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测试
1.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A:甲、乙分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 C: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D:甲、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A
2.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B: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C: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D: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D: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4.甲得知乙一直在拐卖妇女,便对乙说:“我的表弟丙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乙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甲家,甲与丙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丙做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乙构成拐卖妇女罪    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C: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5.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极力劝说丈夫乙(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丙的贿赂,乙坚决反对,甲自作主张接受该笔贿赂。甲构成受贿罪的间接正犯 B:乙基于敲诈勒索的故意恐吓丙,在丙交付财物时,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帮乙取得财物。甲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C:乙、丙在五金店门前互殴,店员甲旁观。乙边打边掏钱向甲买一羊角锤。甲递锤时对乙说“你打伤人可与我无关”。乙用该锤将丙打成重伤。卖羊角锤是甲的正常经营行为,甲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D:乙因妻丙外遇而决意杀之。甲对此不知晓,出于其他原因怂恿乙杀丙。后乙杀害丙。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6.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现丙的钱包里有一张已经中了5万元的彩票,即兑了奖。就甲拿走被害人钱包和私自兑奖的行为而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B:甲单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甲和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7.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A: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B: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C: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D: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8.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
A:对 B:错 9.胁从犯是指受到暴力威胁或精神威胁,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共同犯罪人。( )
A:对 B:错 10.如果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没有直接参与实施和策划该犯罪集团所犯的某一罪行,就不应当对该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4.99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9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