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刑法学

  1. 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 A: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 B: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 C: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 D: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
  3.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4.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答案: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5.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6. A: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故意伤害罪
    答案:正当防卫
  7.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8. A: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B: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C: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D: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答案: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9. 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10.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 B: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C: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D: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答案: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11. 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为。
    观点:
    ①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
    ②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认识,即只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③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意志,即只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④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12. A:观点②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观点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①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观点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③与b结论对应

  13.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

  14. A: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 B:盗窃罪 C:侵占罪 D:诈骗罪

  15.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16. A: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17. 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18. 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D: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19. 甲因家中停电而点燃蜡烛时,意识到蜡烛没有放稳,有可能倾倒引起火灾,但想到如果就此引起火灾,反而可以获得高额的保险赔偿,于是外出吃饭,后来果然引起火灾,并将邻居家的房屋烧毁。甲以失火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赔偿。对于此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 A: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B: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 C: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 D: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21.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22. A:抢夺罪(未遂) B:抢夺罪(中止) C:抢夺罪(既遂) 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23.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4. A:属于正当防卫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D:属于紧急避险

  25. 关于盗窃罪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6. A:扒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即使窃得一张白纸,也成立盗窃罪既遂 B:扒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 C:扒窃成立盗窃罪的,以携带凶器为前提 D: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的,既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要求多次盗窃

  27. 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8. 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B: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 C: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 D: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

  29. 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30. A:根据刑法规定,甲、乙均不成立犯罪 B:对甲应按交通肇事罪的间接正犯论处 C:根据司法实践,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D:因乙不成立交通肇事罪,甲也不成立交通肇事罪

  31.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32.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33.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34. A: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B: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2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C: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2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 D: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35.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36. A: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D: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37.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38. A: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D: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39.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40.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赖为4万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41. 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

  42. A: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 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D: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

  43.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44. A: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B: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C:犯罪的预备阶段 D:犯罪的实行阶段

  45. 甲为使其弟逃脱处罚,送给在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员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46. A:对甲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处罚规定 B:对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 C:对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 D:对甲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47.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48. A: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9.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50. A: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B: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51. 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 )

  52. A: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53.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脏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54.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属于间接正犯

  55.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56. A: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D: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57. 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58. A: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B: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D: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59.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60. A: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61. 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毫发无损。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62. A: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 D:甲不构成犯罪

  63. 关于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关系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64. A:丙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时,不慎将一装卸工人轧死。丙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B:乙明知车辆的安全装置不全,仍然指使其雇员王某驾驶该车辆运输货物;王某明知车辆有缺陷,仍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1人死亡。乙与王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甲酒后驾车撞死一行人,下车观察时,发现死者是其情敌刘某,甲早已预谋将刘某杀死。甲的行为应为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 D:丁在一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时,因疲劳过度将车驶出高速公路,将行人常某撞死。对丁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65. 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66. A: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B: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C: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D: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

  67. 下列哪些行为应当以贪污罪论处?

  68. A:国家工作人员丁利用职务之便,将依法扣押的陈某私人所有的汽车据为己有 B:乙受国家机关的委托经营某小型国有企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该国有企业的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 C:乙明知车辆的安全装置不全,仍然指使其雇员王某驾驶该车辆运输货物;王某明知车辆有缺陷,仍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1人死亡。乙与王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D:国家工作人员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能退还

  69. 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70. A: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B: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71. 甲欲去乙的别墅盗窃,担心乙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乙家的丙为其标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72. A:即便甲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C: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73. 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74. A:对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判处死刑,但必须在其生育或者流产后才能执行死刑判决 C: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D: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75.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76. A: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7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可因主观目的的不同而构成下列哪些犯罪?


  78. A:偷盗婴幼儿罪 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 D:拐骗儿童罪

  79.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80. A: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遂 B:甲抢夺乙价值1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 C: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 D: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

  81. 只要行为人认为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82. A:错 B:对

  83. 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不得担任公司、企业的领导职务。

  84. A:对 B:错

  85. 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这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犯罪嫌疑人停止了犯罪,匆忙逃走,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86. A:对 B:错

  87. 十四周岁以下的人实施任何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88. A:对 B:错

  89. 张某为某私营企业的会计,一日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走单位现金2万元。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90. A:错 B:对

  91. 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2. A:对 B:错

  93. 对正当防卫行为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94. A:对 B:错

  95.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按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96. A:对 B:错

  97. 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8. A:错 B:对

  99.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100. A:对 B:错

  101. 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102. A:对 B:错

  103. 共同犯罪形式只能表现为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104. A:对 B:错

  105.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106. A:错 B:对

  10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108. A:错 B:对

  109. 对犯罪分子减轻处罚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

  110. A:对 B:错

  111. 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112. A:对 B:错

  113. 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三人以上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114. A:错 B:对

  115.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116. A:错 B:对

  117.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118. A:错 B:对

  119.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不予处罚。

  120. A:错 B:对

  121. 犯走私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的江某,在服刑过程中经过改造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其他罪行,有关部门以江某自首从轻处理。

  122. A:对 B:错

  123.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4. A:对 B:错

  125.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完全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126. A:错 B:对

  127. 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

  128. A:错 B:对

  129.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种类共有8种。

  130. A:错 B:对

  131. 某甲被传唤后,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应以自首论。

  132. A:对 B:错

  133. 对任何人犯罪,在判刑处罚上一律平等。

  134. A:错 B:对

  135. 防卫挑拨、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都是防卫过当的一种表现。

  136. A:对 B:错

  137. 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不能担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但可以在国家机关任职。

  138. A:对 B:错

  139. 负有特定责任的公职人员履行公职时,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140.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