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琴书在山东的长久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南路、北路、东路三大主要路数,其中南路是以济南为中心,流行于鲁西、鲁中、渤海一带。( )

  2. 答案:错
  3. 《格萨尔王传》说唱具有“音乐诗剧式”的艺术表现,采用的是散文和诗歌相结合的“散韵合体”,以“散-韵-散-韵”的结构循而往复。( )

  4. 答案:对
  5.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享誉世界的长篇英雄史诗,全部篇章总计8000余万字,堪称当今世界史诗之最,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

  6. 答案:对
  7. 唱腔指中国戏曲音乐中,在同一“音乐源”基础上滋生、发展、繁衍而形成的“曲调群”。( )

  8. 答案:错
  9. 豫剧《花木兰》的音乐结构体制以板腔体为主,兼用部分曲牌。( )

  10. 答案:错
  11. 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与苏联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的布莱希特并成为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

  12. 答案:对
  13. 藏戏传统剧目有《曲结诺桑》、《朗萨文波》、《文成公主》、《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等八部,俗称“八大藏戏”。每个剧目为三部分,“顿”、“雄”和“扎西”。( )

  14. 答案:对
  15. 《成相篇》是周代民间流行的长篇叙事歌曲,当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曲艺形态。( )

  16. 答案:对
  17. (         )是著名的越剧旦行演员。

  18. 答案:袁雪芬
  19. ( )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讲述的是马谡、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一段历史故事。

  20. 答案:《空城计》
  21. 《岳母刺字》是一出( )唱主导的戏。

  22. 答案:老旦
  23. 秦腔是中国戏曲音乐中最早使用( )的声腔。
  24. 高腔在我国分布较广,涉及( )等剧种。
  25. “盘索里”是朝鲜族的民间说唱,表演形式由( )。
  26. ( )中的代表曲目有《文成公主》、《诺桑王子》、《朗萨姑娘》、《白马文巴》等。
  27. 戏行内素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体现了戏曲( )的特征。
  28. 下列不属于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的是( )。
  29. 《挑花车》是( )的代表剧目。
  30. ( )唱腔有“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之说。
  31. 说唱故事时,以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的念白称为( )
  32. 吕剧发展史上有很多传统剧目,下述不属于这一范围的是( )。
  33. 戏曲音乐的特点有三:综合性、( )、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34. 广西文场属( )类曲种。
  35. 戏曲中( )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常被作为区别剧种的重要标志,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志。
  36. 西河大鼓属于说唱音乐中的( )
  37. 戏剧性是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它是以主人公的( )人称来表演故事的。
  38. “大本曲”是白族的民间说唱曲种,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素有( )之说。
  39. 京剧著名的旦角演员有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 ),人称“四大名旦”。
  40. 少数民族曲艺具有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通常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使用第( )人称叙事。
  41. 藏族“格萨尔王传”说唱的艺人,被称为( )。
  42.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但最初是在湖北黄梅(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3.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鼓师( )将京剧和河北梆子的锣鼓经进行改革,创造了吕剧独有的锣鼓经。
  44. 下列不属于单一梆子腔剧种的是( )。
  45. 京剧《空城计》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使用的音乐结构方法是(       )
  46. 广西文场的音乐是江浙一带的“( )”传入桂林后逐渐形成的。
  47. 山东琴书的板式主要有( )
  48.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有三大史诗经典,其中包括( )。
  49. 北方多见于英雄史诗,南方则常见的是创世纪史诗。如( )属于南方创世纪类史诗说唱。( )
  50. 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其标志即是杭州等城市出现的说唱艺人演出卖艺的专门场所-“勾栏(乐棚、游棚)、瓦肆(市、舍)”。( )
  51. 东北二人转属于说唱音乐中的杂曲类。( )
  52. 老生,多扮演中年以上、性格稳重的男性人物,因戴“髯口”(胡须),所以也称“须生”。( )
  53. 文丑,俗称“开口跳”,京剧《三岔口》即是一出文丑和短打武生代表剧目。( )
  54. 说唱音乐的念白主要分为韵白和散白两种。( )
  55. “曲艺”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礼记·文王世子》,此篇有云:“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这里的曲艺,是医卜、武艺、工艺、诗词等“小技”的统称,带有贬义。( )
  56. 以梆子、皮黄为代表的声腔属于( )。
  57. ( )有两大流派,一派多唱“上五音”,一派多唱“下五音”。
  58. 净,俗称“花脸”。京剧《铡美案》中的包拯属于( )。
  59. 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能,其“念”中的韵白是以( )为基础。
  60. 西皮腔是由( )传到湖北后,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而成的。
  61. 乔清秀是( )的著名演员。
  62. 戏曲的明代四大声腔系统是指( )系统、高腔系统、梆子腔系统、皮黄腔系统。
  63. 四川“金钱板”属于说唱音乐中的( )
  64. 《拷红》是( )著名的传统曲目之一。
  65. 姚宗贤是( )山东琴书的非遗传承人。
  66. 京剧《西厢记》中红娘的行当是( )。
  67. 《挑滑车》中的高宠属于(  )。
  68. ( )年,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先声。
  69. 行当的划分标准很多,如根据性别划分、根据年龄划分等。而闺门旦、老旦采用的既是( )的划分方法。
  70. 昆山腔于( )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
  71. “锣鼓音乐”主要指独立于唱腔音乐与丝竹音乐之外的那部分器乐音乐。戏曲传统中常将这部分称为( )。
  72. 一般认为,秦腔的音乐来源与( )一带的民间歌舞。
  73. 京剧诞生初期,“生行”艺术长足发展,老生“前三杰”、“后三杰”不断涌现。前三杰中有程长庚、余三胜、( )。
  74. 歌舞戏是宋杂剧、南戏和金院本的先声,是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基石,( )都是其重要的代表作曲。
  75. “百汪扎”的历史考证有两种说法( )。
  76. 在阿尔泰语系的众多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传承数千年的蒙古族“陶力”,传承数百年有( )。
  77. 诸宫调诞生于北宋,《天宝遗事诸宫调》和《双渐苏卿诸宫调》是元代最著名的诸宫调唱本,在连缀使用的曲牌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曲调。( )
  78. 藏戏的表演方式是唱、舞、韵、白、技、表等六功。( )
  79. 单弦牌子曲属于渔鼓道情类曲种,表演者手中使用的简板是此类曲种的重要标志之一。( )
  80. 荀派代表剧目《红娘》中红娘属于青衣行当。( )
  81. 戏曲属于戏剧范畴。是中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融歌、舞、剧为一炉,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
  82. 京剧文场一般以京胡为主,辅以京二胡、三弦和( ),人称文场“四大件”。
  83. ( )的调式很特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
  84. 京剧的历史若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迄今约有( )多年。
  85. 从音乐表现的主要功能上看,曲艺音乐是一种( )性的音乐。
  86. 变文亦称“俗讲”,盛行于中( )的长安大寺院中,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87. 评剧音乐有俩个来源:一是河北的“( )”,一是东北的“二人转”。
  88. “南词北鼓”指的是南方的( )和北方的( )。
  89. 西河大鼓是流行在我国的( )说唱曲种
  90. 清音的前身称:“月琴”,( )年正式定名为四川清音。
  91. 王毓宝是我国( )的曲艺名家。
  92. 白族说唱“大本曲”素有“三腔九转十八调”之称,其中“三腔”指南腔、北腔、( )。
  93. 京剧剧目《霸王别姬》中霸王所使用的念白是( )
  94. 豫剧、晋剧属于( )系统的剧种。
  95. 京剧虽形成于北京,但其主要声腔皮黄腔,却来自于( )。
  96. 演员邹忠新是( )的曲艺名家。
  97. 京剧、汉剧属于( )系统的剧种。
  98. 藏戏两大剧种,一类是流传于卫藏方言区、康方言区的藏戏,藏语称;一类是流传于安多方言区的安多藏戏,藏语称( )。
  99. 少数民族中,曲艺题材品种繁多,其中是少数民族特有而汉族没有的曲艺形式是史诗类说唱。( )
  100. 生多扮演剧中男性角色,扮演孩童者多称为“娃娃生”。( )
  101. 弹词类曲种多由演唱者亲操乐器伴奏,并以琵琶、三弦等弹拨乐为主。( )
  102. 帮唱即有多人以齐唱或合唱的形式,表现群众高昂情绪或为增添特定环境气氛的一种表现形式。( )
  103. 《梁祝下山》是北京琴书的传统曲目。( )
  104. 弹词的体裁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开篇四类。( )
  105. 昆山腔在我国分布较广,涉及( )等剧种。
  106. 【凤阳歌】是( )的主要唱腔。
  107. 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能,其“打”中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对打和独舞的,称作( )。
  108. 曲艺,民间称谓又叫“说唱”,是以民间( )为基础,融入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109. ( )说唱的曲调多来自于明清俗曲,并以曲牌连缀为结构方式。
  110. “皮黄腔”是西皮腔和( )的合称。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9)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