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东联盟)

  1. 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现有下列口服剂型: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则一般情况下,它们的生物利用度的大小顺序是

  2. A:递增 B:先减后增 C:递减 D:先增后减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先减后增。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数量有关,而口服剂型中,溶液剂和混悬剂属于液体剂型,由于液体的流动性较好,药物可以迅速溶出,但胃肠道中的崩解速度相对较慢,因此生物利用度较低。颗粒剂和胶囊剂属于固体颗粒剂型,颗粒之间可以相互黏附,促进药物的释放,且胶囊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片剂和包衣片属于普通片剂,由于片剂的表面积较大,药物释放较快,但包衣片由于包衣的保护作用,药物释放速度较慢,因此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因此,一般情况下,口服剂型中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小顺序为先减后增。'
  3. 下列关于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空腹服用维生素B2比饱腹服用吸收好 B:对于需胃内吸收的药物,空腹服用比饱腹服用好 C:脂肪类食物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其吸收 D:食物的存在可增加药物的扩散速度,进而促进吸收
    答案:pH减小有利于酸性药物的吸收_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_消化道吸收部位的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a决定的AI参考:正确选项是【B:对于需胃内吸收的药物,空腹服用比饱腹服用好】。解释:B选项描述的是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对于需胃内吸收的药物,空腹服用比饱腹服用好。这是因为空腹时胃内没有食物,药物可以迅速进入小肠,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而饱腹时,胃内容物较多,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较长,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其他选项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或缺乏科学依据。A选项描述的是维生素B2的吸收情况,与题目中讨论的药物吸收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描述的是食物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影响,与药物吸收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描述的是药物扩散速度与吸收的关系,但食物的存在是否会直接影响药物的扩散速度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
  5. 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6. A: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C: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实验 D: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
    答案: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
  7. 以尿药排泄速度作图时,收集尿样的时间间隔超过1倍半衰期将有( )误差

  8. A:8% B:2% C:1% D:19%
    答案:2%
  9. 下列关于药动学参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 A:药动学隔室模型中的“隔室”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隔室 B:体内总消除速率常数为各个过程消除速率常数之积 C:一级速率常数和零级速率常数的单位均是“时间-1” D:对于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而言,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或给药方法而改变。
    AI参考:正确选项是“D:对于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而言,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或给药方法而改变。”解释:A选项错误,药动学隔室模型中的“隔室”不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隔室,而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假想室。B选项错误,体内总消除速率常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个过程消除速率常数之积,它描述的是体内药物消除的总体速率。C选项错误,一级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浓度-1时间”单位,零级速率常数单位才是“时间-1”。而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指的是血浆药物浓度与服药剂量成正比关系的药物,因此t1/2即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或给药方法而改变。在体内,药物的数量会以恒定的速度减少,这个恒定的速度就是药物的消除率,一半的药物需要多长时间消除,就是药物的半衰期。'
  11. 某药符合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若剂量增加一倍,则作用持续时间

  12. A:延长一倍 B:延长一个半衰期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对
  13.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规定,高溶解性的药物是指

  14. A:在37℃,pH在0-7.5的范围内,剂量值小于500ml的药物 B:在37.5℃,pH在1-7.5的范围内,剂量值小于250ml的药物 C:在37℃,pH在1-7.5的范围内,剂量值小于250ml的药物 D:在37.5℃,pH在0-7.5的范围内,剂量值小于500ml的药物
    答案:在37℃,pH在1-7.5的范围内,剂量值小于250ml的药物;
  15.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16. A: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B: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17. 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18. A:脂溶性药物 B:未解离型药物 C:解离型药物 D:水溶性药物 E:小分子药物

  19. 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20. A: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21. 以下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顺序是( )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

  22. A:递减 B:先减后增 C:递增 D:先增后减
    AI参考:正确答案是【先减后增】。药物的释放速率顺序是先减后增,即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的释放速率依次降低。其中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是按照混合体系的介电常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混合体系中物质的介电常数与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呈正比关系。当介质含有的某种溶质成分越多时,它的介电常数就会增大。药物浓度越稀薄,释放速度越快;药物浓度越稠厚,释放速度越慢。而油混悬液在先减小后增加是因为初期因为扩散系数高而快速释放,但是最后因体积较小扩散又受限释放较慢。O/W型乳剂与W/O型乳剂两种剂型是通过添加水或油来进行调节的,因此药物释放速率也是先减后增。因此,正确答案是先减后增。'
  23. 药物的溶剂化物能够影响其溶出速率,对于①无水物②水合物③有机溶剂化物三种溶剂化物来说,在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按如下的顺序增加的

  24.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25.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

  26. A:胃内容物的粘度和渗透压 B:身体姿势 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 E:精神因素

  27.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值较大,表明该药物

  28. A:体内分布广泛 B:主要分布在血液 C:主要分布在尿液 D:主要分布在淋巴液

  29. 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30. A:dC/dt=K/S/Cs B:dC/dt=KS/Cs C:dC/dt=K/SCs D:dC/dt=KSCs E:dC/dt=KCs

  31. 当滴注时间达药物生物半衰期的( )倍时,血药浓度可达稳态水平的90%

  32. A:6 B:4 C:5 D:3

  33. 下列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剂型因素的是

  34. A:前体药物 B:药物的毒性 C:给药途径 D:辅料的性质 E:溶出速率

  35. 有关派伊尔结描述错误的是

  36. A: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 B:≤10u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C:与微粒吸收相关 D:回肠含量最多 E: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构成

  37. 以下不属于被动转运特征的是

  38. A: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B:不消耗能量 C:包括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 D: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39. 描述“被动转运”过程的方程是

  40. A:Stoke定律 B:费克定律 C:Noyes-Whitney D:Henderson-Hasselbalch

  41. 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42. A: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C: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 D: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

  43. 药物消除90%以上时,至少约需( )个半衰期

  44. A:5 B:4 C:3 D:6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药物消除90%以上时,至少约需3个半衰期。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因此药物消除90%以上时,说明药物已经从体内消除了一大半,至少需要再经过三个半衰期,才能完全消除。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45.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那一项

  46.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重吸收

  47. 下述描述自身酶抑制作用不正确的是

  48. A: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B:产物抑制 C:时间依赖药物动力学 D:米曼型动力学

  49. 在口服制剂中,下面哪一个可能是药物吸收的限速步骤:I. 药物的崩解度II. 活性药物的溶解度III. 活性药物通过小肠壁的扩散

  50. A:I、II和III B:I C:II和III D:II

  51.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52. A:药物的多晶型现象 B: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D:药物的分子量

  53. 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54. A:片重差异 B:药物颗粒的大小 C: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D:片剂的崩解度 E:压片的压力

  55. 下列关于双隔室模型口服给药表达式正确的是

  56. A:C=Me-kat + Le-αt + Ne-βt B:C=Ne-kat + Me-αt + Le-βt C:C=Ne-kat + Le-αt + Me-βt D:C= Le-kat + Ne-αt + Me-βt

  57.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58. A:增加颗粒大小 B:肠溶衣 C:缓释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薄膜包衣片

  59. 下列关于药物的跨膜转运叙述错误的是

  60. A:P-糖蛋白的作用机制类似于主动转运,只不过是一个逆吸收的过程 B:大部分药物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 C:药物的跨膜转运途径分为细胞通道转运和细胞旁路通道转运两种 D:被动转运可以分为易化扩散和膜孔转运

  61. 药物消除是指

  62. A:渗透 B:吸收 C:分布 D:排泄 E:代谢

  63. 药物的处置是指

  64. A:渗透 B:分布 C:吸收 D:代谢 E:排泄

  65. 下列因素中,能加速胃排空的是

  66. A:吗啡 B:普萘洛尔 C: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D:胃大部分切除 E:胃内容物粘度降低
    AI参考:正确选项为:C: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E:胃内容物粘度降低。解释:1. 吗啡可以抑制胃排空,因此是减缓胃排空的因素。2. 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对胃排空没有直接影响。3. 胃大部分切除会减少胃内容物量,可能对胃排空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加速胃排空的因素。4. 胃内容物的渗透压和粘度都会影响胃排空。渗透压降低(如饮水过多导致渗透压下降)或粘度降低(如食物过稀)都可能加速胃排空。因此,能加速胃排空的因素是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和胃内容物粘度降低。选项C和E正确。'
  67.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可能包括

  68. A: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B: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 C: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D: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B、D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可能包括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中,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由于其体内分布和代谢过程复杂,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治疗指数小的药物由于其毒性较大,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防止药物过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在体内会经历非线性代谢,导致血药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了解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所以,正确选项为A、B、D。'
  69. 药物的转运是指

  70. A:渗透 B:代谢 C:吸收 D:排泄 E:分布

  71. 什么是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72. 影响药物肾排泄的因素



  73. 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


  74. AI参考: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的意义在于:溶出速率决定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如果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速度较慢,那么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较慢,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快速起效和治疗效果。同时,溶出速率较慢的药物可能在体内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相反,如果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速度较快,那么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更快,这可能会使药物更快地发挥疗效,并且减少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和可能的副作用。此外,溶出速率还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即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效率。如果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和吸收过程受到阻碍,那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药物的溶出速率对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75. 什么是肝肠循环?对血药浓度和疗效有什么影响?


  76. AI参考:肝肠循环(hepatorenal循环)是指药物在通过肝脏首过效应后,部分未经代谢而从胆汁中排泄进入肠道的过程。对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 肝肠循环会增加血药浓度,这是因为胆汁中排出的药物增加了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然而,这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部分药物在肠道中并未被完全吸收,再次进入血液后,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即药物的吸收效率。* 另外,一些药物在肠道中可能被细菌分解,进一步影响药物的疗效。总的来说,肝肠循环对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取决于多个因素,如药物的性质、代谢情况、肠道微生物环境等。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支付 ¥1.45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