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试
1.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音乐 B:饮食 C:时间 D:气节情志
答案:A
2.《诗经》收录了大致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
A:东周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叶 D:夏代 3.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B: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4.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其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干兴师”--秦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列,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共三章,均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5.下面对《国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上诗作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B:诗作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C:诗作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生动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D:.诗作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6.下列对《白马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B:“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C:“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D:“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7.《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描写 B:侧面烘托 C:场面描绘 D:象征暗示 8.下面对《国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B:“旌蔽日兮敌若云”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两句突出地赞颂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D:“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战十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对烈十的钦侗与悼念。 9.“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18)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