手段。( )
  134. 梁启超认为“变”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 )
  135. 梁启超在哲学、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有“思想界之陈涉”之称。( )
  136. 谭嗣同著有《仁学》。( )
  137. 谭嗣同主张“兼西学”、“裨实用”,倡导新学,立志变法。( )
  138. 谭嗣同将封建“纲常名教”视做笼罩束缚人们的“网罗”,其“冲决网罗之学”对“纲常名教”尤其是君臣之伦作猛烈批判,称自己的“冲决网罗之学”为“仁学”。( )
  139. 谭嗣同注重“通”,强调“仁”的作用,以至将物质性的“以太”和作为道德观念的“仁”等同起来。( )
  140. 谭嗣同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在思想上提出“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 )
  141. 康有为设计的大同理想虽然具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现实意义,但只是一种空想。( )
  142. 康有为把“变者天道”称之为“天之理”。( )
  143. 康有为指出,事物的变易不是只有量的增减,而是一个不断进步、新陈代谢的过程。( )
  144.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集中表现在其著作《大同书》中。( )
  145. 康有为从“变者天道”推衍到人道,强调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处在不停息的变易进化过程中。( )
  146. 魏源的变易历史观,和龚自珍一样体现了变法改革的时代要求。( )
  147. 魏源借助公羊学提出了变古便民的历史观,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过程之中。( )
  148. 魏源的“变古愈尽”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 )
  149. 魏源在林则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 )
  150. 魏源认为历史变易之所以表现为不断走向社会进步的趋势而不可逆转,就在于“便民”。( )
  151. 龚自珍力主“更法”“改图”,揭露清代统治的腐朽,洋溢爱国热情。( )
  152.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思想家。( )
  153. 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
  154. 龚自珍认为只有“更法”才有可能挽救清王朝的衰颓。( )
  155. 龚自珍认为自我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来自主观精神的“心力”。( )
  156.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
  157. 王夫之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天地万物的存在方式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论述。( )
  158.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
  159. 王夫之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
  160. 后人称王夫之为“船山先生”。( )
  161. 方以智所说的“物”是一种表述思维对象的存在,既指具体物质性的东西,又指非物质性的东西。( )
  162. “盈天地间皆物”的命题是方以智关于世界根本性质的一种判断。( )
  163. 方以智所说的“物”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事物”,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
  164. 在方以智看来,事、器、心、性命、天地等皆是“物”。( )
  165.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主要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并充分吸收了气学与佛、道思想,将气本论的宇宙论与追问“所以”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带有杂糅性质的哲学体系。( )
  166.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
  167.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
  168. 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169.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 )
  170. 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
  171. 李贽对孔孟儒学及其绝对权威大胆批判,反对封建正统。( )
  172. 李贽是“非复名教所能羁络”的异端思想家。( )
  173. 李贽为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进行理论辩护。( )
  174. 李贽为受蔑视阶层的权利进行伸张,其观念带有近代人道主义性质。( )
  175. 李贽崇尚独立思考,鼓励个性发展。( )
  176.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有达到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高度,更不同于康德对启蒙的规定。( )
  177.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哲学家从个人学术立场出发,总结历史教训,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
  178. 陆九渊、陈献章的心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兴起”及“泰州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呼唤个体道德的觉醒,发展出个性思想萌芽,起到积极的作用。( )
  179.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
  180. 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既反映了市民阶层反封建的历史要求, 也受到农民大革命的影响,整体上表现出突破封建藩篱的民主意识。( )
  181. 罗钦顺的“气本论”思想由“程朱理学的理气论”演化而来。( )
  182. 罗钦顺将“程朱理学”演变为“气学”,主要目的是批评并对峙于王阳明心学,在他看来,心学不过是玩弄佛禅之学的“虚灵之妙”。( )
  183. 罗钦顺在朱子学者基础上,提出“理只是气之理” 的观点。( )
  184. 罗钦顺将宋代以来所有的心学都归结为禅。( )
  185. 罗钦顺提出“唯物主义气本论”思想。( )
  186. 元代儒学的发展是与元统治者对儒学的认同和提倡同步的。( )
  187. 元代和会朱陆的代表人物,是由朱门的正宗后学吴澄来实现的。( )
  188. 王阳明的哲学体系集我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主要包括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等思想命题。( )
  189. 一般认为,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形成的标志,心即理是他思想成熟的第一个哲学命题。( )
  190.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与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并立。( )
  191. 在陆九渊看来,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价值根源意义的“本心”,说到底也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 )
  192. “本心即理”是陆九渊心学最重要的核心命题。( )
  193. 陆九渊认为“本心”就是人先验的道德理性或价值自觉能力, 是人本来就具有的,是不假思索、不假安排的本有之知、本有之觉,所以称之为“本心”。( )
  194. 陆九渊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心等同于理,认为“心即理”。 ( )
  195. 陆九渊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本心”。( )
  196.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影响最为深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
  197. 从南宋末到明清几百年间,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王朝正统的官方哲学。( )
  198. 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由理和气所构成,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气之所以聚散的根据。( )
  199. 朱熹在主张“理一”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并着力于考察事物的差异与“分殊”。( )
  200. 按照朱熹的说法,事物尚未存在之前,事物之理已预先存在。( )
  201. 二程“洛学”属于北宋理学中以“理”为本的一个学派。( )
  202. 二程从“性即理”的根本立场出发,对传统儒学心性论中“理”、“命”、“性”、“心”、“情”等范畴的区别和关联进行了深刻论述。( )
  203. 在确立理本论方面,二程兄弟的主张一致, 但在境界、工夫层面,二人思想又有所不同。( )
  204. 除了 “识仁”、“定性”的工夫论之外,二程还主张“主敬”和“格物致知”。( )
  205. 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为最高哲学范畴,是从二程开始的。( )
  206. 张载对佛道两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
  207. 张载是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 )
  208. 关于认知,张载总体上是以“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来把握的。( )
  209. 关于人性,张载总体上持一种双重人性的观点。( )
  210. 在北宋的儒学复兴思潮中,张载高举辟佛排老的旗帜。( )
  211. 周敦颐提出了“无极而太极”这一重要命题。( )
  212. 周敦颐提出了寻求“孔颜乐处”,实现理想人格的重要命题。( )
  213. 周敦颐把“无极”和“太极”两个哲学范畴统一起来,重新对本原的实体进行哲学加工,把本原的实体规定为“实有而非物”、“本无而不空”的绝对体,显示了他“合老庄于儒”、融合儒道理论的新动向。( )
  214. 周敦颐对以往哲学思辨的深刻理论总结,为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奠定了哲学基础。( )
  215. 周敦颐是最先为理学理论形态建立宇宙论架构的人。( )
  216.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
  217.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倡导者。( )
  218. 柳宗元哲学最大的特色是在继承和发展王充朴素唯物主义元气自然观的基础上,恢复了宇宙论中的自然主义路向。( )
  219. 刘禹锡的代表作《天论》提出“天与人交相胜”之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 )
  220. 柳宗元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基本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所强调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种独到的进步思想。( )
  221.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八大宗派之一。( )
  222. 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 )
  223. 禅宗弟子突出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心性哲学。( )
  224. “见性成佛”的理论基础是“自性清净”的心性学说。( )
  225. 《坛经》是唯一被称之为“经” 的中国佛教典籍。( )
  226. 相对于两汉经学而言,魏晋学术的主流是“玄学”。“三 玄”是《老子》、《庄子》与《周易》。( )
  227. 王弼主张“得意忘象”的认识论。( )
  228. 王弼坚持“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
  229. 何晏、王弼极力主张名教出于自然。( )
  230. 王弼主张“崇本息末”的名教观。( )
  231. 王充以元气作为宇宙的终极本原。( )
  232. 王充主张,元气化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
  233. 王充以心考物,以事证验,表明他是以经验知识为依托建构自然宇宙论,同时以经验知识为依据抨击有神论的。( )
  234. 王充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元气化生万物也是自然的过程。( )
  235. 王充批判神学对后来的无神论者范缜及后世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
  236. 董仲舒把“五行”的观念纳入他的“天道”生化体系中。( )
  237. 董仲舒认为,冬夏(春秋)之季节变迁,就是由阴阳之出入起伏而带出的。( )
  238. 董仲舒从“天人相与”的观点出发,论证“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系统回答了汉武帝关于政权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 )
  239. 董仲舒强调:“天”(天地)是万物化生的本原与依据。( )
  240.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唯心主义思想家。( )
  241. 贾谊主张,治国之术,必须以儒家的价值信念为主导。( )
  242. 在贾谊看来,国家的安全和危险,君主的尊严和屈辱,管理的尊贵和卑贱,都要以人民是否服从为转移。( )
  243. 陆贾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 )
  244. 陆贾认为,政治的最高理想是“无为而治”。( )
  245. 西汉开国数十年间,以黄老学“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主导。( )
  246. 公孙龙的名实论和指物论对先秦哲学和名辩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也有很大缺陷。( )
  247. 公孙龙第一次从哲学上对名实概念予以阐释和总结,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名辩理论。( )
  248. 公孙龙认为:天下有两种存在,一是“物”,一是“指”。( )
  249. 公孙龙承认具体之物的实在性,而又认为“坚”和“白”等共相也是实在的。( )
  250.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其“名实论”的一个理论延伸。( )
  251. 惠施所讲的“大一”和“小一”的对立统一,实际上涉及空间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 )
  252. “历物之意”可以说是对世界万物作数理和哲理的分析。( )
  253. “至大无外”即无限大,谓之“大一”;“至小无内”即无限小,谓之“小一”。( )
  254. 惠施的“历物 之意”揭示了矛盾,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 )
  255. “今日适越而昔来。”这一命题讲的是时间的相对性。( )
  256. 韩非的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变革实践在理论上的反映。( )
  257. 韩非认为,“法”“术”“势”三者功能虽异,但相互促进。( )
  258. 韩非认为,法、术、势三者各有其特殊的职能。( )
  259. 韩非秉持了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政治理想,坚持倡导“立法术”“利民萌便众庶之道”。( )
  260. 韩非是后期法家最著名的代表。( )
  261. 荀子对先秦时期的天人关系、人性善恶(e)、礼法关系、名实之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
  262. 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建基在他的天人观和性恶论上。( )
  263. 荀子关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贯彻到人性论的领域,就是讲“性伪之分”。( )
  264. 荀子的天道观开启了中国古代天道观的一个新思路,具有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265. 荀子明确提出了 “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266. 《易传》把“天地变化”或“天之道”作为“人事”应该效法的准则或楷模,这在《象传》对六十四卦卦辞的解释中表现得最为明确。( )
  267. 《易传》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 )
  268. 《易传》认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
  269. 《易经》一书中具有丰富的运动变化思想。( )
  270. 《易传》对《易经》的哲理阐释包含着许多精湛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持久的影响。( )
  271. “道”在庄子那里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解读。( )
  272. 庄子承袭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理解,并有所发展。( )
  273. 在庄子看来,具体的人心有世俗性和经验性,往往具有负面的意义,他称之为“成心”“师心”“机心”等。( )
  274. 就道论而言,老子更多地关注道与物的关系,庄子则进一步扩展至道与“心”的关系。( )
  275. 庄子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即心要主宰物而不是受制于物,这才是得道的状态。( )
  276. 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 )
  277. 孟子在同告子的论辩中提出了性善论。( )
  278.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 “人”的根本属性,具有“四心”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
  279. 孟子认为,良知内在于人,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在我者也”。( )
  280. 孟子从他的性善论出发,提出了 “仁政”学说。他由“不忍人之心”推论出“不忍人之政”。( )
  281. 墨子认为,鬼神处于天之下,人之上,故而主张“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
  282. 墨子用“兼相爱,交相利”来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丰衣足食、社会关系的和谐。( )
  283. 墨子认为,“仁者”就是能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 )
  284. 墨子认为,最根本的社会公利乃是人民的衣食富足。( )
  285. 墨子主张利用“天”和鬼神作为其实现社会理想的精神信仰保障。( )
  286. 老子认为,以“无”为特性的“道”无限生机和玄妙莫测。( )
  287. 老子认为,道贯穿在万物之中,是万物效法的根本原则。( )
  288. 老子认为“道”作为最根本的存在,蕴含 “象”、“物”、“精”、“信”。( )
  289.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体现在他对“柔弱”和“坚强”的辩证关系 的阐释上。老子认为,柔生强死。( )
  290. 老子认为,万物相反相成、循环往复。( )
  291. 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 )
  292. 在孔子的思考中,“天”也具有意志等精神方面的属性。( )
  293.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 )
  294.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礼”论,并在反思和倡导周“礼”的过程中,对“礼”有所提升和发展,从而使“礼”逐步具有了哲学的义蕴。( )
  295. 孔子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
  296. 创世神话 是我们的祖先对当时经验不能解释的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想 象、猜测和幻想的结果,凝聚着他们的生活和实践的智慧。( )
  297.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十翼”被称为《易传》。( )
  298. 盘古以自己的身体化生天地万物的观念为后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源。( )
  299.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一样,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存在于民族共同记忆之中。( )
  300. 中国哲学形成于殷周之际。( )
  30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
  302.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
  303.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我国最早的哲学史专著( )
  304. 在中国文化之中“哲”字代表智慧、聪明的意思。 ( )
  305. 中国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