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及其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的自然流露,还要在课下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有较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

  2. 答案:对
  3.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估计学生一下接受有困难的例题,要降低难度,搭好台阶。使学生感到只要自己“跳一跳”就能达到。( )

  4. 答案:对
  5.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6. 答案:对
  7. 聚敛性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大多数情况下,聚敛性问题所需的答案都很简短,考察的是低层次思维,即基本的识记和领悟。( )

  8. 答案:对
  9. 加涅提出,解决教育复杂性的方法是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具体的目标,要确保课程中每个单元实际上都使学生进一步地靠近长远目标,就需要划分这些目标的层次。( )

  10. 答案:对
  11. 讨论交流教学模式是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某个数学学习主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平等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观点,披露各自的思考方法,展示多种多样的数学思维方式的过程。( )

  12. 答案:对
  13. 叶立军教授在布鲁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实录中数学教师提问的作用和目的,将提问分为管理、识记、重复、提示、理解、评价6种类型。( )

  14. 答案:对
  15. 教学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

  16. 答案:对
  17. 例题教学中启发的关键,是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进程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

  18. 答案:对
  19. 如果新讲授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表达比较接近,知识结构也相似,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帮助学生清楚准确地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

  20. 答案:对
  21. 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线知识传输过程,实则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以学生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教学行为。( )

  22. 答案:对
  23. 研究表明,我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接受65%的知识。( )
  24.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实现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因学设教,以学定教”。( )
  25. 教材中的每个例题都比较具体地反映了教学的有关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但各个例题的目的和作用都不一样。( )
  26. 将一堂课的核心用简洁、具有特色的语言概括教学重点,学生能自己总结的,那么教师进行引导,学生不能自己总结的,那么由教师帮助概括。( )
  27. 通过解题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深刻领悟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
  28. 教师在讲解难题前,先将其简化分解,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利于学生掌握,增强解答难题的信心。( )
  29. 在教材分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当下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现有经验,进一步掌握促使教材变成学生经验的策略与方式,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服务。( )
  30. 奥苏贝尔将概念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能通过实例获取的概念称为初级概念;采用定义方式揭示内涵的概念称为二级概念。( )
  31.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教学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知识、技能。( )
  3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原理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由例子到原理的学习和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 )
  33. 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
  34.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习题总结、提炼和灵活运用,从而大大拓宽数学练习题的教学功能,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3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36.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它很好地适应学习者的特征( )
  37. 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条件,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包括认知准备和心理准备。( )
  38.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在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分化点,( )
  39. 综合运用性例题,要求在情境相对较远的数学问题中对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涉及公式以外较远的其他知识,具有知识较大范围的综合性和公式运用的较大范围迁移性。( )
  40. 学生先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智力水平、迁移能力都可能是造成教学难点的因素( )
  41. 推理运算式板书,这也是数学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板书类型,它可以记录、展示数学思维过程,言必有据,式必有法,计算步骤清楚无误,不容有半点差错和疏忽。( )
  42.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设计时,设计要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43. 列表比较法的小结设计有利于学生加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
  44. 当学生产生疑问和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时,教师展开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45. 我们将概念进行分类,其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概念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学习或教学策略。( )
  46. 数学教材的表层知识结构是指隐含在表层知识结构背后的思想、规律等隐性的数学知识。( )
  47. 班级制采用统一的进度、相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把学生放在一个知识基础、思维发展、智力水平,不足以体现学生的个体状况,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困难。( )
  48. 通过例题教学,可以达到掌握基础、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启发思想、培养能力的目。( )
  49. 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录分类系统中将提问类型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 )
  50. 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概念、定理等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其形成、发现过程的教学,也要通过循环反复的螺旋递进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充分地领会,并学会应用( )
  51. 如果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合适,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组织或学习者的真正需求。( )
  52. 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蜻蜓,随着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定义及性质。( )
  53. 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面对不同教学内容时,所具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也不相同,切忌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孤立地进行学情分析。( )
  54. 本章、本节课、本阶段的课题一般来讲就是本章、本节课或本阶段的重点,也有可能是别的章节的重点。( )
  55. 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是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
  56. 教材分析在实施上可以按照知识逻辑线、教学逻辑线、学习逻辑线和认知逻辑线四条基本逻辑线进行。( )
  57. 模仿是激活、模仿和协调自然能力以形成一种符合一般模式或情境的行动或行为样式的能力( )
  58. 直接教学模式和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都可以用来有效的教授概念。( )
  59. 平列式结构的问题链只是平行的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设计比较自由,但容易照成问题散乱甚至只是不相关问题的简单罗列,提问者的思路和脉搏学生不易把握。( )
  60. 越是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设计,越能促进学生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
  61.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纽带。( )
  62. 持特征表说的学者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定义性特征,二是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
  63. 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不是相互独立的。( )
  64. 从知识角度看,概念是知识组成的基本单元,是整个知识结构的“关键点”“联结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概念学习就是知识学习的逻辑起点。( )
  65. 认知学派对概念学习的研究则从个体的内部因素入手,认为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是概念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 )
  66. APOS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必须要进行心理建构,这一建构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活动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图示阶段。( )
  67. 概念同化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辨认、同化、强化。( )
  68.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出概念,并揭示其本质属性,由学生主动的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联系去学习和掌握概念的方式,叫作概念的同化。( )
  69. 从教学设计视角来看,教学中的明确概念,基本要求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70. 概念同化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
  71. APOS理论是由美国数学教育学家杜宾斯基(Dubinsky) 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数学概念学习的新理论。( )
  72.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同化才是概念获得的最基本方式。( )
  73. 个体对操作过程、对象以及他自己头脑中的原有的相关问题图式进行整合、精选就会产生出新的问题图式。( )
  74.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对新知识加以“固定”或“归属”的动态过程。( )
  75. 许多教师在教学导入设计时,往往平铺直叙,对知识意义没有充分重视。( )
  76. 对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多数教师从熟悉的方程与函数入手进行导入,重在使学生理解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了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学习的意义。( )
  77. 对于数学知识意义的揭示,不仅要从微观上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还要从宏观上对知识联系有通透的认识和理解。( )
  78. 知识意义往往以内隐形式存在于教材中,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意义,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使其从显性知识背后浮现出来。( )
  79. 在进行数学教学导入设计时,要在直抵知识本质方面多花时间,去伪存真,淡化对非本质问题的讨论,这样才有利于学习从表面趋向本质。( )
  80. 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为:引起注意(Gaining attention),激起动机(Arousing motivation),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Structuring)以及建立联系(Making links)。( )
  81. 对数学学科知识本质的把握,既涉及从整体上认识数学对象产生的背景、缘由等,也涉及从微观上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
  82.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认为课堂导入不同于一般的课题导入,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情境,慢慢地引导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分析、总结得出概念。( )
  83.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
  84. 罗伯特认为导入的最主要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和欲望的驱动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85. 由于教材通常以简约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设计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再创造”式的开发和设计,通过解读教材背后内容形成的背景及缘由,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本质。( )
  86. 课堂导入的一般的三个作用:引起注意、唤起相关知识、指引思维的走向。( )
  87. 固定的课堂导入是不恰当的,不同的教学设计要适合不同的学生群体。( )
  88. 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和动机,还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角度上搭建学生新旧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预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等。( )
  89. 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同一内容的数学教学设计,因主题不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
  90. 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主题、以五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情感)为教学目标,以讲练结合为教学策略,以讲讲练练为教学程序的教学思路。( )
  91. 范例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注意精选典型的数学案例和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讲授,揭示所蕴含的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本规律和数学的基本结构,对我们的数学学习起到示范的作用( )
  92. 奥苏贝尔主张,讲授应是中小学的主要的教学方式。( )
  93.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记忆( )
  94. 引导发现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
  95. 确定教学模式的依据主要有:教学观念、课程理念、数学教学主题、数学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要素( )
  96. 数学教材富有教育性和传播性,通过师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写作风格、数学活动、练习题等,使学生掌握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内化数学思想方法,传播数学文化。( )
  97.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高层次的思维。( )
  98. 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它为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师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示范性。( )
  99.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体系的载体,主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通过选取一定的数学素材,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 )
  100. 数学教材一定是经过教育化的处理的数学知识。( )
  101. 数学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奠基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进步的重要资源,是为数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施工蓝图。( )
  102. 数学教材把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活动的形式,通过数学语言呈现出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排列,以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规则、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
  103. 教学设计的根本特性就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 )
  104. 瑞达.瑞奇(Rita Richey)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 )
  105. 美国学者布里格斯(Leslie J.Briggs)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程”( )
  106. 普赖斯认为:教学设计者可以在设计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课堂管理)时,可以加入为全体学生设计的通用教学干预。( )
  107. 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学习条件以促进某些既定目标的达成。( )
  108.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加涅(R.M.Gagne)的《教学设计原理》(1974年第一版和1979年第二版)为标志。( )
  109. 教学设计源于心理学研究人员努力将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育应用技术的追求( )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