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性目标是有美国课程论专家( )提出的。
A:博比特 B:斯坦豪斯 C:艾斯纳 D:泰勒
答案:艾斯纳
2.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 )概念。
A:上位 B:下位 C:平行 D:其他项都不是
答案:下位
3.项目活动是以( )的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
A:其他项均不是 B:社会问题 C:学科知识 D:问题解决
答案:问题解决
4.教学活动是否以( )为中心,是否能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这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的核心要素。
A:课程内容 B:幼儿 C:教师 D:环境
答案:幼儿
5.下列哪个目标不是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 )
A: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B: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C:具有健康的体态 D:初步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
答案:初步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
6.普遍性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原则。
A:一般性 B:精确性 C:可操作性 D:具体性
答案:一般性
7.发展适宜性体现在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处于幼儿的( )
A:敏感期 B:最近发展区 C:其他项均不是 D:兴趣点
答案:最近发展区
8.显性课程的特点是( )
A:非预期性 B:内隐的、无计划的 C:外显的、有计划的 D:侧重情感、意志的发展
答案:外显的、有计划的
9.(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A:游戏 B:常规 C:课程 D:体育
答案:游戏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 )
A:情绪状态 B:周围环境 C:睡眠状态 D:认知规律
答案:认知规律
11.蒙台梭利的课程是以儿童的( )为出发点的。
A:兴趣 B:内在需求 C:年龄阶段 D:心情

12.( )教师开展每月教育工作的依据。
A:其他项均不是 B:月课程计划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3.课程运作的”终点“即是对( )的评价
A:课程内容 B:课程实施过程 C:课程效果 D:课程方案 14.下列哪个目标不是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 )
A: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B: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C: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D: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5.幼儿每天户外的活动时间应不少于( )小时。
A:2 B:1 C:0.5 D:3 16.过程模式的创立者是( )
A:劳伦斯.斯坦豪斯 B:惠勒 C:博比特 D:泰勒 17.( )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 B:博比特 C:惠勒 D:塔巴 18.《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 )、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A:语文 B:言语 C:语言 D:心理 19.活动课程是运用( )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A:逻辑组织法 B:心理组织法 C:社会问题 D:伦理组织法 20.( )与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A:陶行知 B:张宗麟 C:张雪们 D:其他项均不是 21.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包括( )。
A:师生互动的质量 B:学习环境 C: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 D: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2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实施应注意( )
A: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B:其他项均是 C:建立科学的日常生活制度 D: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23.当幼儿的兴趣与教育目标不一致时,教师要做到( )
A:注意分析幼儿的表现 B:心中有目标 C:眼中有幼儿 D:着眼幼儿的发展 24.以下目标中,( )是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的。
A: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B: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猜测。 C: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房子变化的趣味 D:观察并发现男孩、女孩明显的外部特征差异,知道自己是男(女)孩。 25.在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类型有(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游戏课程 D:核心课程 26.张雪门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大小学有不同在于( )
A:整体的 B:偏重个体的发育 C:分科的 D: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27.对幼儿园课程理念,主要从( )方面进行评价。
A:正确性 B:一致性 C:清晰性 D:贯通性 2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可分为( )
A:单元目标 B: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C: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D:年龄阶段目标 29.参观活动的组织有以下流程:( )
A:参观后的延伸活动 B:制订参观计划及准备活动 C:选择参观场所 D:实地参 30.课程开发人员对课程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 )课程。
A:完善 B:修订 C:开发 D:推广 31.在确定主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
A:对儿童的经验和需要分析 B:对主题自身特性的分析 C: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 D: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2.合理的生活常规标准有( )
A: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可以做到的。 B:合理的制度 C: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交往顺利之必需 D:保障幼儿健康安全之必需。 33.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有( )。
A:情绪 B:做人 C:智力 D:身体 34.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指课程实施的过程是( )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A:课程内容 B:组织模式 C:课程方法 D:课程目标 35.合作式参与指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之中,并主宰游戏的进程。( )
A:错 B:对 36.教师在实际编制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调整,强化某个环节的执行。( )
A:对 B:错 37.园本课程一定是特色的,但特色课程不一定是园本的。( )
A:对 B:错 38.斯坦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 )
A:对 B:错 39.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适合幼儿,是幼儿学习的载体。( )
A:错 B:对 40.区域活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
A:错 B:对 41.课程内容的提升不是强加给幼儿的,更不是揠苗助长,而是对幼儿进行无痕迹的智慧点拨。( )
A:错 B:对 42.幼儿园隐性课程虽然并未明确在教学计划之内,但它客观存在 于教育中,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A:错 B:对 43.课程效果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
A:对 B:错 44.不同的课程理念,会体现出不同的儿童观、教育观与学习观。( )
A:错 B:对 45.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丰富幼儿关于家庭中父母及其子女的职责与关系方面的感性经验。 ( )
A:对 B:错 46.幼儿评价教育的内在准则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
A:错 B:对 47.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包括静态的组织和动态的组织两个方面。 ( )
A:对 B:错 48.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 )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