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认识的辩证运运过程中,人的理性、理智和逻辑的因素起主要作用,是主导的因素。( )

  2. 答案:对
  3. 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而也是认识和实践对立统一的基础。( )

  4. 答案:对
  5.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

  6. 答案:对
  7. 新旧事物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

  8. 答案:对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 )

  10. 答案:对
  11. 从动物心理通过一定手段可以发展为人的意识。 ( )

  12. 答案:错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

  14. 答案:对
  15.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16. 答案:错
  17. 价值这所以表现出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

  18. 答案:对
  19. 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积极作用的。( )

  20. 答案:错
  21.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 )。

  22. 答案:必然和偶然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23.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
  24.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体现的哲理有( )。
  25.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 )。
  26. 价值的主体性特征,往往显示出( )。
  27. 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对此三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29. 从社会构成来看,实践的主体可以划分:( )四种形式。
  30.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走向( )的错误。
  31. 以下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32. 实践主体是( )。
  3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
  34. 主体对象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 )。
  35.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是( )。
  36.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他对没有对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价值的( )特征。
  37. 评价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把握,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及其大小所作的判断,因而也被称作( )。
  38.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39.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 )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40. 要准确认识解决事物矛盾的前提或关键是认识( )。
  4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42. 适应生产实践活动的需要,与生产实践同时发生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即( )。这是实践的第二种基本形式。
  43. 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
  44.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45. 除了真理原则,( )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原则。
  46.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47. 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
  48.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人们在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说明( )。
  49. 客体非对象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 )的一部分。
  50. 某物是否对于具体的主体有意义以及意义的大小,又不是无条件的、不变的,而往往是有条件的、可变的,这又表现出价值的( )。
  51.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最根本的关系是( )。
  5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准是( )
  53.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54. 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这说明( )。
  55.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 )。
  56. 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 )。
  57.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58. 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 )。
  59.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外,什么也没有”,属于( ) 。
  6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 )。
  61.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62. 价值评价以( )为认识对象。
  63. ( )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
  64. “一块木头是什么?”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段话体现了( )。
  65. 作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的( ),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构建着个人的精神家园,回答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制约、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66.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是复杂的、立体和全面的, 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都具有( )。
  67.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是( )。
  6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69. 以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的是( )。
  70.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
  71. 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想象等非理性因素是( )。
  72. 承认相对真理就是承认( )。
  73.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74.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无意义。”这表明( )。
  75.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创造出来”,这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对我们的启示是( )。
  76.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 )。
  77. 经济基础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7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
  7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
  80.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81.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82.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
  8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84. 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
  85.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句话表明( )。
  86. 俄国哲学家、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话,即“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越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以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段话体现了( )。
  87. 有人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88. 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作“乌鸦报丧、喜鹊叫喜”。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 )。
  89.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 )。
  90.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
  91. 恩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锡利用这种材料才发现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实在对立物,从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说。但是燃素说的实验成果决不因此就被抛弃。正好相反。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过其表述被颠倒过来,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行的化学语言,因此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这说明( )。
  92. 19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生物“激变论”,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讲,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93. 最早的辩证法形态是( )活动。
  9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 )活动。
  95. 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96. 同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具有( )。
  97.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过程的双向运动。
  98. 实践的第一种基本形式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 )。
  99.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00.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101. “哲学史如色彩斑斓的壁毯,其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犹如浓粗的经线贯穿上下,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如同纬纱交织其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发展是上的对立和斗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02.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103.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
  104.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观点是( )
  105. 马克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106. 相对静止是指( )
  107.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108.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 )。
  10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
  110. 时代的发展为哲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这一变革的实际完成,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努力实践和天才创造的结果。( )
  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是德国,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专属德国或欧洲。( )
  112. 恩格斯说的“三大发现”,即( ),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
  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思想包括( )。
  1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仅要求解释世界,更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 )
  115. 在( )中,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对全部旧哲学作了纲领性批判。
  1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马克思的哲学,更重要的是属于他的时代。( )
  1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 )统一。
  1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1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120. 世界观就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 )
  121. 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
  122. 哲学是关于( )
  123. 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124. 近代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是( )
  125. 下列不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派别的是( )
  126. 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是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科学的概况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
  127. 哲学方法论为人们评价一切事物提供总的意义框架,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根本方法。(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9) dxwkbang
返回
顶部