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测试
1.哪部作品开头设置了朱老巩护钟失败身亡、朱老忠为父报仇千里还乡的情节( )。
A:《青春之歌》 B:《红旗谱》 C:《创业史》 D:《红岩》
答案:B
2.以下人物形象不属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革命英雄形象系列的是( )。
A:少剑波 B:史更新 C:甫志高 D:黑老蔡 3.丁玲的哪部作品与她之前的小说有了较大转变,不但通过细部描绘细微地呈现出鲜活的乡村景象和乡村秩序,而且将群众的鲜活语言以及地道的方言土语有效地融入到小说叙事之中,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语言风格( )。
A:《我在霞村的时候》 B:《在医院中》 C:《三八节有感》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20世纪40-50年代,中国文学中心位置作家群体的的转移,带来了文学地域中心转移,出现了什么样的转移现象( )。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 B:从西北、中原向东南沿海转移 C: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转移 D: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 5.下列不属于延安文艺对当代文学的启示是( )。
A:自觉地把自己的创作纳入世界文化现代化的潮流之中 B:学习和吸收国外创作理论和技巧 C:要用《讲话》精神指导当下文学创作实践 D:要坚持发扬能体现本民族特征的文学传统 6.下面哪部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借鉴了《三国演义》的“五虎将”的英雄塑型方式( )。
A:《青春之歌》 B:《创业史》 C:《上海的早晨》 D:《林海雪原》 7.民间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解放区文艺一直延伸到了50-70年代文学,具体有哪些?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百花文学”的兴盛 B:文革期间的样板戏对民间文化的进一步改造 C:延安时期对传统旧文艺的改造 D: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道路的困境 8.在革命话语的选择下,民间文化中哪些精神与革命精神有效结合,共同凝铸为解放区文艺和共和国文艺的新精神( )。
A:启蒙精神 B:自由精神 C:爱国精神 D:英雄精神 9.从20世纪40年代起,革命文艺的审美主体发生着变化和移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A:文学创作主体的变化 B:文学书写对象的变化 C:文学评价主体的变化 D:文学批评方法的变化 10.下列哪些运动属于新中国以后群众文艺创作运动( )。
A:工农兵创作热潮 B:文革期间的“革命样板戏”学唱、学演 C: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 D:新文字运动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5)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