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社会学界最先采用帐簿调查法研究中国工人家庭生活的学者是( )。
A:田汝康 B:陶孟和 C:史国衡 D:李景汉
答案:陶孟和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贯穿了( )这样一种精神。
A:公民精神 B:民主协作 C:“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士大夫精神 D:地方自治
答案:“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士大夫精神
3.史国衡最重要的社会学贡献是( )。
A:农业研究 B:文化和传统研究 C:对于工业化过程中劳工问题的研究 D:乡村研究
答案:对
4.康有为的“三世说”有如下颠覆性意义( )。
A:推动了地方自治 B:推动社会变革 C:反对君主专制 D:颠覆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统治思想
答案:对
5.吴晗认为,绅权不是皇权的延伸,也不是皇权统治人民的一种辅助机制。
A:对 B:错
答案:错
6.中国用家庭记账法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A:错误 B:正确
答案:错误
7.晏阳初等人出版了多种公民教育的材料,进行农村自治的研究,指导公民活动和开展家庭教育。公民教育是平民教育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答案:错误
8.潘光旦这批知识分子并未受到传统的儒家士大夫文化的思想熏陶。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9.比起美国传教士,第一代中国社会学者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得更深切,在运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时,能够更切合中国的实情,调查结果也更为精细、可靠。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0.到1961年6月底,潘光旦在政治上已经相当彻底地从自由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1.吴景超主张一个综合的阶级定义,用三分法划分阶级,就是除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外,还有一个中产阶级。
A:正确 B:错误

12.在蒋旨昂看来,社区的现代化可能起到反效果,即,生活在社区里面的人们非但不体会这些新机构的便利,反而认为它们很累赘。
A:正确 B:错误 13.吴景超对于阶级的看法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A:错误 B:正确 14.潘光旦认为,“位育”比“适应”更恰当,因为这个概念原有动静两个方面,“位”代表静的一面,“育”代表动的一面;“适应”仅反映了静的一面。
A:正确 B:错误 15.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需要整理改造,而不是阶级革命;农民地位需要增进,而不是翻身。
A:错误 B:正确 16.工业化学派认为,经济建设是复兴国家惟一的途径,生活的改良,教育的提高,国家基础的巩固,国际关系的安定,这一切都仰仗经济建设。
A:正确 B:错误 17.魁阁学者田汝康的著作《芒市边民的摆》,又作《摆夷的摆》。
A:正确 B:错误 18.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统治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的学说,被认为是一种叛逆行为,不被当时的政权和主流学术界所接受。
A:错误 B:正确 19.陶孟和的《北平生活费之分析》调查,有较强的呼吁社会革命、推动民生事业的意义。
A:正确 B:错误 20.没有文化仍然可以有社会,诸多社会现象是不可以用文化活动来解释的。
A:错误 B:正确 21.文化失调往往不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出现。
A:对 B:错 22.严复借助赫胥黎的观点进一步批评斯宾塞“任天为治”的观点。
A:错误 B:正确 23.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时,意思是说历史进程中的种种物质基础不重要。
A:正确 B:错误 24.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对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都持有怀疑态度。
A:错误 B:正确 25.以下不属于魁阁学者群体的主要代表作的是( )。
A: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B:昆厂劳工 C:个旧矿工 D:禄村农田 26.乡村建设运动参加者单位繁多,派别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得到政府的支持 B:组织方式一样 C:目的都是为了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D:手段和途径一样 27.中研院社会科学所关注和推动战时经济研究的人是( )。
A:孙本文 B:陶孟和 C:陈达 D:李景汉 28.中研院社会科学所推动战争经济研究的原因是( )。
A:现代战争中经济消长与前途关系密切 B:学者个人兴趣 C:公众的要求 D:政府所要求的 29.吴景超提出,解决第四种国家困境的途径是( )。
A:利用资源 B:节制人口 C:改良技术 D:公平分配 30.吴景超的研究的总体思路是( )。
A:注重理论建构 B:制定社会政策要从事实入手 C:注重社会调查 D:探求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31.在孙本文看来,研究文化对于国家有如下意义( )。
A:证明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 B:恢复民族自信力 C:宣扬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D:可推动政治变革 32.林耀华在研究方法上受到( )的影响。
A:帕克的社区研究法 B:库利的“精细观察法” C:吉丁斯的社会心理研究 D:库利的“生活研究法” 33.谭嗣同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具体主张如下( )。
A: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 B: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C:民为本,君为末 D: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34.郭嵩焘的主要主张是( )。
A:军事是国家的基石 B:应接受西方的制度和学术 C:知识是国家的基石 D:谴责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